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17-18课,继续学习科判“菩提心总义”的最后一部分和“论义”的“净化自相续”部分。
上节课几个内容很重要,大家最好要记住:
菩提心的本体:“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以不同角度来划分的菩提心的种类:1、从获得方式的角度来分,那么有以名相而得和有以法性而得两种;2、从所缘的对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两种发心;3、从意乐加行的角度,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类。
传诫者具备的三个条件:1、清净的菩萨戒律;2、殊胜的智慧;3、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
受戒者具备的三个条件:1、悲心;2、信心;3、想受戒。
受戒之仪轨:愿菩提心是发心,行菩提心是菩萨戒;愿菩提心和行菩提需要次第受持。
护戒之方法中四他胜罪:1、以贪心来自赞毁他;2、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3、以嗔恨心损害别人,而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4、以愚昧无知的心舍弃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本周的课程一方面继续学习菩提心的学处和失坏菩萨戒之后的还净方法;另一方面,开始正式学习七支供的“供养支”,主要学习总说供养的方法和具备的条件,和“供养无主物”的方式和原因。
包括下周共修第19-21课所传讲的“供养身体”、“意幻供养”、“发愿供养”、“无上供养”和“赞叹供养”都属于“供养支”的内容,其中第21课包括“顶礼支”。有时间和精力可以看一下索达吉堪布和益彭措堪布讲解《普贤行愿品》的“供养支”和“顶礼支”的内容,并能在以后的课前念诵配合入行论的内容进行中随文观想。
第二品和第三品的内容以修七支供并受持菩提心为主,想实修的师兄也可以参考索达吉堪布的《藏传净土法》中讲解内容。
大家始终要记住索达吉堪布在第13课强调过的:“《入菩萨行论》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实修法门。”,“如果连《入菩萨行论》都没有修的话,即便你修的法门再高,最后会不会变成外道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