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前行》:强调一切善法必须以菩提心摄持
2015-9-28 大树
 

强调一切善法必须以菩提心摄持

我们积资净障,都是为了饶益遍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不要说成办自己现世的利益,即便是为了自利而希求圆满佛果,也根本不属于大乘之道。因此,作为大乘佛子,一定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

现在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特别重,一直想自己往生,根本不把利益众生当作一件重要的事。为什么我们在精进修行佛法的开头、中间、结尾,都要强调利益众生呢?就是因为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的东西舍弃了,那大乘法的本质就失去了。

虽然刚开始我们不一定有无伪的菩提心,但只要再三观修,慢慢就可生起来,因为这毕竟是有为法。或者说,虽然刚开始不一定很习惯,但只要再三训练,慢慢就会成为自然。很多道友刚来学院时,自私自利心都特别重,但后来不管是发心还是做什么,好多行为都能看出,这个人只要对众生有利,就愿意付出一切。其实,这就是大乘的发心。

所以,无论是积累资粮还是净除罪障,都必须为一切众生的利益着想,绝不能掺杂自私自利之心,这一点至关重要。当然,凡夫人一点都不掺杂也不可能,但务必要尽量制止。倘若如此修行,那么自己的利益以及今生的幸福安乐等,不求也会自然而然获得,如同点火的时候炊烟自然产生,播种青稞禾秸自然长出一样。

总之,我们务必要抛弃如毒药般追求现世自利、自己解脱的这种心,精勤利益众生,不断发心为众生做事情。这样,自己的修行自然而然就会成办,很多功德都会生起来。

——节选自《前行广释》第123课

如仲敦巴尊者所说,圆满生起和受持菩提心需要两个条件:依靠积累资粮和依靠四对治力净除罪障。菩提心从所缘的角度不同,又分为有缘之世俗菩提心和无缘之胜义菩提心(即是空性智慧)。前几天提到证悟空性智慧(胜义菩提心)需要两个条件:积资净障和祈祷上师。因为相对于“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更加的重要,如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说提到:“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如索达吉堪布在《入行论讲记》第26课的最后提到:“假如大家有大圆满或密法的一些境界,安住在这种境界中,那是最好的忏悔方法”,提到的密法的境界也即是空性智慧。为什么安住在这种境界是最好的忏悔方法呢?因为它属于无缘之忏悔,一切罪堕及无始以来所造的戏论之法,即二取分别念。然于执受本体中,显现一切烦恼妄念无成本体之庄严,故一切无念、有念烦恼及习气显现当下即获得解脱,此及真实究竟之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