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广论讲记》摘要第7课——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2022-12-16 大树

戊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分八:一、认定圣教 二、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含义 三、一切圣教成为一补特伽罗成佛支分顺缘之根据 四、于彼辩答 五、不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过患 六、结论 七、以前代圣者语录对此理引生信解 八、以道次第之窍诀具足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

己二、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含义

【达彼一切悉无违者,谓于此中解了是一补特迦罗成佛之道,此复随其所应,有是道之正体,有是道之支分。】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即《道炬论》中通达一切圣教都是一个补特迦罗成佛的妙道,而且按各自的体性,有些是道的正体,有些是道的支分。比如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是道的正体,其它则是道的支分。

己三、一切圣教成为一补特伽罗成佛支分顺缘之根据分三:一、为圆满利他菩萨须学一切圣教 二、为圆满自利菩萨须学一切圣教 三、摄义

二利圆满即是成佛,而一切圣教是圆满利他和自利的顺缘,由此可知一切圣教都是成佛的支分顺缘。

庚一、为圆满利他菩萨须学一切圣教

【此中诸菩萨所欲求事者,谓是成办世间义利,亦须遍摄三种种性所化之机,故须学习彼等诸道。如《释菩提心论》云:“如自定欲令,他发决定故,诸智者恒应,善趣无谬误。”《释量》亦云:“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自若未能如实决定,不能宣说开示他故。】

已发菩提心的菩萨所希求的事业,必定是成办一切有情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这种愿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必须普遍摄护三种种性的所化众生。

而要摄护三种种性者,必须学习度化三种种性之道,即:为了摄护大乘种性者,须学大乘道;为了摄护声缘种性者,须学声缘道。如同《释菩提心论》中所说:“真正要教导别人,应当如自己所决定的那样,让他人也生起定解,因此,智者恒时应当无错误地趣入法义。”《释量论》中也说:“如果方便生之因没有在心中显现,就很难为他人宣说。”此处,自己无误通达圣教的意义,是方便;以此为因,对众生开示,是方便生。

没有“自己通达”的方便,能否产生为他人开演的方便生呢?不可能产生,就像自己不知如何做酥油茶,便无法教人制作一样。所以,宗大师说“自若未能如实决定,不能宣说开示他故”,即对于三乘妙道,自己如果没有如实决定,就不能为三乘种性者如理开示。例如:要摄受、利益声闻种性者,必须传授相应的声闻乘法,如果自己不通达声闻乘,就无法摄护他而实际饶益。因此,菩萨必须学习一切道法。

再以教证成立。

【了知三乘道者,即是成办菩萨求事所有方便。阿逸多云:“诸欲饶益众生,由道种智成办世间利。”】

了达三乘道法,是成办菩萨所求利他事业的所有方便。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说:“想要饶益众生的诸菩萨,须以道种智成办有情的利益。”

道种智:“道”是道法,“种”是种种,“道种”即所有声闻道法、缘觉道法、佛陀道法,若广说则有无数种能得解脱的道法。“道种智”即了达各种道法的智慧。

【《胜者母》中亦云:“以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谓所有声闻道,所有独觉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

《般若经》中也说:“诸菩萨应在自相续中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包括所有的声闻道、独觉道和佛陀道。如是,亦应在相续中圆满诸道的断证功德,也应成办诸道的所作。”

由上述理证、教证,论中下结论说:

【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

所以有人说“我们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声缘乘的法藏”,这显然是相违因。

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本应利益声缘种性者,若自称是大乘人却又说不应学习能利益声缘人的法藏,则是自相矛盾。

庚二、为圆满自利菩萨须学一切圣教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种道。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说诸道,此等何因而成应舍,故除少分希求独自寂静乐等不共者外,所余一切,虽诸大乘人亦应修持。故诸菩萨方广藏中,广说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为了圆满自利,我们应趣入大乘。趣入大乘的道有共与不共两种,即与小乘共同的道以及大乘所独有的道。

共道为小乘三藏中所说的皈依、业果、出离心、四谛、十二缘起、别解脱戒等,既是共同之道,有何理由舍弃呢?因此,除了少分自求寂静安乐等不共者之外,其余一切道品,即使大乘人也应修持。因此,菩萨方广藏中广大宣说三乘,其根据也是这一点。

【复次正遍觉者,非尽少过圆少分德,是遍断尽一切种过,周遍圆满一切种德,能成办此所有大乘亦灭众过备起众德,故大乘道遍摄一切余乘所有一切断证德类。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摄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

此段由果推因,成立一切圣教摄入大乘道的支分,即:由果圆满,推出其因必定圆满,果随顺因的缘故。

“自利圆满”,即无上菩提。大菩提的体性是断尽一切种类的过失(而非仅断少分),圆满一切种类的功德(而非仅圆少许)。

由此成立,对三乘种性者开示断证的一切佛语,都摄入成佛大乘之道的支分中。

以下再说根据:

【以能仁言,无其弗能尽一过失,或令发生一功德故,又彼一切,大乘亦无不成办故。】

两个根据:

一、一切断证品类,大乘无一不成办;

二、佛语无一不能断一过失、生一功德。

因此,一切佛语都摄入成佛的大乘道支分中。为了圆满自利,大乘菩萨也应遍学三乘之道。

庚三、摄义

“一切圣教是一个补特伽罗成佛之道”的根据,有两个方面:从利他来说,三乘法藏是成办利他的所有方便,为了圆满利他,菩萨应遍学三乘。从自利来说,自己希求断证圆满的菩提,即应断除一切过失、修集一切功德,而一切断证功德品类无余摄于大乘道中,又佛语每一分都能离过增德,因此一切圣言皆摄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