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三、摄念死无常之义分五:一、念死无常的意义 二、修习的方法 三、以闻思决定次第、数量并誓修 四、如理思惟的方法 五、由九种因相决定三种根本
辰五、由九种因相决定三种根本分三:一、第一种根本——思惟决定死亡 二、第二种根本——思惟死期不定 三、第三种根本——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巳二、第二种根本——思惟死期不定分二:一、思惟死期不定的必要 二、死期不定的三种因相
午一、思惟死期不定的必要
为什么要思惟死期不定呢?
因为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受心支配,由于内心的执著不同,就会导致行为倾向的巨大差异。如果我们内心执著今天不死,那必定会为了现世生活的长久安稳,而作种种筹备,而且为了让梦想成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于是把暇满人身都耗在追求现法的利益上。这就像是用无价的珍宝换取面包一样愚痴。相反,如果执著今天必死,就会为了摄取人生的实义而努力修行,如此人身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具有实义和价值。
因此,应当数数思惟死期不定的因相,直到触动自心为止。
午二、死期不定的三种因相分二:一、总说 二、分说
未一、总说
死期不定的因相有三种:第一,南赡部洲人类的寿量无有定准;第二,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所依身极其脆弱。
以因果门归纳这三种因相,第一种因相是由果门成立,后二种因相由因门成立。第一种因相,是从历史与现实中显现的寿命状况,可以决定南赡部洲的人类死期不定。后两种因相是从死亡因缘上安立,即所依身如水泡般脆弱,而现前的因缘中又具有极多死缘,连少许的活缘也成为死缘,这样就能成立死期不定,一旦死缘突发,如水泡般的身体必定会灭亡。
未二、分说分二:一、第一因相 二、第二、三因相
申一、第一因相
第一因相:南赡部洲人类的寿量不定。
“南赡部洲”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人寿由劫初八万四千岁一直减至劫末十岁,变化巨大,无一定准。尤其当今时代,虽然平均寿量为七十,但对个人而言,在何时死亡根本没有定准,大多数人都是在寿命没有究竟时死去。
申二、第二、三因相分三:一、所依身极其脆弱 二、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三、活缘皆成死缘
第二因相: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因相:所依身体极其微弱。这二种因相着重是观察死亡的因缘,因为内之色身极其脆弱、外又有很多死缘,所以死期不定。
酉一、所依身极其脆弱
从身体的自性来看,人的身体是由性质相违的四大种暂时聚合而成,犹如四条毒蛇同住在一个箱子中,很难保持平衡的状态。只要其中某一大种稍有增减,便会导致四大失衡,以此引生各种疾病,加速死亡。因此,生命所依的身体本来就极其脆弱,不堪一击。
酉二、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从外在因缘而言,致死的因素比比皆是,随时可能现前。这死缘包括地震、洪水、海啸、台风、战争、冤敌、交通事故、政治迫害、饮食中毒、瘟疫、传染病等。这些天灾人祸,谁也无法预料何时降临,或被恐怖分子枪杀,或在街上被车压死,或因兴奋过度而死,死缘如此众多,谁也无法确定明天是否会成为披毛戴角的旁生。
从活缘观察,能维持生存的因素极其稀少,这也和目前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业力有关。
酉三、活缘皆成死缘
这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活缘转为死缘;二、活缘本身就是趣向死亡的因缘。
人的命运很难预测,随时都有未知的因素发生。每一个求生行动中,都有可能触及或招感死亡的因缘。譬如,本想用肉食滋补身体,不料肉中含有细菌,反而中毒而死;或者本来想外出打工攒钱,中途却发生车祸而丧生;或者与朋友共事,却遭朋友陷害;或者想去藏地求法,却因高山反应死去。因此多方面思惟后发现,谁也无法保证,一种求生的因缘中没有潜伏致死的因素。
同时应当了知,一切活缘本身就是在消耗生命。例如,攒钱养命本身就是一种悲哀,这样的行动只是加速耗尽生命而已,钱还没有攒足,精力却已经耗尽。因此,谋生的因缘其实是致死的因缘。
综合三种因相,应这样观想:我们这个微弱的命根,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死缘而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犹如一盏油灯处在随时都会起风的广场中,如果大风骤起,油灯顷刻就会被吹灭。同样,在渐渐趣向死亡的过程中,如果突然现前病魔、战争、车祸、地震等横死外缘,生命也是片刻不住,不知道我的生命当中何时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这样思惟之后,必须发起决断:死亡随时降临,所以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巳三、第三种根本——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成立这个根本的三种因相,就是三种无益,即:亲友无益、受用无益、身体无益。如果能够确认这三者毫无利益,唯有正法有利益,心中必定会发起决断,唯一以正法为皈依、为怙主、为救助者,全身心依止正法。
我们应当认真思惟此处的内容,要知道思惟只有依靠自己,他人是无法代替的。只有自己通达这个道理,才可能转变行为。要知道自己的心就是内在的阿阇黎,其力量远胜他缘,如果自己通过思惟,相续中生起真正的定解,远远胜过他人的灌输。所以只有通过自己思惟,确实体会到心外诸法全无利益之后,才会真正发起决断,放下万缘,一心依止正法。
最后要将思惟三种因相融入日常行为当中,真正去串习,时时以“死”字警醒自己,应当思惟:今天我必定会死,生命只剩一天,应当怎样度过?世法全都无常,了无实义,唯有正法才具真实义。因此,我应当珍惜最后的机会,摄取坚实。
修习念死,不只是作意今天必死,而是以此作为方便,生起两种正念:一、世法无实义之正念;二、唯有正法有益之正念。如此便能淡泊世情,发起道心。所以佛在《无常经》中说:“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普贤警众偈》也说:“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从这些圣言中,可以体会到“念死”就是要发起取舍的正念:“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就是要外舍万缘,内断世间八法的散乱,舍弃这些无常、无实义之法;“当勤精进,如救头燃”,就是要在一切时处摄取坚实,即“当行不死之门”。
知道这个要点之后,一切日常的行动,都要观为今生最后的一次,由此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将之转为道用。比如,出门时要想:今天或许会死在外面,所以应将最后的时间投入于修行;上车时要想:我今天会死在车上,所以应善用最后的机会,修习利他;上课时要想:这是最后一堂课,所以应发心为利益有情而作清净法行;睡觉时要想:明天不会再醒来,所以应在善心中死去;和他人共处时要想:这是最后的相聚,应以爱心相待。诸如此类,以念死为方便,唤起内心深处的善念,将自心转入修行。
我们应当这样思惟,反复串习,让自相续完全成为修法的状态,在这念死无常的基础上,再行持三乘修法,都将成为走向解脱的功德。
以上所说的念死法门,其实是佛教各派修行都必须具足的前行法,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不论修什么法门都很难趣入。
要知道修习无常的方法,就是思惟众多比喻和道理,同时祈祷三宝总集的根本上师,祈求上师三宝慈悲加持,让我们能够真正忆念死亡无常。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开显解脱道》中说:“诸法无常迁变如闪电,思惟器情悉皆坏灭法,决定死亡死时却不定,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宗大师在《摄颂》中,如是统摄念死无常的要义:“死仇决定终须到,容或今日便降临,死时世事均当舍,速修妙法求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