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分四: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丑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分三:一、《摄分》中出 二、教授中出 三、遣除不清净
寅二、教授中出分二:一、别学 二、共学
卯一、别学分二:一、遮止应学 二、修行应学
辰二、修行应学分二:一、对佛法僧所依应学之相 二、恭敬三宝之利益
巳一、对佛法僧所依应学之相分四:一、恭敬佛像之学处 二、恭敬经书之学处 三、恭敬僧相之学处 四、摄义
午一、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 三、应学恭敬
未一、真实义
【三种修行应学者。谓于佛像若塑若画,随好随丑,不应讥毁、置尘险处及押当等,不敬轻毁,皆当断除,应当执为是可敬田,犹如大师。】
《皈依六支论》所说三种应当修行的学处,分别是应学恭敬佛像、应学恭敬经书、应学恭敬僧相。其中第一种应学,就是对于佛菩萨的塑像或画像,不论形相美观或不美观,一律不应讥毁,不应将佛像放在有尘土、不干净或不安稳的地方,也不能以佛像作为抵押、典当等,一切不恭敬、轻视讥毁的意乐与身语行为都应当断除。应将一切佛像都执为可恭敬的福田,如同对待大师的真身一般。
【《亲友书》云:“随工巧拙木造等,智者应供善逝像。”】
《亲友书》说:“佛像不论作工精巧或拙劣,是泥塑或木造等,智者都应当以恭敬心平等供养。”
以上所说,就是对待佛像应如对待真佛一般,执为可恭敬的福田,断除轻毁不敬。换句话说,我们是以何种态度、行为对待真佛,对待佛像也应如此。我们不可能让佛陀坐在肮脏、不舒适的地方,不可能讥毁佛陀,也不可能以佛陀作为抵押、作为商品出卖,那么对待佛像也不能如此。总之,敬佛像如敬真佛,这是第一条学处。
未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
【《分辨阿笈摩》说:劫毗罗摩纳婆由于学、无学僧众,说十八种异类恶语,谓云:“汝等象头,岂能了知是法、非法。”等,感有十八异类头形摩羯陀鱼,自迦叶大师时乃至释迦法王,住旁生中。】
《律经》中说:有一位劫毗罗摩纳婆因为对有学、无学僧众,讥说了十八种不同类的恶语,比如说:“你们这些象头怎能了知法与非法。”等诸如此类的恶语,后来以此讥毁的恶业所感,转生为长有十八个不同种类头形的摩羯陀鱼,从迦叶佛时代开始,一直到释迦法王期间,都感生在旁生中而不得解脱。
【《杂事》中说:“拘留孙大师般涅槃后,端妙大王令建大塔,有一工人曾经二次作是讥云:‘今令树其如是大塔,不知何日乃得完竣?’后善成已,深生忧悔,将其工价造一金铃,挂于塔上,其后感生容颜丑恶、身形倭小、声音和美,名曰善和。”】
《律经杂事》中说:“拘留孙佛涅槃以后,有一位端妙大王命令工匠建造佛陀遗塔,当时有一位工人曾经两次讥毁说:‘现在让我们建造这么大的佛塔,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完工?’后来佛塔建成之后,这位工人心中深生忧悔,就用工钱打造了一个金铃,挂在佛塔顶上,因此后世感生容貌丑陋、身体矮小,但声音非常和美,名叫善和。”
【故于佛像不应说言:此如此类。于他所造诸佛像等,若因善妙,若量广大,不应讥毁及遮止等。】
因此,对佛像不应妄加评论:这个象什么,那个象什么。对于他人所造的佛像等,如果原料很好或形量广大,都不应当讥毁与遮止等。“等”字包括其它不恭敬佛像的行为。
未三、应学恭敬
【大瑜伽师奉曼殊像于觉沃前,请观视云:“此善丑何似?若善妙者,可将绒巴迦格瓦所供之四钱金授予购取。”觉沃答云:“至尊妙音之身无所不善,师工中等。”说已置顶,于一切像悉如是行。】
一次,大瑜伽师请阿底峡尊者鉴赏一尊文殊菩萨像,他说:“这尊像的形相胜劣如何?如果形相殊妙,我可以用绒巴迦格瓦供养的四钱金子来购买。”尊者回答:“至尊文殊菩萨的身像没有不善妙的,若论作工,应属中等。”说完之后,尊者就将佛像放在头顶上,祈求加持。尊者对所有佛像都是这样恭敬顶戴。
午二、恭敬经书之学处分三: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经书之过患 三、以古德传记与语录说明
未一、真实义
【虽于正法四句以上应离不敬,又应断除一切不敬,谓抵押经卷,贸为货物,置秃土地灰尘险处,鞋袜并持及跨越等。应起恭敬,等如法宝。】
对于正法,即使是四句以上的句义,都应当远离不恭敬,而且对于正法的所依——经书,应当断除一切不恭敬的行为,譬如:以经书作抵押、作为商品出卖,将经书放在地上或有灰尘、不安稳的地方,将经书与鞋袜一起持拿以及跨越经书等。应对正法的句义与经书发起恭敬,如同恭敬法宝一般。
未二、以公案说明不敬经书之过患
佛经远远胜过世间一切书籍,能给予众生福德智慧,佛经中的一字一句,都具有极大的功德利益。一切离苦得乐的方便、轮涅万法的实相、修因证果的次第,都明文记载于佛经当中。公案中的人不但未对佛经恭敬顶戴,反而用佛经来烧火取暖、烧水洗脸,如此将会导致永世堕落地狱,在无量时中受苦。全家灭尽、穷困潦倒只不过是现世的果报,后世还须感受极为漫长痛苦的异熟果。
未三、以古德传记与语录说明
【传说慬哦瓦善知识,凡见有持经典来者,合掌起立,后不能起,殷勤合掌。】
传说善知识金厄瓦,凡是见到有人手持经典过来,都要合掌起立;后来尊者年迈不能起身的时候,就恭敬殷勤地合掌。
【又说觉沃至哦日时,有一咒师不从闻法。大依怙尊见一记录,以齿污秽沾其经书,深生不忍,说云:“可愍,不可不可。”咒师生信,遂从闻法。】
又传说阿底峡尊者到阿里时,有一位咒师不依从尊者闻法。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看见一位记录员用牙齿的污秽沾染经书,尊者于心不忍,就赶紧对他说:“可怜可怜,不可以!不可以!”咒师因此对尊者生起了信心,而依止尊者闻法。
【霞惹嚩亦云:“我等于法任何玩耍,无所不作,然不敬法及法师者,是坏慧因,现在愚蒙如此已足,莫更作集愚痴之因,若愚过此,更有何能?”】
霞惹瓦尊者也说:“我们对法的戏耍真是无所不作,但是不恭敬法与法师,正是毁坏智慧的原因。现在我们这样愚痴蒙昧已经足够,不要再造集愚痴的业因了,如果再增上愚痴,那还能有什么做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