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大家好:现在我们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开始这次法会,我要对在场的所有的人说欢迎大家来到这次法会。你们已经知道我们有这次大圆满教法,特别是关于持明蒋秋多杰的伏藏教法。关于这个教法我要给你们一些建议,通常在持明蒋秋多杰的教法当中有许多是马哈瑜伽和阿努瑜伽的教法,而不仅仅是大圆满的教法。大圆满教法也有很多的系列,这个大圆满的彻却的教法被认为是非常精要的教法。这样你们先了解一下这个系列教法是什么内容,他的名字叫“拉美宁提仰滴那波”,拉美的意思是无上的,宁提是属于窍决部的教法,你们知道大圆满有心部、界部、窍决部三个系列。宁提总是指的窍决部的内容,那么在宁提当中我们还有更精髓的内容,这里叫仰滴,比如说宁提的“宁”,宁指的是心,心指的是中心的意思,尽管教法当中有许多不同的方面和指示,但是对于人而言,他的心当然是更加精华的部分。那么提是指明点,当我们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明点代表着我们的潜能,是最精髓部分的、真正的潜能,这就叫做宁提。
在大圆满的系列教法当中,窍决部被认为是最精华的教法,因为遵循大圆满窍决部教法的人们,他们应该知道自己已经具有了(本性)经验的基础,他们对自己的本性经验不再有怀疑,有确切的把握,因此窍决部就成为了更加精要的教法,通常大圆满有三部的教法,这是因为噶绕多杰的椎击三要,这是一个象征,代表着所有噶绕多杰所给予的大圆满教法。噶绕多杰《椎击三要》的第一要就是直指心性,这意味着大圆满的真正精华,是为了发现我们个体的真正潜能,大圆满教法当中有解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无尽的潜能,我们需要通过教法来发现这种潜能,首先我们发现它,然后我们处于这种状态,当我们处于真正的本性或者精华之中的时候,就意味着证悟,我们不再轮回。
因此我们在大圆满教法中首先有直指心性。上师直接指出我们的潜能,弟子遵循教法去尽力地发现自己的潜能,这就是我们遵循大圆满教法的方式,因此噶绕多杰《椎击三要》的第一要就是直指心性,尽管上师给予直指,弟子们也接受了这个直指,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仍然处于怀疑中,我们不是百分之百肯定我们发现的是否就是这种经验,所以许多人仍然还处于怀疑之中,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这种经验确定无疑。当然,在大圆满教法中我们会讲我们的本性或者自性,如果我们不确定,没有真正地处于这种经验当中,我们就没有发现,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这种经验,我们就不能处在这种状态当中,这样我们就没有可能觉悟。所以很重要的是被这种经验获得确信,因此,噶绕多杰的第二要就是让你对所发现的本性经验能够确定无疑,这是噶绕多杰的第二要。
噶绕多杰《椎击三要》的第三要就是你已经发现了本性,并且不再处于怀疑之中,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呢?你要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之中,这意味着你需要把你所有身、口、意方面的状态,都融摄到这种经验之中。我们是生活在二元的状态之中,在轮回的状态中一切都是有局限的,然而我们如何能够毫无怀疑地处于我们的本性当中呢?当然,我们首先需要获得这种经验,没有怀疑,现在我们尽可能地进行融摄,这个就叫做大圆满的修法。大圆满的修法不是意味学习某种姿势及如何念咒等等,所有的这些教法的内容都是次要的内容,这些都是相对的,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处于相对的状态,我们应该尽力发现重点所在。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噶绕多杰的《椎击三要》,如果你要以正确的方式学习大圆满,那你应该学习噶绕多杰是如何教授的。噶绕多杰的第一要就是直指心性,当你追随一位大圆满的上师,大圆满上师总是会给你引导,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直指,有许多的方式来进行,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而已。但是这并不是说上师在给你某种加持,或者是上师再给你制造某种奇迹,有的人总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修行,他们总是在想:我需要从上师这里获得直指。但是他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直指,上师如果是给予大圆满的教法,他总会进行直指的,因为他要教大圆满必须要以噶绕多杰的椎击三要的第一要来开始。
当然有许多的方式,当我们以更加细节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得更丰富的讲解的时候,当我们说大圆满心部的时候,大圆满心部是大圆满三部的第一部,这叫森德(Semde),Sem指的是心,Sem有时候是指心的本性,心的本性藏语叫森尼,普通的心或者凡夫心叫做森(Sem),这两个词都是以森开始的。de是指的一系列的教法,噶绕多杰所有的教法当中,他的弟子文殊师利友是噶绕多杰的第一位也是他最重要的一位弟子,当噶绕多杰示现虹身的时候,这个时候文殊师利友获得了噶绕多杰的《椎击三要》,它展示出大圆满教法的关键,是有关于传授大圆满教法的人、学习教法的弟子以及修法等等。之后文殊师利友对噶绕多杰的所有教法进行了收集整理,当他收集了噶绕多杰所有的教法的时候,他把所有跟直指心性有关的内容收集在一起,称为大圆满心部。因为我们自性潜能是超越了心意层面的,心是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因此我们应该超越它,才能够进入心的本性;当我们进行直指,这意味着我们直接从心进入心的本性,而不是运用我们的心进行判断、思考、分别、学习等等。有的时候这些事情对于修法和学习教法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想进入大圆满的真实经验,这不是正确的方式,因此在大圆满心部教法当中有教导我们如何从心进入心的本性,如何引导和进入,这就叫做直指心性。
许多大圆满窍决部教法也有采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进行直指,对于具有这种经验基础的人,这已经足够了,但是大多数人,他们遵循的是显宗的教法或金刚乘密乘的教法。他们不明白如何能够从心进入心的本性。我给你们一个例子:比如你遵循显宗的教法,有人会跟你说那你应该接受皈依戒,然后你就去接受了一个皈依戒,现在你就有关于三宝的一个概念或者了解。佛陀是给予修行之道的老师——佛;法——就是佛陀给予的教法;僧——是僧团,指的是整个彼此协作的一起学习的人,这个团体。皈依三宝一直到你获得究竟证悟为止。我们持有这样一个皈依戒,不会去造恶业,我们知道自己在遵循这个修行之道,这就是佛陀所教导的,我们尽力而为。然后我们就会想这就是修行之道,但这并不是直接的修行之道,因为这并不是从心进入心的本性的方式,这完全是跟心意层面相关的修道,首先你接受一个戒律,你有你的肉身,你有所有的局限,你接受了这个戒律,这个戒律要求你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等等,这些都是心意层面的概念。你并没有由此超越心意层面,甚至不会谈到超越心意的层面,可见区别所在。
当我们谈到金刚乘方式的教法,如果你获得了一个灌顶,比如说外续部的灌顶,大多数人接受过观世音和绿度母的灌顶,现在你就获得了一种许可,你可以进行修法,你获得了这个传承,如果你进行修法,它就可以产生效果,现在你尽力而为,尽心观想等等。你在念咒,一切都跟你的相对层面的身、口、意有关,甚至你没有想着要去超越心意层面的概念,因此它也不是一个能够直接获得证悟的方式。这样你们就可以明白从心进入心的本性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圆满的直指心性是跟这个层面有关的,上师给与教法并且解释,弟子在学习,在倾听好几个小时等等。上师在讲解并不是上师直接在向你展示心是什么样子,而是上师给你解释你如何能够发现心的本性,有什么样的一个殊胜的方式或者可能性让我们来发现。
在显宗教法当中,佛陀说般若波罗蜜多是超越言诠解释的,在密乘也有同样的说法。当我们说到比如“囊中耶西”自生的智慧(自然智或俱生智)的时候,那么这种自生的智慧是怎样的呢?我们说没有办法用语言解释,当我们谈到某种超越的状态,比如说大手印的状态或者大圆满的状态的时候,我们都会说是超越言语解释的。如果这一切都是超越言语解释的,那么上师为什么要好几个小时地在那里讲解呢?所以我们要对此思考一下,因为上师并不是在直接解释心的本性,这是没有办法解释的。上师让你明白真正的心的本性是超越语言解释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我们为了证悟就没有什么可修的了吗?当然是有修行的方法,否则我们没有理由要遵循教法,但是,解决的方案并不只是一种心智层面的方式让我们分析、解释它,然后让我们能够发现,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这点。
直指和修行体验(经验)
那么我们如何能获得直指呢?上师还会通过我们的体验让我们明白,通过使用这些体验我们就有可能发现心的本性,于是上师会给你教授或者讲解有什么样的经验,怎样使用这种经验来发现你的本性。然后上师和弟子一起修行这个方法,一起来试图发现这种状态。因为上师已经获得了这种经验,他已经明白了。但是,为了让弟子能够发现这种经验,上师与弟子一起来修,上师是不能够创造所谓的奇迹立刻让你觉悟的。他只能进行指示讲解,然后一起修,这样我们就能发现这种经验。那么这里讲的经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会有许多种不同的经验,比如说当我们修法的时候,如果我们修了关于不同元素的一些修法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很好的观想还有融摄等等,这样我们就会有这方面的体验,可以是我们感觉到一些体验,也可能会以一种境相的方式显现出来。所以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经验。
当我们在修行之道进行修行的时候,这些经验称之为修道的经验。通常我们会说修行者、瑜伽士他有不同的经验,藏语叫酿。因为这跟他们的潜能或者能量有关。有的时候会说酿囊,囊就是显现或者见相,这样我们会发现我们修行进展如何,当我们修法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修法的体验。有的人说,我修法的时候没有任何的体验感受,这就不好了,因为你如果没有任何的体验,修法总是一样的感觉,这说明你修法也许还没有生命力。如果某个地方有火,它的征象就是会有烟会生成,用火烧东西它就会有烟冒出来,当你看到了烟你就知道有火会存在。同样修行者有修法的体验显现出来,那说明修法在起作用。有时候你学了某些修法,比如说你没有以正确的修法进行持,你的所学被你的心意或者分别所局限,这样的修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显现,这种情况下很重要的是你要更新你的修法。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修法帮助我们进行更新,否则我们总是停留在同样状态这是不好的,这就叫“酿”或者“酿囊”,就是修行者修道的经验。在萨迦派传统当中有非常著名的教法,叫做“囊颂”,意思是三种相,了解它是什么意思很重要。对于凡夫而言他们的见相叫做业相,藏语就叫“列囊”,列就是业,我们总是在制造善业或者恶业。所有的见相都与此有关,比如说,在我们的状态当中我们是人类,所有的人类都有人类的这种见,这叫“列囊”,也就是业力的见或者业相。
在轮回当中有六道存在,我们将轮回中的存在总结为六类,因为六道存在之因跟我们的五种或者六种烦恼有关,我们在积累各种情绪的烦恼,制造各种恶业,那么结果就是我们具有了业相,直到我们死亡之前,我们这种人类的业相是非常坚固的,所有的人生为人类的时候,他们都有同样的见相,因为他们产生了相同的烦恼业,当然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死去之后就不会有这种坚固的所谓人类的见,有的人即使死了好几个星期以后仍然感觉自己还是人类,这就叫做业力的痕迹,因为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执着,他们仍然感到自己还是人类,但是每七天这种类似死亡的过程会一再重复,这时他们就会失去业力的痕迹,最后一般人过了3、4个星期就不在感觉自己是人类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说一切都是虚幻的,如果这些都是真实的,那么在中阴状态当中,在死亡之后我们也应该能够看到人类状况并且进入这个状态;所以不只是人类的状况是这样,所有的轮回当中的六道、不同的空间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列囊”,也就是凡夫或者轮回的见。那么当我们成为修行者或者瑜伽士,我们就不再只是处于业力的见当中,我们也会获得修行的一些见相或者经验的显现。这些经验的进展与我们的能量层有关,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不同的见相显现,这就叫“酿囊”,酿是指与我们修行经验有关的感觉和见相,这只有修行者或者瑜伽士才会有这样的显现经验。当我们完全觉悟的时候,就不再有业力的潜能存在,我们完全的超越了这个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见与觉者的见一样,就像释迦摩尼佛一样,没有任何不净观或者不净相。即使佛陀看到了轮回中的众生在受苦,这是因为佛陀具有无尽的智慧潜能,通过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佛陀能够了知一切,但是佛陀没有人类的这些不净的见,可见这些在教法当中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修法我们会获得一些境相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还是有凡夫的见,尽管它是凡夫的见,还是普通的见,它仍然是一种见。有时候当我们说到明性的时候,有的人认为明性就是指非常美妙的一些显现,比如本尊等(净相)的显现。如果你是一个修行者,你有很好的修道的经验,当然也会有这样的一些境相发生,这也是你的明性。但是明性还包括我们普通状态下所见到的,我们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东西,可以看到好或者坏的状态,这也是我们明性的一部分,所以明性不一定是指净相的层面,当我们谈到明性的时候,明白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修行不同种类方法的时候,我们就会生起与教法有关的体验。这是我们在不同教法或者方法当中使用的一种经验。首先,我们了解人类的状态是怎样的时候,我们有肉身还有能量的层面,教法中也称之为语或者口的层面,但是不说能量,之所以说语而不是说能量这是有原因的,语是由呼吸产生的,呼吸与我们的本初潜能以及生命能量或者气能量有关。我们的本初潜能,最初是如何从空性当中显现出来的,实际是通过声音最初显现出来的,声音是一切万法从空性中显现的根本,声音有外、内、密三个层面,显现是从秘密的声音开始的,然后是内层面的声音,再就是外层面的声音。我们耳朵能听见的声音只是外层面的声音,这些都与呼吸有关。因此,不同种类的密咒都是代表着这种潜能,密咒是指一些语句。觉者们把这些密咒的作用转化或者引入在声音里面。我们都知道密咒是很重要的,有着各种的功能。在金刚乘或密法的教法当中,当我们使用转化道的修法,首先我们进行生起次第的观想的修持,然后将我们的身体和能量层面(这里指气脉明点的观修)和心意等等融入到这个转化观想生起的显现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融摄一切不再停留在二元状态,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使用密咒,密咒就是声音,而声音代表着这种能量的精华,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我们总在说身、语、意,语或者口,实际上不同的能量就是它的一部分。你们已经知道关于心意,心总是在判断思考等等,当我们有了身、口、意,作为人类就有了这样的圆满无缺的状态,我们的生命一直都是在身、口、意的持续当中,一切都是与此三门有关,当我们学习教法的时候,也要明白所有的一切(教法、修行等等)都与身、语、意三门有关。
当我们学习不同种类经验的时候,我们知道直指是需要使用某种经验来进行的,这是我们发现本性的唯一方式。所以,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也有无数的经验,一切都是与经验有关,我们这辈子的所学到的一切都是通过经验来学习的,没有一件事不是通过经验来学习的,没有人会(只是通过)解释来说:我学习了这种经验,这个就是这种经验啦。我们是自然而然地通过某种经验来学习的。比如说:关于甜味的例子,如果你一生中从出生以来从来没有尝过甜味,那你怎么能够明白甜味是怎样的呢?即使你问别人,即使有许多的老师或者学者,他们可以进行科学的学习、分析、研究,但是他们怎么样去介绍甜味是怎样的呢?你没有办法解释,这是一个例子,不只是甜味,一切都是如此。一切都是通过经验来学习的,如果我们没有尝过甜味,现在有人给你糖让你尝,只是给你一小块巧克力这就足够了,然后你把它放在嘴里,立刻就明白什么是甜味。也许在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甜味,当我们通过巧克力发现了一种甜味,我们就会了解所有的甜味。这是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如何通过经验来发现。但是,我们要通过具体的经验来学习。
在教法当中进行任何的学习,比如观想等等,即使他们没有解释,也许并不知道我们是通过一些象征来经验一些东西,但是他们在间接地利用这些观修,可以慢慢地贴近这个道,所以当我们在圆满教法中具体地学习,立刻就会用到我们的三门的经验——身、语、意。有哪些经验是与身、语、意有关的呢?也许有许多种经验,但是主要有哪些呢?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经验,就可以获得心性的经验。首先是发现,然后是尽可能地融摄一切(身语意)进入我们本性的经验中。与我们身体相关的经验主要就是觉受,这种觉受他比别的经验更加的清晰,更加的明显,我们对此没有任何的怀疑。比如说,有人打我一拳我是不喜欢的,我之所以不喜欢因为我很具体地感觉到了它的存在,这是一种经验。比如说在金刚乘的教法当中,大多数的本尊,都是以佛父母双运的形式呈现的,这是金刚乘的内续部,因为内续部当中说,当我们以正确的方式修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一生中获得完全证悟,因为他们在这条道上的修行方式更加直接。比起外续部的金刚乘的教法而言,他们的方式是不同的。他们也会讲,我们可以在十六世之内获得究竟证悟,但是从来不说一生证悟,因为他们没有直接进入这种修道之中,并且认为大部人不会具有这种(直接的本性)经验。这就是教法的区别所在。因此在内续部当中,会有许多的佛父母双运的本尊和佛像等等。佛父母双运是什么意思呢?它实际是象征着我们觉受的一种经验,不一定是本尊。当我们凡夫进行性活动的时候,会有一些非常确切的感受,没有人对这种愉悦的感受有所怀疑,即使是猫和狗它们都了解这一点。可见这是非常强烈的体验,如果我们有做好这样准备的话,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否则我们只是迷失在二元的状态里而已。二元的状态是轮回之因,而不是解脱之因,当我们进行直指的时候,以这种身体或物质层面的经验来直指不是那么容易的。身体层面的经验有好有坏,当用在修行当中,我们当然会使用好的经验,我们无法使用不好的感受,当我们有不好感觉的时候就已经很难受了,那我们怎么可能修法呢?因此,这些就是无用的经验。然而,当我们进行直指的时候大多数使用的是明性的经验,这是与能量层面相关的,或者是空性的经验,这个是与心意的层面更为有关的。所以上师会使用这些经验给弟子讲解,这样弟子就知道怎样使用这些经验来修行,然后师徒一起修,就可以进行这种直指。
有许多的直指的方法,并不是只有金刚乘的密乘灌顶的方式等等,灌顶是属于金刚乘的体系,因为金刚乘的方法是属于转化道。上师给弟子介绍如何进入转化之中,于是他给予这样的一个方法和指导,然后进行灌顶和加持,当你修持的时候就能产生效果,所有的这一切就叫做灌顶。但是,大圆满教法并不是金刚乘的转化道,大圆满教法被称之为自解脱道。通常当你遵循教法的时候,了解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你要记住有三种不同的道,第一条道叫做出离之道,出离道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更为符合人类的状况,不一定只是对于修道而言,我们这个社会中任何的事情都是像实行出离道的方式一样进行着。比如说,如果有一个国家政府,它当然不会使用“道”这个字眼,这个“道”是用在灵性修持上的,但是在这地方它有它的规定,他们建立了这些规定:可以做这个,不可做那个,然后大家投票,大多数人都同意,他们就确立这样的规定,所以这就是一种出离道的方式。他们把认为不好的很多东西(行为做法)都抛弃掉,在修道上的出离也是一样的。比如,当我们学习显宗的时候,我们说一切的烦恼都是毒药,因为如果我们吃毒药就会死掉,如果我们完全被烦恼所局限,我们就会有轮回中的无尽苦受,就好像毒药一般,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尽量的出离或者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接受戒律,规定我们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等等,所以我们就是在遵循出离之道。当我们遵循金刚乘的道路的时候,当然修金刚乘的人们会有更高一点的根器或者是知识,人们知道我们不只是有这种负面的情绪或者烦恼,然后我们会对烦恼进行反思:烦恼的根源是什么呢?他们发现烦恼与智慧的都是来自同一个根源,只不过它们显现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已,当他们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进行转化而不需要出离或者放弃。因此在金刚乘当中就有了这种转化道,金刚乘的行者也很清楚知道,如果我们以普通的方式随顺烦恼,烦恼就是负面的,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它的根源,就可以有不同的利用方式,都是相对的。比如说,世界上有不同种类的毒药,当我们知道如何转化毒药,毒药就可以变成很好的药物,它不是让你死而是治愈你的病,转化道也是用这样的方式起作用的,所以这是另外一条道。这是对能量层面有更多知识的人的修道。
在转化道之中与显宗比起来它是要高得多,也有可能在一生中获得证悟,但是与大圆满比起则又要低得多,我们如何理解这一点呢?比如说,当我们遵循转化道的时候,我们转化什么呢?转化我们的不净相、我们的轮回、业力的见,把一切不净相(或者不净观)转化为净相(净观),当我们将不净相转为净相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证悟了,我们仍然处于二元的见之中,因为仍然有“这是轮回,那是涅槃”的分别。现在我们要超越这种二元分别,于是轮回和涅槃的二元见不存在了,他们就称之为大手印的状态。这样就到达了与大圆满状态是一样的状态,在到达此之前,你需要长时间地观修生起次第,然后要修圆满次第,意味着你的气能量、昆达里尼能量等等潜能、还有气脉明点,都需要融入到所转化的境界之中,而不再停留在这种观念里:我这边已经转化到净相层面了,但是我的肉体还是处在另外的(不净)境界里。所以这一切都是通过你的心意来修持的,一个一个来学习,一个一个来观修生起,年复一年地进行生起次第的观修,最终就像那些大成就者一样,他们达到了轮涅不二,显现为大成就者的状态。在大圆满之道当中,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在大圆满教法当中,不需要任何的净相或者不净相这种概念,对于大圆满的行者而言净相和不净相不存在任何的区别,为什么没有这种区别呢?因为是直接从心进入到心的本性,这就是自解脱。比如说,你有五根加上一根一共有六根。你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它们的对境是——色、声、香、味、触。对于你的第六根,也就是意根而言——其对境就是各种现象,然后你再判断、思考、运用等等,这种情况下会有净相和不净相的区分。但是对于大圆满的行者,如果你睁开了你的眼睛,你可以看见这朵漂亮的花,但是你并没有对此产生执着,你也没有分心,你在享受着,因为这是你的明性,你可以看见它;并不是说你看见了你就需要去分心散乱,你没有理由要让它转化为其他的东西。这都是你明性的一部分,你没有由此堕入二元的状态,所以你可以看,可以享受,但是你没有被这种见相所局限,所以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理由要进行转化,这就叫做自解脱。因此见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好的或者坏的都无所谓。也许你是一个好的修行者,通过修法和经验你获得了某种见相的显现,比如说,佛陀释迦摩尼显现在你的面前,或者是你睁开眼睛看到了这朵花,对于大圆满的修行者而言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任何的区别。即使是释迦摩尼佛陀的显现被你看见了,你也不对此产生什么执着。你不会觉得“我能看见佛,我非常的高兴”,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丝一毫的概念就已经是(落入)轮回了,所以对于自解脱而言这没有任何的区别,明白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什么是直指。
摘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圆满彻却(蒋秋多杰伏藏)法会
2010年10月01日
南开诺布上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