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分四: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丑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分三:一、《摄分》中出 二、教授中出 三、遣除不清净
寅二、教授中出分二:一、别学 二、共学
卯二、共学分六:一、以随念三宝的差别与功德而皈依 二、以随念大恩而恒勤供养三、以大悲将众生安置于皈依 四、舍弃其余世间方便 五、由了知胜利而昼三夜三勤修皈依 六、乃至命缘应当守护不舍三宝
辰二、以随念大恩而恒勤供养分十一:一、《菩萨地》中出 二、时间差别 三、稍用功力即可圆满资粮 四、不清净之供养相 五、于最胜福田当殷重供养之理 六、舍弃低劣而精进供养 七、依靠殊胜福田增长慧力之窍诀 八、供养之大小等观待发心差别之理 九、随学古德次第修习供养 十、于供养不应喜足 十一、其余供养之相
巳一、《菩萨地》中出分二:一、供养事 二、供养意乐
午二、供养意乐
【由如是等兴供养时,有六意乐,能于三宝随一之所少分思惟,而生无量广大果利。】
以这十种供养事作供养时,有六种增上意乐,若能以这六种意乐对三宝任何一处作少分思惟而供养,就能产生无量广大的福果利益。
以任何一种供养事供养时,都应当缘三宝而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为何特别强调增上意乐呢?佛陀曾说:“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意乐是决定果报大小的根本因素,以增上意乐对三宝作少分思惟而供养,就能获得无量广大的功德果报。若能多分深入地思惟,力用就更巨大了。所以,应当在供养时,缘三宝而发起六种意乐。
【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一切有情中尊,四者犹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五者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圆满根本,作是思惟而设供养。】
此段宣说以六种意乐供养三宝。所谓意乐,窥基大师在《略纂》中解释说:“意乐者,以信欲胜解为体。”此处学人必须掌握窍诀:意乐也是缘起法,不是凭空现前的,发起意乐的方法,就是按照以下这六个方面善加思惟。人心不可能象盤石一样不动,当我们逐步思惟时,自心就会转变,随着信欲和胜解的生起,内心就会现前真正的意乐。这确实是培就善心的要诀,希望学人深入体会,通晓如何善用佛法、如何以法转心。
六种意乐分别是:
一、“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因为对三宝发起随念行,就能出生无上广大功德,所以三宝是无上大功德田。通过思惟如来是无上大功德田而发起的增上意乐,就是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对于以下五种增上意乐也应如此类推而了知。
二、“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因为三宝为我们开示三乘正道,使我们获得一切义利,所以是无上有大恩德。
三、“一切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如来是一切无足、二足、多足等有情中最殊胜的。
四、“犹如邬昙妙花极难值遇”增上意乐:三宝犹如稀有殊胜的邬昙妙华,很难遭遇。《涅槃经》说:昙花不是随处出生,只有在无热恼海的北方山上有昙花园;昙花也不是随时出生,只有佛陀出世时,昙花才出生。佛转法轮时,昙花才盛开;佛示现涅槃时,昙花就会枯萎凋谢。《毗卢现觉续》说:“诸佛于世间,犹如优昙花,偶尔时一现,非为再再生。”《法华经·寿量品》说:“比丘当中,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福德浅薄的人,在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后,才有见佛的机缘,或者仍不能见佛,所以佛陀极难值遇。
五、“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增上意乐:在同一三千大千世界中,不可能同时出现别别相续的两尊佛。诸佛化身虽有无量,但在同一教期,不会有两尊示现八相成道的殊胜化身。
六、“一切世出世间圆满根本”增上意乐:三宝是产生一切世间与出世间圆满功德的所依,出世间三种菩提及世间人天的圆满,都是从三宝产生;所以三宝是出生一切圆满的根本,就像如意树的根茎枝叶是由种子所产生,佛之圆满功德也是由菩提心与供养三宝所生,对其它圆满也应当这样理解。
“作是思惟而设供养”:供养三宝时,首先必须依照这六种意乐作正思惟,然后再施设供养。因为供养的意乐更为紧要,所以供养前决定须先“作是思惟”,而不应仅以身语作供养。
【此等是如《菩萨地》说而正摘录。】
这些都是按照《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所说的内容而摘录撰写。
巳二、时间差别
【恒常时中,于如是等随应而行,若遇佳节及大时会,当随力能修妙供养。】
一切时中,应当相应上述的十种供养事与供养意乐而行持。如果逢遇佳节或盛大法会,应随自己的能力修持微妙供养。
“佳节”即诸佛菩萨诞生、成道、涅槃、转法轮等吉祥时日,譬如:神变月、萨迦月、转法轮日、天降日或观音菩萨圣诞、阿弥陀佛圣诞等。在法会佳节期间广修供养,功德将成倍增长,而且这样行持能使自心愉悦,又能成办事业,所以应当励力修持。
巳三、稍用功力即可圆满资粮
【复次恒须受饮食故,尔时若能首先供养无间缺者,少用功力而能圆满众多资粮,故随受用净水以上,应以先首至心供养。】
另外,因为我们恒时需要受用饮食,所以每次进餐时,如果能首先供养三宝而不间断,那么只要稍微用一些功力,就能圆满许多资粮,因此任随受用净水以上的饮食,都应首先以至诚心供养三宝。
理证:因为三宝大悲加持恒时不断的缘故,恒时供养决定能圆满众多资粮。
巳四、不清净之供养相
【此复非以糕之瘀处、菜叶黄处,是须择其妙者而供;又供茶时,现一切人,如洒扬尘,惟弹少许,不成供养,是霞惹瓦语录中出。】
此外,不应用糕饼的霉烂处、菜叶的发黄处供养三宝,必须选择新鲜、精妙的食物来供养;而且现在的人们在供茶时,就像洒水压尘一样,仅以手指沾一点茶水后弹向空中,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示而已,不能成为真实的供养。此段教言出自霞惹瓦的语录。
对供养三宝的要求,若以四字来概括,即“尽心尽力”,如果能这样行持,就能远离以上的过失。
巳五、于最胜福田当殷重供养之理
对于此理,下面以比喻结合意义来说明,先说比喻,再说意义:
【譬如有一极肥沃田,至下种时而不下种,任其荒芜,如是废止,实生不忍。】
比如:有一块极为肥沃的良田,到了播种的时节却不播种,任由它荒废,这样浪费而不耕作确实令人心生不忍。
【如是能生若现若后一切善乐最胜福田,于其四季一切时中,常恒无间堪种一切善乐种子,复应于此如经说云:“当以信犁,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极堪惜。】
同理,能出生今生、后世一切安乐的最殊胜福田,在一年四季的所有时间中,恒常堪能种植一切善乐的种子而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对此最胜福田,应当按照经中所说:“当以信心之犁来耕耘福田。”如果不能这样行持,则极其可惜。
【故如《赞应赞》云:“如尊之福田,三世间非有,施处尊第一,是净令座净。犹如虚空界,横竖无边际,于尊为利害,异熟无尽际。”】
因此就如《赞应赞》所说:“象世尊这样的大福田,三世间绝无仅有,一切供养处当中,以世尊最为第一,因为首座世尊是清净的缘故,而使所有在座的弟子也得以清净。如同虚空界纵横没有边际一般,对世尊作利益或损害的异熟果也没有穷尽、没有边际。”
巳六、舍弃低劣而精进供养
【于最胜田,尚不见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无贤善相,故一切时,当勤精进供养三宝。】
对于最殊胜的福田,我们尚且没有看作象庸俗的田地那样而精进耕耘,这是我们没有贤善之相,所以在一切时候,都应精进供养三宝。
巳七、依靠殊胜福田增长慧力之窍诀
【若如是行,由于胜田种善根力,于诸道次慧力增长。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如果能这样精进地供养三宝,通过对殊胜福田种植善根的势力,将使对菩提道次第闻思修的智慧力日益增长。所以,在听闻而不能忆持文句、思惟却不能理解法义、虽然修习而心相续不生功德等智慧力极其微弱下劣的时候,依止福田的力量是极为关键的窍诀。
以下引吉祥敬母的教言来证明:
【如是亦如吉祥敬母云:“作诗大善根,我慧依尊故,如夏季江河,虽小极增长。”】
这也如同吉祥敬母所说:“我有作诗的大善缘,我的智慧因为依仗世尊加持的缘故,如同夏季的江河之水一般,虽然浅小,但在一夜暴雨之后,便迅速增长广大。”
以下引公案说明“依福田力增长智慧力”的道理【公案略】
依止无情大地之力,尚且能由一生万,何况佛陀福田,远非大地可比,故以福田力决定能成就巨大福德。通过供养三宝,能使福德日益深厚,福至心灵,自然开慧而现见真谛之道。《宝性论》说:“如是众生诸善根,依止佛地得生起,佛陀无有分别心,亦令增固及成就。”又说:“有情烦恼果皮内,具有正觉之胚芽,如是彼彼善缘力,见法次第渐增长。”按照了义如来藏的观点,在有情的烦恼果皮中,本来具足圆满正等觉的胚芽,只需借助福慧资粮的善缘力,便能显露智慧而现见法界。这样就能成立:我们缘殊胜三宝福田而种植善根,将使智慧力渐次增长。所以智慧微劣时,首先应着重在三宝福田中培植福德,以福田力作为消业障、增智慧的助缘,这是极为重要的窍诀。
我们本具的如来藏是自性住种性,所以若能以三宝作为清净障垢的助缘,依靠对殊胜福田种植善根之力,决定能令智慧渐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