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广论讲记》摘要第73课——下士道业因果业决定之理
2023-8-16 大树

首先做一个连结。为什么皈依三宝之后,接着要讲深信业果呢?

我们唯一是为了离苦得乐而皈依三宝:皈依佛,是皈依开示离苦得乐方法的导师;皈依僧,是皈依修持离苦得乐圣法的助伴。对自己而言,直接皈依的便是离苦得乐的圣法,因为除自己如法修行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获得安乐的途径。

圣法如何使我们决定出离痛苦、获得安乐呢?方法就是无误显示业与果的关系。了知安乐之因后,摄取乐因,必能获得安乐;了知痛苦之因后,舍弃苦因,必会远离痛苦。否则,自己不取乐因,安乐岂会从天而降?自己不去苦因,痛苦又怎能自动消失?所以,皈依法后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依佛语如理地取舍业果。佛说:“我为汝说解脱道,当知解脱靠自己。”

所以应知:一切恶趣痛苦之源是业果愚。相反,一切善乐的根本是对业果的胜解信;或者说,一切道德、一切世间伦常、一切三乘戒律的基础,就是对业果的胜解信。这样便知,如果推翻因果这个根本观念,人类将因此疯狂地趋入恶业之中,导致全人类的灾难;相反,如果因果观念能在人心中建立,人类将因此得到拯救,并获得安乐。

因此,引发一切善乐的根本是对业果的胜解信。如果能建立起业果正见,对个人乃至世界总体的帮助,将不只是一点。以个人来说,对业果真正生起胜解信,身口意的行为从此就会自觉地趣入白法,一切成圣成贤的根基由此奠定;以世界来说,人人深信因果,和平安定自然现前。安士先生说:“人人都信因果,是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是大乱之道也。”所以思惟业果不只是下士道的修法,实际上业果之理是佛教的大纲要,若能对此产生信解,一切人天道、一切声缘道、一切菩萨道的根基就能奠定了。

子二、引发一切善乐所有根本深忍信中分四:一、思总业果  二、思别业果  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四、深信业果之总结

【第二,引发一切善乐所有根本深忍信中分三:一、思总业果;二、思别业果;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前三个科判的次第之中,隐含着一个道理:前二“思总业果”和“思别业果”,是“正行进止”最根本的因。如果未能数数如理思惟总的业果(包括业果的四条道理、别别的十业、十业果)和特别业果(八种异熟功德及八因三缘等),就很难发起后面的如理取舍。我们断恶行善的心往往很疲软,意志力薄弱,不能在人事、环境中保持操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呢?如果不能找到病因,心不可能会转变;相反,若能找到病因,在因上对治,自心决定会转变。

那么病因究竟何在呢?就是因为缺少由数数思惟所引起的胜解。在没有思惟总别业果之前,人都是处在一种愚痴的状态中,体现为身心行为大胆放逸、盲目任性。若能针对此因对治,在因上反复如理思惟业果,引生不可夺的胜解,那么,一切三门所作决定会被这个胜解所摄持,而不被任何邪师邪说所动摇,即使身处万人造恶的环境之中,也能坚持原则,洁身自好。所以,如理思惟之后,将令身心转入谨慎取舍的稳固修行之中,从此知道畏惧业果、防护三门,而有一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气象。

丑一、思总业果分二:一、正明思总之理  二、分别思惟

【初中分二:一、正明思总之理;二、分别思惟。】

寅一、正明思总之理分三:一、略说  二、广说  三、摄义

卯一、略说

【今初,初中有四。】

业果的道理分为四个部分。

一、业决定:这三字的含义很重要,由此能引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方法论。

这个世界一切的人事物,包括天体的运行、草木的生长、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运行,是由谁决定呢?以佛法而言,唯一是由业决定,不是以上帝决定,不是由君主决定,不是由“我”决定,不是无因无缘产生,这些都是愚昧的说法。只有业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她像一位画师,绘出天堂、地狱,绘出欢乐、痛苦,绘出刀山、火海,绘出日月、须弥,绘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一切无一不是业力所画;她又像是一位舞蹈家,生命中每个细胞的颤动,每一心念的发起,每一次人类世界的活动,都是她的游舞。这就是业决定之理。

二、业增长广大:此理告诉我们,业在初造时,即使极其微小,但随着业成熟所显现的果报却极为广大,这是业力放大的规律。遵循此理,古人教导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四、未造业不会遇,已造业不失坏:这是从反面说明业无丝毫空耗,果无丝毫浪得。已造之业不会失坏,未造之业不会得果。

这四条是总纲,一一展开便有无量差别相。

卯二、广说分四:一、业决定之理  二、业增长广大之理  三、未造业不会遇  四、已造业不失坏

辰一、业决定之理分三:一、诸苦乐唯由业所生  二、总结  三、于此生定解之功德

巳一、诸苦乐唯由业所生

【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生于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从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

这一段,是从正反两方面决定一切苦乐感受唯一是由业产生。就乐而言,一切乐受唯一是从先前所集的善业发起,下至地狱众生由凉风吹拂所起的乐受,或者饿鬼获得一口痰的乐受,上至圣者相续中的大乐,从小至大,从粗至细,从外境到身心,这一切乐受都是从善业生起的。

再以苦来说,所有逼迫身心的苦受,比如:内在身心之苦,外在自然界的灾难,从地狱有情的苦受,到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这一切的苦受唯一是从先前造集不善业所发起的。从善业发生痛苦决无是处,即使以佛眼观察圣凡相续中的任何一种苦受,决定都是源自恶业。如果有一种苦受是从善业产生,则整个缘起律都要被推翻。

下面引教证:

【《宝鬘论》云:“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

《宝鬘论》说:整个世界之中,身心器界的种种苦受均由不善业产生,如是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从何处而来呢?唯一是从不善业而来。另一方面,从因的善业显现出果的善趣,身心世界的一切安乐,无不是从善业产生。此教言说明,一切苦乐由业决定之相。

巳二、总结

【故诸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诸苦安乐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起。】

此段总结两条:第一,总的一切苦乐非无因生,不是非因生,唯一是从黑白业而生;第二,苦乐的种种差别,唯一是随黑白业的种种差别,没有丝毫紊乱而各别现起的。前者是总说,后者是差别。

首先,以总的六道而言,以引业的善恶差别,所感的总报也有苦乐之别。比如:天人是以善业转生天趣而感受乐报,地狱众生是以恶业堕入地狱而感受无量痛苦。

其次,以同一道众生来说,虽然引业相同,但以满业的善恶差别,而须别别感受不同的苦乐。比如:一般的饿鬼每日都被饥火逼恼,而有些大力恶鬼却能享受天人般的妙欲。至于人道,如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人口有十几亿之多,却无法找到两个命运完全相同的人。人类纷繁复杂的苦乐万象,唯一是由满业的善恶差别所致。

再次,即便是同一个众生,由于所造满业的善恶繁杂,他的人生境遇也是有苦有乐。比如:一个人以安忍业感召相貌庄严,又以布施业感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却以杀生而感得多病短寿,又以邪淫业感召妻子红杏出墙,婚姻生活痛苦不堪。

由此可见:善恶趣的总业报,分别决定是由善恶业所牵引;而别业报中,决定是以善业圆满乐报,以恶业圆满苦报。总之,总、别业报的乐苦,别别是由善恶业所感,报应丝毫不爽。

所以,不但是有情本身,乃至有情所依的器世间也是如此:下至风轮,上到色究竟天的天宫,这一切差别相,都是由众生业的差别所感。

巳三、于此生定解之功德

【若于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

如果经由学习业果,而对业果的决定相或者毫无欺诳之相获得定解,则是一切内道佛弟子所拥有的正见。此业果正见被赞叹为一切世间人天,出世间声缘、菩萨等所有白法的根本。相反,对业果的决定之相无知、邪知或疑惑,则是尚未生起一个佛弟子所应具有的基本正见。此业果愚被呵斥为一切黑法的根本。佛于经中明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