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直指的原则
2023-8-24 大树
阿锥亚诺·克莱门提是法王南开诺布的最早期的弟子之一,他是《法王南开诺布全集》的主要译师,并且负责仁波切的龙萨教法系列的翻译工作。
世界各地的大家好。今天我们会在昂藏竹巴纪念日上共修上师瑜伽。不过此前,我会稍为讲解传授直指的原则以及我们是如何去做这个修法。
仁波切在2000年左右,为了给那些无法亲自和他见面的人提供机会,而开始以这种上师瑜伽进行直指。你们有许多人也许会记得,最开始的时候用的是视频录像;仁波切会在同一时间修法,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授直指。然后,好几年之后开始有了互联网连接,就以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仁波切会在一年当中的三个不同时段进行这样的直指传授。
当我们谈到“传授直指”的时候,有必要明白它的真正原则是什么。它并不像是学校里的老师或者是音乐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样。传授直指的真正意义,所指的是那个远离了二元以及所有轮回概念的状态。当一个人有过此经验并且融入其中时,上师便可以传授那个知识经验。这是为什么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从一开始便跟从噶绕多杰的椎击三要。
锥击三要之第一要是“直指心性”。意思是上师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状态传授给弟子的状态。这是怎么样发生的呢?此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个藏语叫做“钦腊”,而第二个是弟子的依止心。假如缺少了其中一者,直指便无法发生。
藏语“钦腊”可以翻译为“加持”或者有时候“加持之流”。不过这些词都无法真正表达出其真实含义。“钦”的意思是一股与远离了二元的状态有关的力量;而“腊”是动词,意思是传授或赐予这股“钦”或力量,使弟子的状况得以改变或转化。
这个“钦腊”的根源是什么地方?它是我们本初状态的自然流露。首先我们必须要认出自己的本初状态或者有过这个知识经验。继而必须要令此状态稳固下来,而第三步就是要使之增长,意思是完全融于其中。
在每一座修法的最开始,所有行者都会修上师瑜伽,因为上师瑜伽是特别用来领受这种“钦腊”的修法。当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经验的状态,我们自己的“钦腊”便会自然地增长。这时候我们可以为其他弟子传授直指,帮助他们进入真正的传承。
明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因为此时此刻存在着许多的讨论和迷惑:究竟谁能够传授直指,谁获得授权,又有谁是没有获得授权去传授。所以假如我们将传授直指理解为类似观想等这样的方法或引导,我们也许会认为自己也可以去做。然而,假如我们自己内在没有生起到这种“钦腊”,这种力量的话,它便不会起到作用。“钦腊”不像是某种神通力量,令觉者有能力去让所有众生解脱。它不是这样运作的。这是为什么第二个方面是弟子的依止心。
依止心和我们个人的根器能力和状况以及我们往昔的业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举个例子,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喇嘛,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大喇嘛,一位圣者,可是当我们去拜见他的时候却感觉不到有任何因缘。这位喇嘛也许有一些“钦腊”,但是我们缺乏依止心,便没有因缘,因此也无法获得那份加持。还有相反的情况,也许我们对某个不是具格的上师有依止心,然后试图去结缘,可是到最后它没有任何帮助。
在“钦腊”之意思的那方面,我们都有过某种相关的经验。例如在去到一个圣地,比如一座神山的时候。有许多地方都是圣地,可是所谓的圣地是什么意思?它是一个具备着“钦腊”能力的地方。有时候我们具有依止心,也许想要到像冈仁波齐那样的地方去,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一处圣地。假如我们有那样的动机发心,那样的依止心,便能够获得那份加持。但假如没有依止心或者那份参与,只是像参加旅行团的人那样去的话,便不会获得任何东西。这是一个重点。
大家也许记得有一位重要的大成就者,帕当巴桑杰,他的一句名言。他的一名弟子向他祈请说:“请赐予我您的钦腊”,他回答说:“你为什么求我?应该奉上你的依止心才是”。意思并不是说这位大成就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需要弟子的依止心,而是以此去告诉他真正获得“钦腊”的方法是什么。
所以即便仁波切不在这里,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人说我们现在成为了一个没有动力的僧团,我们依然有可能能够领受到这份“钦腊”。即便仁波切已经不在世,他所到过的地方,我们在一起修法的那股能量,这些都是他的“钦腊”,它依然在延续着。当我们去到一个圣地或拜见一位上师,它会有些什么样的效果?我们的心会马上变得平静得多。也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疑惑、困难和焦虑,可是当我们在一位圣者上师面前的时候,在那一刻那些东西几乎都统统消失掉。这种“钦腊”、这份证悟的力量,它圆满无缺,让我们发现到自己的圆满。
我记得许多年前,在火山营早期的那段时间,当时仁波切还在那不勒斯大学教课。他一有时间的时候,他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月便会过来火山营一次。最开始有一位道友是专门负责火山营通讯的。有一天下午,我们在黄楼,仁波切当时在楼上。我不记得那么清楚,我想我们当时是在野餐,然后这位道友他说:“仁波切在这里的时候,感觉就好像(大家是)同一颗心在敞开、在扩张。然后当仁波切离开的时候,慢慢慢慢的我们又变得封闭起来”。我提这件事,只是为了说明在一位圣者面前的时候会有什么效果。
如今我们依然活着并且需要增长自己的能力,因此上师瑜伽的修持,在领受和增上这种“钦腊”是极端地重要。宁玛派的修法当中有三根本:上师即是“钦腊”之根本。本尊是悉地之根本,因为假如想要获得某种证悟,我们便需要修本尊,行持转化等等与坛城有关的四种事业,这是相对层面。然后,空行母即是佛行事业之根本,因为她们始终在化身层面护持着教法。当一位上师传授直指时,空行母总是会帮助上师事业的成功。这是它的含义。大家也许记得仁波切总是根据他的梦境以及空行母的建议,去决定是否应该去给予一部教法,在哪里传法,等等。当一位上师到达那个境界时,他便与空行母会有接触。
一般而言,在大圆满的修持方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在通过这个传承或直指心性所认出的明觉状态中持续下去。可是,要获得直指心性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许多人认为直指心性即是“日巴泽旺”(明觉力灌),认为两者是一个意思,可是并非如此。“日巴泽旺”是进行直指心性的其中一种方式。假如你去读龙钦巴的大圆满窍诀部解释,会看到有时候有四种、八种不同的给予直指的方式。我们不应当制造局限,认为只有一种方式。
最重要的是,通过直指心性我们能够认出那个状态。当我们有过这个认知经验以后,便需要对此生起一种确信,要毫无疑惑。有疑惑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我们的自心很大程度受到概念、想法以及习气的束缚,总是去执着对境。这便是心的功能,所以即便我们处于这个明觉状态,远离了概念和二元,在那之后的刹那间,念头又会升起,例如“啊,那就是明觉”,或者“不对,那不是明觉”。因此也许我们无法对它有一种确信。这一点是以噶绕多杰的第二要来处理:确信无疑。我们有过本初状态的知识经验,它是唯一的。我们清晰地认出此唯一状态,而不复疑惑。
噶绕多杰的第三要,其意思是对自己的解脱能力有绝对信心。意思是我们已经到达了念头和情绪烦恼能够自动地自解脱,并且不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的一种境界。
这是一般就传授直指的原则所给的介绍。传授直指的意思是有一位上师,他具备着这种知识经验、有这种能力,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加持力量——“钦腊”,将此知识经验传到弟子的意识中。
除了直指或者传承以外,在我们做任何上师瑜伽的修法时,当我们观想面前有一个形象,我们就是在祈请获得这种“钦腊”。例如,在噶绕多杰祈请文当中,我们会念诵:“让卓钦波钦帕腊”,“请您赐予我钦腊,让我得以处于自解脱的状态。我需要您的钦腊,因为没有它的话会很困难”。我在这样祈请帮助。当我们修决法,向玛吉拉准祈请时,我们说:“嘎波嗡基钦基洛”,意思是“以白嗡将您的加持赐予我”。莲师祈祷文也是一样:“钦基腊切谢苏索”——“祈请降临赐加持”。“钦腊”的意思是即便在独自修法时,我们也能够真实地感觉到这份依止心。通过观想和发心动机,我们获得“钦腊”。而依止心就像是一种助缘。所以通常我们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是应该如此的修持。
尤其像在今天这样的日子,一年当中的三个纪念日之一,我们便需要特别着重这方面。仁波切用藏文写下的修法原文叫做《杜松钦贝》,意思是在三段时间传授“钦腊”。这意味着此“钦腊”是非常之重要。在文中他解释了“贡举钦腊”。“贡”的意思是上师的觉悟状态,而“举”的意思是心相续或意识,所以“贡举”指的是禅观状态,即上师瑜伽之本体的状态。通过“贡举”,上师将之传授,而我们也如此的领受。
我们领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我们在自己的状况中经验到它,在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觉悟。这种觉悟的状态即是上师的状态,而且在那时候我们的状态与上师的状态无别。这意味着,上师的状态与我们的状态融合即是上师瑜伽修法的精要所在,因此每次我们修阿底上师瑜伽的时候都应该要处于那个状态。
当然,有时候要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也许会问自己为什么做不到,或者是否需要获得更多的“钦腊”。假如我们需要更多的“钦腊”,那意味着从我们那边需要有更多的依止心。这样的话,多做一点上师的观想会很好,从内心深处祈请能获得知识经验的加持。这样的话会更能够起作用也更容易。
我想这点对一般修行人以及对新的修行人是很重要。也许有的人从来未见过仁波切,可是他们和上师有很强的因缘,很强的依止心,并且对他的教法有很大的兴趣。也许他们有过一些梦。我有听说过一些人,他们梦见过仁波切但却从来没见过他。所以在大圆满同修会里,很重要的是尽量要让这些人能够融入。尤其在这样的日子上,他们可以参加,通过上师恒常存在的加持,我们大圆满行者一起去共修,让这些新人也许能获得一些利益
我们不能够限制这一点,因为也许他们是以这样的方式获得某种觉悟,还有就是通过阅读上师的教法等等。化身是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利益众生,因此我们也不应该去限制它。仁波切是一个伟大的加持之源、教法之源、传承之源,现在依然是,以后也一直都会是。所以很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在这方面局限自己。
可是与此同时,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导师们,必须要观察自己的状况和检查一下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看它是否稳固,看它是如何融摄于日常生活中。这一点自己去观察是很容易的。假如我们真诚的尝试这样去做,根据这个原则去做,我们的能力肯定会逐渐增上,那么仁波切要弘扬阿底瑜伽教法的愿望便会得以实现。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感觉大家要如何继续前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