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释》总义当中,前面已经讲了,如果精通了《中观庄严论》,可以同时通达因明和中观的一切精要,任何遮破我们观点的人都将无能为力,在整个世界上可以战胜一切宗派。
【如果有人想:安立如是二理是追循龙猛菩萨而承认的吗?】
前面已经讲到,胜义谛需要根据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解释;名言谛,根据法称论师或者唯识宗的观点进行解释。那么,名言中一切都是心的自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观点,佛陀亲自在佛经中授记的中观派创始者——龙猛菩萨是否承认呢?
对此疑问,麦彭仁波切引用《六十正理论》的教证作了说明。
【的确如此,《六十正理论》云:“佛说大种等,正属识中摄,了知彼当离,岂非邪分别?】
有关万法唯心的道理,在《中观六论》中的《六十正理论》里面,龙猛菩萨说:佛陀宣说的地水火风等大种,以及大种所造的一切万法,全部属于意识所摄。如果谁认为一切万法远离了识的本性,这个人难道不是趣入邪分别道了吗?
对于这个颂词,麦彭仁波切按照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自释》作了解释。由于正在建立万法唯心造这一观点,因此,静命论师对《六十正理论》的观点作解释时说到:地水火风为主的一切万法根本不存在,唯有自己的心存在;最究竟来讲,自己的心也根本不存在,如果认为自己的心存在,难道不是一种邪分别吗?
【其中前两句讲述了世尊所说的四大种及大种所造[ 有关四大种及大种所造参考《俱舍论讲记·第一分别界品》。]除识以外无有其余外境, 这些现相均是心识本身而安立的,为此可摄于识中。】
这些相状全部是心的一种游舞、心的一种幻化、心的一种妙力,除此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真实的外境。
【如果又有人想:所有大种无论是外境还是非外境的心识之本性都真实存在。】
有些人也许会想:外境以大种自己的本体存在,如经部宗所承许的那样;或者,外境的一切显现本身并不存在,全部是心的本体,如唯识宗所许的那样。这两种观点,暂时来讲应该是可以的。
【彼论中的后两句已明确指出心识的自性背离智慧之义,因为于真正的智慧前不现之故。】
如果认为心的本体永远也破不了而真实存在,则与真正的智慧相背离。因为在真正的智慧面前,四大的形状不存在,而非四大的形状——自明自知心识的体相也不可能存在。
【你们的这种想法难道不是颠倒的分别吗?】
因此,万法唯心造也好,或者万法不是唯心造——无情法的本体在外面真实存在,这两种想法暂时来讲虽然未尝不可,但最究竟观点来讲,这难道不是一种邪分别念吗?
下面麦彭仁波切作了一个暂停偈。
【宗派二理之道轨,建立一理之论典,】
无著菩萨广大行派和龙猛菩萨甚深见派的整个大乘的真正道轨,依靠静命论师的智慧,将二者合二为一,名言以无著菩萨或法称论师的观点为主,胜义以龙猛菩萨的观点为主,对此进行抉择的就是这部《中观庄严论》。
【凡是如理随行者,必获妙理乘王位。】
所有的后学者,如果按照本论的教义,如理如实地探讨、研究或者学习,然后认认真真地思维并修持,那么,此人必定会获得真正通达整个大乘教轨之理证智慧的王位。
【随声附和是或非,迎合偏执者心意,】
【直抒宗旨之此语,击中何人请宽恕。】
【此为暂停偈】
麦彭仁波切说:现在随声附和的人多之又多,我没有必要像他们那样,而应该将宗派的真正要义窍诀全部说出来。那么,在介绍本论总义的过程中,教证、理证的棍棒也许会打到个别偏执自宗者的要害,希望你不要生气!请你一定要宽恕。
五、有何必要:
前面已经对本论从头到尾的内容作了介绍。那么,学习这部论典有什么必要呢?
【如果有人心想:如何才能对整个大乘之义生起定解?】
这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途径,才能对整个大乘的经典教义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
【所谓的“轻而易举”又作何解释?】
前文在讲到有何必要时说:“为令轻而易举对整个大乘的教义获得定解进而证得殊胜菩提。”那么,其中所谓的“轻而易举”又将如何解释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如何依此而获得大菩提呢?】
第三个问题,如何依靠上述道理获得真正的菩提?
对于上述三个问题,麦彭仁波切将于下文一一作出解释。首先,对整个大乘的教义如何生起定解?
【(一)通常而言,“乘”是以能作为趋向三解脱菩提的乘骑而得名。】
我依靠马车或者牦牛等,可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同样,依靠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者密乘,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乘”可以分因乘和果乘。佛果叫做所到之乘,也即果乘;依靠某一乘而获得佛果,这就叫做因乘。大家首先应该清楚乘的含义,其中,小乘也就是指依靠声闻缘觉乘获得自己远离痛苦寂灭的果位;而大乘则是为了利益无边的众生,最后获得圆满的佛果。大乘实际就是指唯识宗和中观宗。
【以所缘大等七大胜过小乘的宗派即是中观与唯识宗。】
大乘具有七种特点,也即所缘大、修行大、智慧大、精进大、善巧方便大、正行修行大[ 正行修行大,也即果德大。]、事业大,具有七大超越。
【此二宗派并非各执一方、密意浑然一体即是“整个”之义。】
所谓的大乘,就是指唯识宗和中观宗。密宗也可以包括在中观当中。那么,对“整个”大乘生起信心,并不是说只对唯识宗生起定解,也并不是只对中观宗生起定解,而是将唯识宗和中观宗——广大和甚深的所有教义融汇一体,对其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也就是对“整个”大乘生起定解。
在这里,有关整个大乘这一问题,麦彭仁波切作了特别详细的解释。
【对此等含义生起定解的方法:】
大家对于“整个大乘”的内涵真正了解以后,又应该对具有如此内涵的大乘究竟如何生起信心和定解呢?下面讲对整个大乘生起定解的方法。
【总的来说,以经久修习、亲身体验的智慧趋至究竟果法,其中必不可缺之因,即是通过如理观察而获得定解的思所生慧。】
获得上述究竟果位必不可少的因是什么呢?应该通过修行获得亲身体会而生起定解,也叫做修所生慧。那么,生起修所生慧不可缺少的因是什么呢?通过如理如实地观察、再三地思维、辩论以后,逐渐在自相续中生起的思所生慧,即是生起修所生慧之因。
【思慧之因,就是闻受善说典籍。】
想要获得思所生慧,必不可少的因就是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真实的善说论典。也就是闻、思不相脱离。
【当然,只是听闻经论、了解它的内容还不足以经行地道,而必须对真义如理生起定解方能彻断自相续的颠倒恶念。】
仅仅听一两部经论,或者大概了解一下其中所讲的内容,想要经行五道十地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如理如法地听闻,然后再详详细细地思维,并且身体力行、亲身体验,这样一来,可以彻底断除自相续中根深蒂固的各种常乐我净的颠倒分别念。
【故而,应当随入三察清净圣言与依量成立的理证之道,自己生起殊胜的解信,以不随他转、不被他夺的广大慧眼亲睹过去未来诸佛出有坏所由经的通衢大道,义无反顾而踏入。】
对于上述一段文字,大家应该再三领会。作为修行人,必须通过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才能斩断自相续中的各种恶分别念。因此,我们一定要趣入以三观察[ 三观察,即现量、比量、教量。]得以清净的真实的佛陀教义。
那么,他们通过何种方式来趣入呢?依靠不随他转和不被他夺这两种途径趣入此大道。
【其中,并非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而是凭着自己理证智慧的力量而坚信不移,无需依赖他人或仰仗他力,独立自主,即是所谓的“不随他转”;】
讲其他论典时,我说《中观庄严论释》当中讲到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定解,一个是不随他转,一个是不被他夺。此处,首先解释了什么叫不随他转。
所谓的不随他转,即并非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而是凭着自己理证智慧的力量,对佛法的教义、对中观的教义深信不疑。而且,不需要观待任何他力,自己已经对中观真正获得了定解,完全可以独立自主。
【由于获得了解信,一切邪魔外道也无法使之背其道而行称为“不被他夺”。】
无论对正法、对因果或者对三宝的加持等,对佛教方面的一切教义,自己真正获得了不可退转的信心,一切邪魔外道也不可能改变你的想法。比如学习宁玛巴的大圆满,自己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坚信不移、不被他转的定解,这时,任何邪魔外道都不会使你背道而行。
【具有如此慧眼的修行人,于正法得到更超胜的定解,摈弃假法非法,获得辨别法与非法的智力,如同明目者现见色法一般。】
对于整个佛法的优越性,自己已经完全获得了一种领悟,就好像明目者见到自己面前的瓶子、柱子一样,无论别人如何说佛法不好,对你也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损害。
【关于此理,正如怙主弥勒菩萨所说:“以理观察妙法者,恒时不被魔所障,证得殊胜摈除他,不被他夺成熟相。”】
不被他夺定解已经成熟的相是什么呢?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第九品中作了如此讲解。
这部《经庄严论》的确是非常殊胜。法王如意宝也曾经说:“如果能传一遍《经庄严论》,我一辈子中的愿望已经圆满了。”当时,法王如意宝传讲《经庄严论》的时候,担心会出现违缘,也让我们念了很多经。
《经庄严论》这部论典为什么如此殊胜呢?无著菩萨、麦彭仁波切他们所写的《经庄严论》讲义中都说:这部论典完全具足整个大乘所有深广法门之功德。谁如果传讲《经庄严论》,这个人已经具足了传授整个大乘法的功德;谁如果听闻《经庄严论》,也有听闻整个大乘法的功德。
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以理观察妙法者。”这是讲不被他夺的因。也就是说,如理如实观察一切深广法门的教义,即是不被他夺之因。“恒时不被魔所障”,就是不被他夺定解的本体。生起这种定解以后,外面的各种邪魔外道和违缘都不会对这个人有损害。生起不被他夺定解的作用是什么呢?“证得殊胜摈除他”。
【因此要明确,所有正道务必要先了知、现见,再实地修行。反之,自己尚未获得定解的同时盲修瞎炼获证果位的正道是绝不可能有的。由于此理是二量论证的核心,】
正如《定解宝灯论》中所说,见解还没抉择就一味盲修瞎炼的话,想要证得佛果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而只要把握住这一要领,依此不假勤作自然而然便会对佛陀深广经教的整个大乘生起解信,智慧将从方方面面得以增长,好似星星之火燎焚森林一般。】
所谓不被他夺的定解,表面看来似乎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焚烧森林一样,我们相续中哪怕对因果、对佛法生起如星星之火一般的定解,对整个万法的邪见密林也会被全部焚烧无余。所以,在自相续中生起如此殊胜的定解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