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击要。第3要,如何获得决定解脱?
2024-2-1 大树
第三要讲述决定解脱
此时贪瞋苦与乐
在这里讲的是行与果二者。如果不具备解法之要决,就算具有止心休息之修持,也不可能超脱色界与无色界两种上界。因此,如果修持不具“生解”之把握,即使心能于寂止的状态之上休息,也仅仅如同旅客一般只能作短暂的休息。就像名为“余行者”的外道,在禅定中安止了十二年。
如果能够进入首先认识觉性,其次获得确断,最后于觉相解脱等之道的话,那么,在修持之时,缘于悦意之所欲境而生的贪心以及缘于不悦意之不欲境所生的猛烈瞋心;或是因具有衣、食、住、卧、福报等资具之顺缘而生起的欢喜,依于病痛、衰落、灾害等逆缘而生起的痛苦等等,无论怎样产生,此时若能认识到此皆为觉性妙力而起,并且能清楚认识到一切的妙力与幻化都是解基之本智,则能于此智慧界中自生自解。
解规可分为总论与分论二者。
总论有精勤与无勤两种。精勤者为“了别显境”之凡夫,无论分别念如何生起,首先认识其本性,而后于自性本觉之中安住,此时则能现前散乱于自地清净之意趣。而不勤者,则为“觉性自显”之人,其在赤裸觉分现前之时,所有分别无论如何生起,全都如雪落到温暖的石头上一般,在觉性界之中自生自灭无迹而解脱。
分论有五种解法,如云:
本解无解基,
自解无对治,
直解见处解,
生解无先后,
独解无助伴。
就大圆满自宗而言,五毒之分别念无论如何生起,都能得以“自解”或得以“生解”。
而如密乘,则是依于将五毒转为道用的方便。如以前印度获得成就的祖师中,大成就者妩媚金刚卖酒美女,将贪欲转为道用;贱族支残者,将瞋心转为道用;成就者罗婆师将愚痴转为道用;老玩童将儿戏转为道用。因此,如若不具“生解”之要,则心中生起的一切潜在的分别念都将积累为轮回之业。
骤生无尽分别念
因而,一切粗细的分别念,骤然而生的无尽的分别念,无论怎样生起,全都生解无迹而进行护持的要诀非常重要。
就一个人的心相续来看,无非表现为善念、恶念以及无记念三种。其中要想真实持有善念是非常困难的。例如,依于衣、食、住、卧等资具,而生起欢喜之分别念时,则会将解法抛于脑后,于所显生贪执,于贪执得坚固,从而造业。同样,当生起如信心与悲心之时,则会将外境之三宝与执境者自己执为真实成立,从而生起种种对信心的实有执着,对悲心也是同样。而若于心中生起生死无常之心,则会执实于生死之相。因此应将这些分别念都消融于觉性界之中,否则,这些无非都和恶念与无记念相同。
解基为觉空双运;所解为善念、恶念以及无记念;解法为自解、直解、生解、本解以及独解。而如果不能现前赤裸觉分的话,则多数都是被潜在分别念之力所转的原因。所谓“等引如同麦麸堆,潜在分别如暗流”,如此而能造业。因此,误入普基阿赖耶则投生无色界,误入阿赖耶识则投生色界,误入粗大分别则投生欲界。而本觉空、明、无碍的赤裸觉分则能阻断三界之生门:觉分无有涣散,则从欲界之心中解脱;虽明但不执着,则于色界之心中解脱;虽无分别但觉相不灭,则于无色界之心中解脱,此即所谓“三界全解”之密意。
如是,无论分别念如何生起,都不被潜在而蕴藏广泛的迷乱之力所转,思想不要如同没有经验的少女搓羊毛线一般,产生如同粗细不均的线疙瘩一般的紧皱念头,而应不离原始念而安住,此即所谓的“念显本智轮”。分别念仅仅在生起之时,就使念想之心解脱为法性,此即是殊胜的护持自心本性之法。
识其自性了无踪
因此,无论生起什么分别念,都要认清本觉自性,不理会所生之分别念,而安住在赤裸觉分的境界之中,则一切所生都会自生自解,就像在水面绘画一般,不留任何痕迹。
若识解分之法身
因此,分别念自解之法非常重要,否则,如果分别念不能自解,而仅仅认识分别念是不足以斩断错乱之境的。认识分别念并平等地直定于自性本觉之上,分别念则会自然消融,自地解脱。此时,会现前清澈的、明晰的、赤裸的本具智慧法身。认识了此即是以前所熟知的本智,并且于此自性之上护持。
则如绘图于水面
就如同在水面绘画,落笔之处所画之图案便立即于自地消融一般,分别念便能生解同时,而可以恒时不离此本觉大法身之境界。
自生自解无间断
因此,无论如何生起,都任其生起,不破所生,不立静住。无论生起什么,都安住于觉空法身的本性之上。此时,自生自解无有间断,则不论分别念如何生起,在其所生之一切量中,不解之法一个都没有可能。
生皆觉空赤裸食
所谓的“生皆觉空赤裸食”一句是什么意义呢?以人为例而进行说明,如同吃了食物身体就有力量去做事情一样,五毒之分别念力量猛烈旺盛之时,若能将其换位为五智,则如偈颂云:“烦恼分别多则法身多。”无论分别念如何生起,全都将其净修为法身之妙力,或现前为法身本觉,并将其转化为觉性清明、有力之方法或助伴。那么,所生的分别念都将成为增强赤裸觉空之力量的食物,这即是所谓赤裸觉空以种种分别念为食。因此,应该知道一切所生之分别念皆为法身妙力或本觉之食物。
弛皆法身王妙力
这样,则无论善、恶、无记之分别念如何生起,都超越不出毫无遮障的通澈的本觉法身王之妙力与幻化。力显都以大自生自解的方式,于觉空法身之自然界中如鸟道无迹一般而得解脱。
无迹自净真稀有
如是,反复串习而进行修习的话,总有一天,执于我的人我执以及执于内外情器世间万法实有的法我执二者,终将于觉空离戏的大平等界之中自地解脱,错乱之流得以截断,所现的一切皆为唯一的本觉,除此之外,即使四处找寻也无法获得除本觉外的其他一切。就像波浪和大海本来就没有区别一样,无论生起什么,全都于本觉智慧界之中无迹自净于自地解脱。此时,就像在黄金洲之中,根本无法找到一块普通的石头。无论什么生起,全都于觉性唯一明点界之中无二融合为大遍布法身,真是了不得啊!即是稀有、奇妙之意。
生式与前无有异
解规殊胜最妙要
这样,在后得之时,分别念生成的方式与以前没有任何区别,各种各样的分别念都是会生起的,但如云:
所生如同平常分别念,
能解即为瑜伽殊胜法。
如此偈文所言,分别念都是为修而生,因而此时所生的分别念全都是修持。如是,无论生起什么,都不碍住位,无论如何安住,亦不碍生分。这样,虽然不能不生,但不解的生分一个也没有。
普通人对所生之分别念产生贪执,由贪执而产生坚固,因此而造业。但对瑜伽士而言,不论面前生起什么,都不会丢失本觉,也不会刻意地排斥分别念。这就如同小偷进入空房一样,此时,分别念没有丝毫的力量。就如同盛夏最热的季节来临之时,即使是下冰雹,等到冰冷的寒意消褪以后,便不再会有任何的后劲。也如同被烧毁后的罗兰草绳一样,业是不可能积累的,错乱显相将自行消亡。而本觉就像由金刚石所成就的宝剑或金刚杵一样,于外能够摧毁一切错乱显相,于内不被一切所坏。
首先,认识分别念之自性而解脱,就像遇见老熟人一样;其次,分别念自行解脱,就像蛇结自解一样;最后,分别念没有任何的损益而解脱,就像小偷进入空房一般。应知道,这三种殊胜的解脱之规是非常重要的要决。
无此所修皆谬道
这样,虽然生起的方式与以前相同,但无论生起什么,如果没有自生自解的殊胜解规,那么禅修也只不过是迷乱之道而已,
如云:
只知修空不知解,
与禅定天有何异。
又如白足尊者所说:
仅仅安住此同禅定天,
仅仅散乱此同平庸识,
如是修持何以获佛果。
如以上的偈文所说,仅仅只是安住,或仅仅只是认识住散,或仅仅只是加封为空这三者,为三歧途。仅仅修持止心之禅定而获把握的话,其果在死后马上转生禅定天;仅仅知道是住还是散,而除此之外一无所知的话,只是错乱分别之心识而已,与异生凡夫之心没有什么区别;把一切都观想为空,而作意地将一切加上空性的标记的话,则是迷失于“空性加封”之中,当遇到违缘之时分别妄念又会旧毒复发。如云:
饱暖之时修行样,
违缘降临变庸俗。
又如:
见之老盗行窃时,行之卫士作警卫。具则无修法身性。
安住基位无有变迁为“本解”;补特伽罗之境显方式即对四边的执持状态,于界中消亡为“边解”;本觉于心间觉醒之时,所生的一切分别念都无暇积累为习气便得解脱,此为“自解”;“不舍所显显上解,不舍外弛弛上解”,此为“直解”。以上即为四种解法。还有这样的说法:“自解等引与禅定之城池如若不破,则可住于直解后得。”虽然尚安立有如“独解”等假名,总之若具有分别念自解无迹而清净之解规的话,则不论烦恼与分别念如何产生,全都成立为法身。从而错乱分别将清净为本智,逆缘显为助伴,烦恼成为道用,不舍轮回而自地解脱,于轮涅的束缚之中而解脱,这样便可以于大本净本解无修法身之本性上,无有聚散而获得究竟的把握。
因此,对一切烦恼,不像声闻乘一般地断;不像菩提乘一般地净;也不像密乘一般地转;无论生起什么,都于大自解的境界中予以护持,此即是自性大圆满之殊胜之法。
因此,如果没有对解规获得把握,那么见再高、修再深,无论相续中具备什么,都于自心无益。若不能降服烦恼,则不为无上正道。若具自生自解之要决,那么,即使不持有高高的见,也不定立深深的修,但不从自相续二取之束缚中解脱是不可能的。如同在黄金洲之中找不到一块普通的石头,住散与分别全都为修而生,即使寻找错乱之自相也无法得到。仅仅观待这一点就能确定是否获得了修持之要领,这就如同准绳一般。同样,“以行持量”是指,是否具有对轮回的厌离,对因果的坚信,对众生的悲心,对实相的净显,对上师的敬信,对朋友的悲爱以及由修持而产生的智慧等等便能得知。
此为决定解脱第三要。
这样,在“见”的基础上,不分昼夜地持久修习,而于以前上师所介绍的觉性上获得解脱之把握,此即是第三要的密决。
现在,总述“见”、“修”、“行”之总义。通常,就自性大圆满而言,“见”、“修”、“行”三者,与从现在起三身修持基的“果”四者以及不越离此之“誓言”五者,都应于唯一通澈之本觉上安住。
同样,“基”、“道”、“果”三者也为唯一的本觉,除此无它。原始本智本来就住于自相续之中,就这点言为“基”;现在上师所介绍并且修持的觉性,就这点而言为“道”;修持圆满并且二障于基界清净,就这点而言为“果”。
就抉择的法性实相总的方法而言,大圆满不是依据对教理与量因的方式而进行抉择的,而是以现在上师之窍诀,使自相续中本具的原始胜义之本智得以觉醒。从而在现前真实赤裸觉分之义的基础上进行直指,而后得以彻底确断,并于是非之枷锁中得到解脱,这就是“见”。
因此,要修持阿底瑜伽立断之“见”的话,不是观待年纪的老少,智慧的大小,根基的利钝,业力的善恶等等,而是依赖于信心、恭敬及精进,无论谁证悟了自性本觉都能得到根本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