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会解释阿宗珠巴的一些开示,首先我要告诉你们,阿宗珠巴上师是怎样的。阿宗珠巴的名字叫珠巴,你们知道在噶举巴传承当中,我们有珠巴噶举传承。因为曾经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上师,他找到了这个驻锡地,这个地方被称作“珠”,是龙的意思。今天我们有这个地方叫珠巴,在不丹国内,但是它的源头不是在不丹。当他建设寺院的时候,有很多龙的显现。因此他的传统被称之为“珠”,这在珠巴噶举传统当中是非常广泛流传的。
现在我要解释阿宗珠巴(译注:又译为昂藏朱巴)的修法,在珠巴噶举法脉当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高等学者和修行者叫珠巴噶玛噶波,他有一个转世的法脉。在东藏,有一些珠巴噶举的重要上师的寺庙,他们认证了阿宗珠巴是这个传承的转世活佛,叫做竹钦,你们知道现在珠巴噶举的领袖就叫竹钦。尽管他们认证了这个转世活佛,但是阿宗珠巴仍然留在了东藏,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邀请他去坐床之前,当时有一位来自中藏的贵族家庭的另外一为转世活佛,跟政权有很强的联系,他们立即把这个“转世”摆到了“竹钦”的位置上,因此阿宗珠巴就留在了东藏,但是他获得了“珠巴”这个称号。他的父亲是个非常好的噶陀寺的大圆满修行者,他接受了很多大圆满教法。当他长大之后也对大圆满教法很感兴趣,也从非常重要的上师土登.夏迦师利那里得到了很多珠巴噶举教授,这是他的很重要的上师之一。但是大部分都是投入到大圆满教法里。第一世蒋扬钦则旺波上师,是非常著名的重要上师。阿宗珠巴成了蒋扬钦则旺波的弟子,接受了很多这个大圆满法脉的教法。后来也从他自己那里显现了伏藏教法,也就是『光明金刚藏』,是一系列的伏藏。所以他被称作“阿宗珠巴”,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圆满上师。
他在各地有很多的弟子,他对大圆满修行者给出了非常简短的建议,对于我们在二元境界的日常生活当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导。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很清楚知道重点在于处于禅观状态,但怎样才能做到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法只是安住于禅观状态,那么我们要怎样修持呢?这里就有讲解。
(藏文)这是说顶礼上师的真实状态,这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报身佛,也就是教法的来源。(藏文)在我们的状态之中,我们有三本初智慧,也就是本体、自性和能量。这是我们本性的三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具足。什么是我们的本体呢?本体就是空性,也就是“嘎达”本净;自性是怎样的呢?自性就是光明,光明是跟我们的能量层面有关的,总是在运动之中,比如说念头的升起,因此在大圆满教法里会把运动认知为我们本性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运动是明性的一部分,因此并不是我们可以去否定和丢掉的东西。(藏文)“颂珠”意思是这些状态是无二的,这就是说:尽管我们生活在二元分别之中,但是当我们成为大圆满修行者,我们就必须处于这种无二的状态当中,而不只是想着空性或者明性,而是一切都是空性和明性的无二状态。因此当我们在顶礼上师的时候,也不曾离开过这三种(无二无别的)状态(即在这三者无二的状态之中顶礼)。在大圆满教法里,当我们说法身、报身、化身的时候,“卡雅”意思是身或者层面,三种层面:本性为空性,自性是光明等等,我们本来就具备这些状态。在显宗当中,当我们学习这类讲解的时候,我们似乎是在讲觉者才有的状态。
当我学《现观庄严论》的时候,这是很重要的经典,我学了三遍。学第一遍学的时候似乎觉得不是很难,因为有些人说它是非常难懂的文字,我不觉得它有多难。当然它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它是非常重要的经典,我就学了第二遍,当我学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开始理解不了了,变得非常困难,我就觉得很吃惊。过后有一些论释,因为我们会结合论释一起学习,我就学了第三遍,非常非常困难,我就不知道它的结论是什么,最终我就理解不了。
于是我问了我的上师,我跟他说:当我刚学第一遍的时候,它不是那么困难,但是越学变得越困难,为什么呢?我的佛学院上师,他也是非常重要的上师蒋干仁波切的弟子,也是大圆满的修行者,他跟我说:当你学习、阅读的时候,你不要只是想着它仅仅是在讲小乘的阿罗汉和大乘菩萨的功德,或者像佛陀这样的究竟证悟者的功德,你要稍微结合你自己的状态,你就会有更好的理解。这就是他的叮嘱。我就回到了房间,又读了一遍。我觉得我没有这里面的任何功德,因为它里面解释的是阿罗汉等等的功德,是非常高的证悟,我发现我没这功德,我觉得他的话对我来说没什么帮助。后来当我到了意大利的时候,我想起这件事情,有一次我从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然后我就借回家又读了一遍,在一个星期里有空的时候就看看,全部看了一遍,现在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了,因为我已经有了大圆满的知识经验了。最终我明白了我佛学院上师所说的话的意思:“你结合你自己的状态”,我现在就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了。但是当时我没有这样的知识经验,所以就没有什么帮助,这是一个例子。
因此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知道,当我们说到“基道果”的时候,基是指我们的本来状态是如何的,这是第一点;然后是道,我们运用这些修法等等;然后果就是我们的证悟,所以对修行者来说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在讲到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具足三身了。我们知道自己具足本体、自性和能量,这种真实的状态就是法身。我们就知道从本以来我们就具有法报化三身。在“道”方面,我们有三种经验:心方面的经验就是空性的经验,明性的经验是跟所有能量层面有关的,跟我们如何通过能量层面实践修法等等有关。然后有觉受的经验,也就是跟身体更加相关的经验。这些都是跟修法的方式有关的,所以我们也是在修持跟三身有关的修法。
最终我们发现了我们的真实状态,从本以来就是圆满的,现在没有了障碍,就会显现出功德,而不是说我们去创造新的东西出来。很多人都会想:“我们修法,然后我们就会制造出法身、报身、化身,就会显现出来了”。不是这样的,这些只是一些心意概念而已。我们已经具足了这些功德品质,当我们到了证悟的那一刻,三身的功德就会完全显现出来,因为在喜金刚续当中做了开示,这不是大圆满教法的开示,而是高等的金刚乘教法,喜金刚续里说:(藏文),意思是说所有的有情众生,其本性就是本来圆满的状态,(藏文),就是说佛陀,佛陀就是完全的觉悟者,尽管所有众生都有这个功德,但是暂时没有看见、没有发现,是由于有非常厚重的障碍——我们所积累的恶业的障碍,我们的烦恼障碍,我们心智上的理解和局限的障碍等等,通过这些所有的障碍,就像是很厚重的云层。当有很厚的云,我们看天空的时候,我们会说今天没有太阳。太阳就在那里,但是我们没有看见,因为有障碍。同样的,当我们对本性无明,当我们发现了本性之后,尽管本性的功德还没有显现,我们知道可以用一些方法去除这些障碍,然后就会显现出本性的功德品质。当所有没有这些障碍都消失了,太阳就会照耀出无尽的光芒。同样地,我们的法身、报身、化身的功德品质全部都会显现出来,这被称作显现,而不是我们一开始没有,要靠造作产生出来,明白这点非常重要。
(藏文)顶礼我们的上师,本质上就是三身。(藏文)有一些对修行者的精髓的劝告,暂时出现在我心里面,我把它给予我幸运的弟子们。(藏语)意思是幸运的。为什么是幸运的呢?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幸运,就无法遇到这些教授,非常珍贵的教授,我们有这个可能能够听闻修持等等,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幸运的。“幸运的弟子,我想给你们这些教授,让你们记住在日常生活里修行的精髓是怎样的”。(藏文)“决穆”的意思是吉他或是乐器,就像是通过弹奏曲子唱歌的方式把它写下来。虽然解释用一些词句,但是你要把这些词句的实义放在你的心里面,它就会变得非常有用;(藏文)不要总是处于希望和恐惧之中——这是我们的一种二元分别,我们总是在希望:我想要证悟,或者我感到对轮回的痛苦感到害怕;等等。这全部是二元的观点,我们一定不要被这些二元分别所局限,你也不要想着:啊,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一种有很强烈的动机。不是这样做。你知道这点,把教法融入到你的状态里,就会变得很有用,这就是它的意思。
“阿吙”,(藏文)意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保持觉知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讲解了四正念,什么是正念呢?也就是在我们的心里的一种现前的觉知。正念并不是禅观,我们在思维(等等)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保持这个觉知。我们要怎样思维呢?有四个要点,第一个是尽管我们处于无尽的轮回之中,但是在这一刻,我们有这个“丹佐”(十八暇满)的状况,意思是说我们是人类,但是不是普通人类;我们是具有特别条件的人类。当你要以心智的方式进一步学习的时候,这里就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只是提到了“丹佐”。“丹”意思是说“免除”,免除了什么呢?当非常详细解释的时候,在轮回当中就有八种(不好的)状况。比如说我们没有处于地狱之中,不是处于恶鬼,我们不是动物,是人类,这就是三个了;也不是属于天道,天道里也有高等的层面,但都是属于轮回;当他们享受尽了所积累的所有福报之后就会堕落,所以总是在轮回之中。(藏语)意思是说什么都不知道的未开化之地(边地),只知道找东西吃等等,或者活得像这种众生一样——我们免除了这种状况。“洛大”意思是具有邪见的众生,总是搞错方向,(我们也免除了这种状况);(藏文)我们也没有处于没有觉悟者的地方,比如我们有释迦牟尼佛等等觉者,我们所在的世界是化身佛的剎土,因为曾经有释迦牟尼佛出世,到处都有佛陀的教法存在。“谷巴”的意思是说又聋又盲又哑,这些情况都是负面的人类状况。这就是八种负面状况,这是说我们免除了这八种状况,这被称作“丹”(八种无暇)。
“佐”的意思是圆满,是什么圆满呢?就是十种功德品质。其中五种圆满是跟我们自身有关,另五种圆满是跟我们的环境状况有关。比如说我们曾经有佛陀,不仅有佛陀,佛陀还转了法轮、传了佛法,诸如此类的条件。(藏文)我们所处的状况里,不只是佛陀曾经在某地传授教法,而且教法还依然活生生地存在。我们也对学习教法有兴趣。所有这些条件我们都具备,全部加起来有十八种暇满。如果我们以心智方式来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要一个一个学习,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知道,我们和动物是有所区别。比如说我们有一只非常好的猫,或是狗,你非常爱它们,但是你比较一下你和那些猫和狗有什么区别,你有更高的能力,有更多的可能,你的狗没有这些条件。因此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比如追随教法,在一生当中证悟,如果我们作一些好的事情。如果我们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会完全摧毁这些善根,继续处于无尽的轮回之中。
你们知道人类和动物是很不一样的,你把你和大象做一下比较,大象是很大力气的,你没有像大象这么有力量,但是从我们的心智力量比大象强得多。今天人类可以摧毁整个国家、大的地区,这就是人类的情况。比如人们要用两条腿走路,这就是我们的情况,这点跟动物一样。但是通过我们的意图和心意的(设计)能力,如今我们可以通过飞机飞往世界各地。这就是个例子,所以我们有大的能力,如果我们把这个很大的能力用到错误的地方,就会制造很重的恶业;如果我们善用它,我们就可以在一生当中解脱证悟,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明白此时此刻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应该做一些好的事情来帮助自己(解脱轮回),这是第一点,这里进行了讲解。
(藏文)我们的状况就像是在一条船当中一样,我们在轮回大海里有一条船。(藏文)我们有上师、教法,我们接受了传承,就像在船上一样,如果我们没有船桨往前划,我们的船还能够做什么呢?我们就无法前进。我们得到了这个船桨,比如从上师那里得到的教法、引导等等,我们具足了所有的参与、精进、正念等等所有根器,一切都没有缺失。(藏文)这些所有的可能性是很难得到的,但是这一刻我们得到了,但是并非总是很容易得到的。
(藏文)尽管我们有这些宝贵的条件,但是我们是生活在时间之中。这是我们的第二个正念,我们要一直记得这点:我们有很宝贵的机会,但是我们生活在时间之中,时间在流逝。这里说就像是年、月、日、小时等等,一切都在一天一天流逝。如果我们没有作正确的事情,时间很快就失去了,最终会发现,我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当到了这一刻的时候,尽管我们作了很多事情,为生活作了很多准备等等,但我们什么都带不走,我们必须离开所有这一切。我们的神识要离开身体,甚至连我们的身体都带不走。(藏文)我们独自离去,就像我们出生的时候一样独自出生,现在我们也会孤独地死去,没有朋友、没有人伴随你、帮助你,那一刻是没有伙伴的。(藏文)当我们进入中阴状态的时候,会取决于我们本身的状况出现不同的情况,(藏文)我们的生命就像是在空中的羽毛一般,随着风上下飘动,没有人能够控制,没有既定的程序。这个风就好比是我们业力,如果我们作了善业,就会稍微往上去一点,否则就会堕落,去到一些别的地方,这些都是跟第三个正念有关的。第三个正念就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处于时间之中,时间是珍贵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保持觉知,时间在流逝,我们就什么都没有做到。
但是实际上,尽管我们没有造作善业,但我们从来不会在无所事事中活着,我们总是由于分心散乱而累积很多恶业。当我们累积恶业的时候,其结果就是下一次就会显现出恶果,所以因和果都不会缺失。因此我们对此保持觉知也是很重要的——对时间的觉知,以及对我们如何造作善恶业的觉知等等。
(藏文)在中阴状态之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会变成什么状况,也许会显现出投生到不同道的景象。你们记得在《西藏度亡经》里面就有所有这些讲解,比如有出现什么样的光等等,你看见后会对这些光产生执著,然后你就会投生到相应的六道当中。(藏文)当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得到像大圆满的这种叫做“如洛”的教授,什么是“如洛”呢?意思是逆转过来。就是说我们知道我们的本性是怎样的,但是我们堕入了二元分别,我们就会接受和拒绝,然后累积了更多的恶业,让我们的轮回变得越来越沉重,这是我们一般的方式。“如洛”的意思是说我们逆转回来,而不是这样继续下去。因为我们知道这是轮回的状况,是恶业的结果,我们不要走轮回的道路,而且要逆转过来,返回到本源当中,这就叫做“如洛”。那些没有得到“如洛”的传承和知识经验的人们,比如我们在大圆满教法当中会做这些知识的沟通,以此来修行证悟,(藏文)这些人就只能够随业流转,没有人能够解脱,就像空中风里的羽毛一般,没有人知道它会飞向什么地方去,这个“风”就是我们的业、众生的业力。(藏文)我们在这一刻的所作所为,好的或者坏的,它的结果就会显现出善或者恶的果报。
你们记得佛陀所说的,(藏文)要知道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现在的状况,如果我们这一世有好的状况,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过去世做了一些善业;比如说你遇到教法,比如遇到很珍贵的大圆满教法,或者说得到上师的传承等等,我们就会说你是比较幸运的,为什么是幸运的呢?因为你曾经做了一些事情,你跟上师具有了因缘联系,跟教法和传承在过去世结下了因缘。因此,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不会考虑做一些“传教士”的工作。在佛教显宗传统里,人们会做布道传教的事情,到处去作一些教法的宣传。他们会说:“我们做得非常好,因为这样做很多人就会追随教法了”等等,他们有这样的观念。但是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传教的方式意味着你在局限人们,人们是从来不会缺失这种业力因缘的。我给你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去到某个地方,那里有一群蚂蚁,蚂蚁是动物,不是人类,它们是在轮回当中轮转的,它们没有得到投生为人类的善因,也没法参与修持之道,它们会无尽地在轮回之中轮转受苦。你知道这一点,你又具有慈悲心,当你成为大圆满修行者的时候,你不需要总是念叨着慈悲心、慈悲心,没有必要总是讲这些东西,而是会升起真实的慈悲心。否则你的慈悲心只是造作的,你总是说慈悲慈悲,我需要做这个做那个;这是一种造作而已。而真正的慈悲心是你知道轮回是什么状况,有多少众生处于轮回之中,没有任何可能进入修道;当他们没有可能走上修持之道,他们就无法出离轮回,痛苦就没有尽头,这是很沉重的,我们已经走在修行之道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帮助他们,这就意味着你有真正的慈悲心。
比如说我们很多年之前在加利福尼亚开了一个法会,在一个树林的北边,我不记得叫什么地方了,非常好的地方。我们开禅修法会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四处走走。我们发现在树叶下面有数以百万计的蚂蚁生活。我们就想我们可以作一些善业,我们准备了一些糖和食物,我让他们带来,然后把它们混合在一起,通过金刚歌或是百字明、啊阿哈夏萨玛的密咒进行加持。我们加持这些食物,之后当我们结束修法的时候,我们把食物在森林的四处发散,每天都这样做。
它们在吃,它们很高兴,它们对教法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们为它们制造了一个跟教法结下确切因缘的善业。它们如果以后能重新投生为人类,它们可能是比较愚蠢的人,但是无所谓,他们已经成为人类了,慢慢地就会走上修持之道。这就是个例子,很重要的是当你看见动物的时候,尽管你没有很多的时间念诵一些非常重要的咒语,至少你可以念“啊阿哈夏萨玛”,这被称作六道解脱咒,是普贤王如来密咒的非常重要的精髓。当你念出这个咒语的时候,如果它们有耳朵就可以听见,它们就会确实结下很好的因缘,但是你不能保证它们是否有耳朵听见,我们不知道。有时候当你念这咒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这个密咒来吹气,这时候它们至少会感受到,六解脱包括触觉、嗅觉、味觉等等所有六根感官的作用来获得解脱,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跟动物建立起这种善因缘,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具有这种正念,知道轮回是非常沉重的,我们也可以利益其它的众生。
(藏文)当我们想:我们需要出离痛苦,我们需要得到安乐等等,只是有这种动机是不够的,这只是希望和恐惧而已。我们希望得到一些好的东西,我们对一些不好的东西感到害怕,我们仅仅有这些想法是不够的,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
这一点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说:我很害怕死亡!有些人认为这种想法是积极的,但这并不是积极的,我们不需要变得悲观;有些人说:我们念想着无常,总是会观想我们某一天要死亡等等。这并不是要点,死亡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对真实的状况有所领悟,对此保持觉知。我们有出生,为什么就没有死亡呢?如果有出生就会有死亡,这是很正常的。有些人当有新生命出生的时候就会很高兴,说我们的小孩出世了,然后就放假庆祝等等。当有人死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哭泣,然后感到很悲伤,但这些都是跟我们的二元分别有关的。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领悟或知识,我们就没有必要大喜或者大悲。比如知道佛陀所说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意思是说不管好的或是坏的,在真实状况而言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是这种了知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真实的状况,然后尽力而为安住在其本性之中,我们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有很好的梦境,比如说我们赢到了一个国家的彩票,然后就会很高兴地想:我的彩票在哪里呢?我要去兑奖等等,很高兴。然后过一会就醒了,一想:“哦!这只是个梦而已”,然后你就感到难过了。这就是一个例子。同样的,如果我们理解佛陀所说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生命就像一场大梦——佛陀也这样讲过。如果我们知道这点,就会消减我们的紧张焦虑,消减我们的执著,生活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尽管有死亡,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死亡是正常的事情,但我们有这样的觉知,我们就知道应该为此作些什么。
比如说修行者,当我们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你知道上师瑜伽非常重要,上师瑜伽不仅仅对于日常修持很重要,对死亡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有人问修行者:当你要死亡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修行者对此已经知道得很清楚了。有些人说:“我已经为死亡修了破瓦法”,当然如果你有能力在死亡的时刻修破瓦法的话,这也是很好的;但是这不是那么容易的。当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我们就处于死亡中阴的时刻,因为这一刻已经不是生处中阴了。生处中阴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时间,这就是我们在一般的活着的生命时间当中。这段时间里我们有不同的情况,有时候我们会学习修破瓦法,也就是有上师在解释修法,我们去学习和修法。当我们在房间里面修破瓦修法的时候,尽管观想有些复杂,也没什么问题。你可以作观想等等一切,你可以修破瓦。
但是在死亡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你不是正常地活着,而是处于临死中阴,你的六根的作用,你的五大元素的作用等等一切都向内消融,此时你会在心意上面会有很强烈的觉受和恐惧等等生起,所以做一些非常复杂的观想修法并不容易。如果你在一生当中修了比如说一些金刚乘转化道的修法,这一刻你就需要进行转化了,你要转化到报身的状态,你处于这个状态,然后你的身体就死亡了,但你的神识并不会真正死亡,此时你就不会有问题——这样的方式就叫做报身破瓦。但是如果你要那样做,就要对转化道非常非常的熟悉。
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也会提到法身破瓦,法身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真实状况,也就是在那一刻我们处于上师瑜伽之中。你要怎么做呢?当你意识到自己要死亡的时候,好吧,你就修上师瑜伽,你处于上师瑜伽的状态,不要处于你的心意概念里。跟我们身体相关的心意概念就是死亡,有恐惧等等,但是你不要变成心意概念的附庸。所以上师瑜伽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变得非常重要。
所以在大圆满教法的上师瑜伽当中,你们记得我们总是作这样的观想:我们念阿,在身体中央观想白阿明点——这还仍然停留在心意层面,然后我们放松下来,放松下来时候我们不再想着白阿明点,只剩下它的明性。如果有这种观想的明性持续,这就是很好很完美的,但是如果你没有这种持续的明性,你也不用担心。也许是因为有念头升起,念头升起的时候你就失去这种明性了。当念头升起的时候,你不要去追随念头,不要去封锁念头,你不对念头做任何事情,你只是观察它,处于这个当下并且放松,这就叫做自解脱,你在上师瑜伽的状态里解脱了,这就是处于大圆满状态的上师瑜伽。我们安住几秒钟、几分钟、一小时两小时、一天,没什么区别,都是处于上师瑜伽的状态之中。这是我们在大圆满教法当中首要的、最重要的修法。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从来不会要求人们说,你需要念这个咒、做那种观想。因此你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是说你什么都不修,在散乱分心当中放任自己,不是这样。修上师瑜伽就是要真正处于上师瑜伽的状态里。
如果你修完上师瑜伽之后不再处于禅观之中,你要怎么做呢?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第一个修法就是保持觉知当下,不分心散乱,这就是你们要在大圆满教法里学会的事情。这里稍后也有讲解。当你了解这一点,修上师瑜伽,在上师瑜伽之后,在任何时刻保持觉知,你训练这种方式,这被称作大圆满的修法。大圆满有很多方面的修法,在大圆满当中没有什么局限,因为局限在大圆满当中被认为是负面的,尽管这种局限是非常透明的、微细的。有些人说这种局限是好的,但是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局限,它都仍然是局限,有局限就是负面的。可见,你要知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上师瑜伽,然后保持觉知,一天又一天学习这个。
如果你保持觉知当下,你就知道如何根据环境来做事情,怎样能够尊重别人的空间。如果两个人,如果你保持觉知当下,立刻就会知道这是有两个人的世界,有两个境界。如果有两个境界,你就要尊重另一个人的空间境界,这就叫做根据环境来行事。你要在大圆满教法里学习这些事情,这样一切就会非常简单。有些时候我们会以更为心智的方式作一些解释,但是你试着进入到精髓、本质当中,这样大圆满教法就会对你的生命变得非常有用,而不只是让你成为瑜伽士,这个并不是重点。非常重要的是你在你的生命当中愉快、放松地生活,不会沉重。也知道如何帮助自他等等,这样一切都会显现得非常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