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广论讲记》摘要第90课——下士道业因果黑业果
2023-12-20 大树

子二、引发一切善乐所有根本深忍信中分四:一、思总业果  二、思别业果  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四、深信业果之总结

丑一、思总业果分二:一、正明思总之理  二、分别思惟

寅二、分别思惟分二:一、显十业道而为上首  二、抉择业果

卯二、抉择业果分三:一、显示黑业果  二、白业果  三、业余差别

辰一、显示黑业果分三:一、正显示黑业道  二、轻重差别  三、此等之果

巳二、轻重差别分二:一、十业道轻重  二、兼略显示具力业门

午一、十业道轻重分四:一、杀业之轻重  二、其余九业之轻重 三、《本地分》所说重业之相  四、《亲友书》所说重业之相

未三、《本地分》所说重业之相分六:一、由加行故而成重业  二、由串习故而成重业  三、由自性故而成重业  四、由事故而成重业  五、由所治一类故而成重业  六、由所治损害故而成重业

【《本地分》中说有六相,成极尤重。】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说,有六相能使业力尤其深重。“六相”是:加行、串习、自性、事、所治一类、所治损害。前四相通于善恶业。

申一、由加行故而成重业

【加行故者,谓由猛利三毒,或由猛利无彼三毒,发起诸业。】

由加行故而业重,即由极猛利的贪嗔痴缠,或者由极猛利的无贪、无嗔、无痴推动而发起诸业,导致业力深重。

申二、由串习故而成重业

【串习故者,谓于长夜亲近修习,若多修习善恶二业。】

由串习故而业重,就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持续地修习,或者多次修习善业或恶业,导致业力强大。譬如:一位职业屠夫尽其一生都在串习杀生,导致杀业极重;或者一位闭关修行者,昼夜精进修善,导致善业力极强,迅速圆满资粮。

申三、由自性故而成重业

【自性故者,谓属身语七支,前前重于后后,属意三支,后后重于前前。】

从业的自性而言,有轻、重业的差别。所谓以自性故而业重,例如十恶业中,身语七支,前前比后后罪业深重,即:相比于绮语,粗恶语是大重罪;相比于粗恶语,离间语是大重罪;相比于离间语,妄语是大重罪;相比于妄语,欲邪行是大重罪;相比于欲邪行,不与取是大重罪;相比于不与取,杀生是大重罪。

申四、由事故而成重业

【事故者,谓于佛法僧诸尊重所,为损为益。】

由事故而业重,就是由于对任何一种佛法僧或上师事,做损害或利益,都将成为重业。这是因为对境严厉的缘故,导致业力深重。

申五、由所治一类故而成重业

【所治一类故者,谓乃至寿存,一向受行诸不善业,未曾一次受行善法。】

由所治一类相续故而业重,即有生以来,一向受持造作各种恶业,不曾有过一次行持善业,因造恶相续不断,积业而成为重罪。比如:幼年时便接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邪见,一生待人处事都是从这种邪见出发,一向都是损人利己,由此导致恶贯满盈的状况。

申六、由所治损害故而成重业

【所治损害故者,谓永断除诸不善品,令诸善业离欲清净。】

“所治”是指不善,“损害”就是断除。由于所治损害故而业重,即永远断除身语意的各种不善品,使善业离欲而清净。像这样一点恶业都不造,则一生所造都是纯善,福德极为深厚。比如:圣者见道后,法尔获得无漏戒体,以法性力自然遮止恶行,所作都是纯善。

未四、《亲友书》所说重业之相

【《亲友书》中亦云:“无间贪著无对治,从德尊事所起业,是五重大善不善,其中应勤修善行。”其三宝等为具德事,其父母等为有恩事,开二成立。】

《亲友书》讲了五个方面:

一、“无间”(与《本地分》所说的“串习”一致),就是恒时串习所作。一般而言,长时串习的作业比短时作业力量强,相续串习的作业比不持续有间断的作业力量强。

二、“贪著”,即猛利乐作(与《本地分》所说的“加行”一致),也就是当时造作的心力非常强,以强大心力推动,所造的善恶业就会深重。

三、“无对治”(与《本地分》中所说的“所治一类”一致),即造业后没有现起对治,比如:造恶后没有及时以四力忏悔,行善后没有被邪见、嗔恚、后悔心等摧毁,在无对治的情况下善恶业就重。

四、五、是从对境上来说。所谓“开二成立”,是将对境开为“德”、“尊”二种,“德”是指三宝等功德田,“尊”是指父母、上师等恩德田。对恩德田和功德田,不论作善作恶,所作的业都很严重。

以上是五种深重的善业及不善业。了知取舍的方向之后,应当精勤修习,使善业日益增上广大。

以上所谓的“重业”,从成熟果报来说,有三种特征,即:一、决定成熟果报;二、多次成熟果报;三、猛利成熟果报。这是按共同乘的观点而宣说。

午二、兼略显示具力业门分四:一、福田门  二、所依门  三、事物门  四、意乐门

【第二,兼略开示具力业门分四。】

未一、福田门分三:一、三宝等田门  二、僧伽田门  三、其中菩萨田门

申一、三宝等田门

【由福田门故力大者,谓于三宝、尊重〔1〕、似尊〔2〕、父母等所,于此虽无猛利意乐,略作损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

由福田方面导致业力重大,就是对三宝、上师、与上师相似之境以及世间父母等严厉对境,即使没有猛利意乐,只是稍做利益或损害,就能获得巨大的福业和罪业。

以下引经说明:

【此复犹如《念住经》云:“从佛法僧,虽取少许亦成重大。若不与取佛法僧物〔3〕,仍以彼等同类奉还,盗佛法者,即得清净,盗僧伽〔4〕者,乃至未受不得清净,福田重故。若盗食物,当堕有情大那落迦;若非食物,则当生于诸狱间隙,无间近边极黑暗处。”】

如《正法念住经》所说:从佛法僧三宝处即使只取极少许的财物,也会成为重大的黑业。如果不与取佛法僧物,之后仍然以同类物奉还,则盗佛、法物的罪业能够得到清净。以共同乘的观点,盗僧伽物乃至没有感受痛苦果报之前,不得清净,因为僧伽福田更为深重的缘故。如果所盗是僧宝的食物,将会堕入有情大地狱;如果是非食物的其它物品,将会转生在地狱的间隙之中,也就是无间地狱附近的近边地狱等极黑暗的处所。盗僧伽物的果报为何如此巨大呢?因为僧宝是极为严厉的对境,对其稍做一点损害就会感召地狱果报。

申二、僧伽田门

【《日藏经》中特说:犯戒受用僧物少许,或叶或华或果,当生有情大那落迦,设经长夜而得脱离,复当生于旷野尸林,无手乏足诸旁生类,及无手足盲饿鬼中,经历多年恒受苦等极大过患。】

《日藏经》中也特别谈到:犯戒者即使只是享用少许僧众财物,比如叶、花、果等,都将转生在有情大地狱中,经过漫长时间从地狱中脱身后,又将生在风沙大、荒凉没有人烟的旷野尸林,转生为无手缺脚的旁生种类或者无手无脚瞎眼盲残的饿鬼,经历多年恒时感受痛苦等,有诸如此类的极大过患。

【又说已施僧众苾刍,虽诸华等,自不应用,不应转与诸居家者,诸居家者,不应受用,罪亦极重。】

《日藏经》又说:总的已经供养僧众或者特别供养比丘、已经决定回向的物资,即使是鲜花等微量物品,自己也不应受用,也不应把已经供僧之物转送给在家人,在家人也不应受用僧物,否则这种罪过也极其严重。

【即前经云:“宁以诸利剑,割断自支体,已施僧伽物,不与在家者。”】

即前面《日藏经》中所说:“宁可以锐利的宝剑割断我的手脚肢体,我也不把已供僧伽的物资给予在家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利剑割身,只是一世受苦,而把僧物转给在家人,将会导致累世之殃。对下面四颂都应如此理解。

【“宁食热铁丸,火焰即炽猛,不应于僧中,受用僧伽业〔5〕。”】

“宁可用口去吞食如烈火般炽热的热铁丸,我也不应当在僧众中受用僧伽业。”

【“宁取食猛火,量等须迷卢,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财物。”】

“宁可取大如须弥山的烈火做为食物,我也不以在家身受用已供养僧众的财物。”

【“宁破一切体,贯诸大丳〔6〕上,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财物。”】

“宁可以锐利的大丳刺穿全身的一切支分,我也不以在家身受用僧众财物。”

【“宁入诸舍宅,火炭遍充满,不以居家身,夜宿僧房舍。”】

“宁可进入火炭充满的房屋中被遍体烧燃,我也不以居家之身夜晚住在僧众的房舍。”(如果是住在寺院专为居士准备的房屋中,或者为常住发心的居士,经过开许后,夜宿于僧房中,此类特殊情况不会有罪过。但居士在寺院居住时,要注意不能影响僧众的闻思修行。)

以上引教证说明了僧物是极重对境。因为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僧所有,若稍有损坏或占用,都是向十方僧结罪,果报无量无边,所以道友们处理僧物时一定要谨慎小心。

以下都是以比喻显示缘菩萨造业之深重。为什么要用比喻呢?因为不设一比喻,便不能显示出罪业是如何严重。

【《能入发生信力契印经》说:“设如有一由忿恚故,禁闭十方一切有情于黑暗狱。若有忿恚背菩萨住,云不瞻视此暴恶者,较前生罪极无数量。”】

《能入发生信力契印经》中说:“假如有人由于内心忿恚,而将十方一切有情全数幽禁在黑暗牢狱之中,这种罪业固然极重,然而如果有人以忿恚心背对着菩萨站立,口中说:‘我不愿见到这个暴恶者。’相比之下,后者较前者所生的罪业无量无边。”

【“又较劫夺南赡部洲一切有情一切财物,若有轻毁随一菩萨,亦如前说。又较焚毁殑伽沙数诸佛塔庙,若于胜解大乘菩萨〔7〕起损害心,发生嗔恚,说诸恶称,亦如前说。”】

经中说:“又比如有人把南赡部洲一切有情的财物抢劫一空,此人固然是罪大恶极,然而如果有人轻毁任何一位菩萨,那么相比之下,后者较前者所生的罪业无量无边。又如有人将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塔庙焚毁无余,此人罪过虽然极为深重,然而如果有人对胜解行的大乘菩萨生起嗔恚、产生损害之心,以不悦耳的语言进行嘲讽、批评等等,那么相比之下,后者较前者所生的罪业无量无边。”

所以,损害菩萨的罪业极重,相反,若能对菩萨恭敬、承事、供养等,由此引生的福报也是极为巨大。下面看教证:

【《能入定不定契印经》说:“若剜十方有情眼目,由慈心故令眼还生,及将前说一切有情放出牢狱,悉皆安立转轮王乐或梵天乐。如次若于诸能胜解大乘菩萨净信瞻视,及由净信乐欲瞻视、称扬赞叹,较前生福极无数量。”】

《能入定不定契印经》中说:“假如有恶人将十方无量有情,不论人类、旁生或天人的眼目全都挖去,这时候有善人以慈悲心使他们重见光明。又比如十方有情被恶人关入监狱,有善人将他们全数释放,而且将他们全部安立在转轮王或梵天的安乐之中,给他们这样的自由安乐。以上二者所得福报虽然极多,但依次相比之下,如果有人对能胜解的大乘菩萨以清净信心瞻视,或者由清净信心欢喜瞻视,口中以美语称扬赞叹,以此所生的福报较前二者无量无边。”

【《极善寂静决定神变经》中亦说:“较诸杀害南赡部洲一切有情,或尽劫夺一切财产,若于菩萨所修善行,下至抟食施诸旁生,而作障难,能生无量罪。”】

《极善寂静决定神变经》中也说:“如果有人杀害南赡部洲的一切有情,或者把他们的财产抢劫一空,此人罪业固然极大,但相比之下,如果对菩萨所修的善行下至布施旁生一抟之食,从中作障碍,如此所生的罪业较前者无量无边。”

下面是教诫:

【故于是处,极应防慎。】

由于对境深重,稍有违逆、损害就会结无量罪业,因此在三宝、上师、菩萨、父母等对境前,身口意尤其应小心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