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38课离贪著品
2023-12-25 大树

丙二、断有漏业集方便之瑜伽分三:一、教诫断有漏业之幻轮;二、明如何断之方便;三、明如是得断之果。

丁二、明如何断之方便分二:一、断有漏不善业之方便;二、断有漏善业之方便。

戊二、断有漏善业之方便分二:一、思惟果增上生自性为苦;二、思惟几类善因果法。

己二、思惟几类善因果法

上一个偈颂中,圣天菩萨讲到要舍弃悦意境,才能获得吉祥,但是又有人想,以国王的威权,能随心自在获得人世间全部的悦意境,没有不悦意境。因此为了能获得国王的威权而去行善,是值得的吧?

答:

谁不用教敕,彼则不需法,

谁求得教敕,是众中愚人。

【难词释义】

用:此处是需要的意思。

教敕:此处指国王一言九鼎的威权。

【颂文直解】

对于希求解脱的人来说,国王的威权根本没有必要,因此不需要为了获得国王的威权而行善法。若有谁不如理修行,仅仅为求国王的威权而行善,这是众人中愚痴之人。

设问:未来需要财富等的受用之果,因此现在还是应该为此而行善修福吧?

答:

由见未来果,汝贪爱法者,

见贪未来边,岂不畏何为。

【颂文直解】

由于见到了行持有漏善法能在未来受用安乐之果,你就对有漏善法产生了贪爱的话,那么在见到贪爱的未来的边际是堕入恶趣之后,对此你为何不生畏惧呢?你修有漏善法还有什么用呢?

接下来圣天菩萨用比喻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

如佣人修福,全同为工资。

【颂文直解】

总之,为了异熟的安乐而行善业,就像是佣人,表面上是在修福,实际上却完全是为了将来的工资一样,仅此而已。因此,对断除有漏善法的方便,也应当精勤。

丁三、明如是得断之果

若尚不乐善,何能作不善。

【颂文直解】

具有智慧的求解脱者,因为知道有漏善业的异熟果依然是轮回之因,所以也不会欢喜,那他们又怎么会做恶趣之因的不善呢?如是,当修持断除有漏业的瑜伽。

接下来圣天菩萨指出,断除了有漏业的修行人,进一步修行胜义空性,就能成就解脱的果位。

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

彼等极明显,能趣于胜位。

【难词释义】

机关:即机关木人,木头机器人的意思。

幻人:幻师所幻变出来的假人。

【颂文直解】

如是修行的佛子,见到由业力幻化的众生,犹如见到木头制成的机器人,以及犹如幻师变化的幻人一样,丝毫无有自性,那么他很显然地将趣于究竟、殊胜的寂静果位。

若谁于生死,诸境皆不喜,

则彼于此间,都无可爱乐。

【颂文直解】

已经通达了法的自性的人,对于生死轮回中圆满如天界的受用境,都不会产生欢喜心,那他对于此人世间浸满众苦的轮回法,就更加不会产生爱乐了。


净治弟子品 第八

经过前七品的修习,瑜伽者的根器逐渐成熟,接下来的第八品,就进一步来净治瑜伽者的根器,为后八品修习方便生的甚深般若法门打下扎实基础。

乙四、于方便生甚深义明净治闻器之理分三:一、略明其体;二、广说自性;三、所说摄义。

丙一、略明其体

无始以来串习而成的根深蒂固的贪爱烦恼,把众生牢牢地系缚在轮回之中,那么如何才能断除贪爱呢?

如对不顺人,爱念不久住,

如是知众过,爱念不久存。

【难词释义】

爱念:指以贪心引发的爱他、念他的心。

【颂文直解】

犹如世人对于不顺从自己的人,对他的爱念就不会久住。同样地,以如上所说之理,了知了外、内诸境的众多过患后,瑜伽修行者对于诸境的爱念不会久住。

丙二、广说自性分二:一、明所断净治之理;二、明对治净治之方便。

前七品已广说了总的断除烦恼的方便的次第,接下来从断、证两个方面,来宣说净治弟子之理。首先略说对所断烦恼的净治。

丁一、明所断净治之理

贪爱等烦恼一旦产生,力量会变得很强大,很难克制和消除。世间上的人,都吃过这些贪嗔痴烦恼的苦头,知道烦恼的厉害。那么,力量如此强大的烦恼,是否可以真的被对治掉呢?在这一科里,圣天菩萨就告诉我们烦恼可以被彻底对治掉的道理。

首先来观察烦恼的所缘境,可以发现所缘境的自性并不会引发烦恼。

有者于彼贪,有者对彼嗔,

有者于彼愚,故无可贪义。

【颂文直解】

对于同一个境,有的人会对其产生贪欲,有的人会对其产生嗔恚,也有的人会因其而产生愚痴。因此,并没有自在成立的贪、嗔、痴的所缘,因此贪欲等的烦恼在境中完全不成立。

设问:既然所缘境其实并不能以自性引发烦恼,那么这些烦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或者说,烦恼有因吗?这个因能被断除吗?

答:

若无有分别,则无有贪等,

智者谁执着,真义谓分别。

【颂文直解】

如果没有作为因的非理作意的分别,则在一切时、处,都不会有贪等的果。因的非理作意,仅仅是对于所缘境的颠倒增益的分别而已。假如真实义中确实有贪等烦恼,那么智者谁会将这个真实义之贪等烦恼,执持为非理分别呢?

设问:烦恼将世间人深深地与所缘境系缚在了一起,所以还是难以彻底断除吧?

答:

任谁与他人,都无同系缚,

若与他同系,分离则非理。

【颂文直解】

在生死轮回中,无论是谁,都不会以烦恼之力,而与境系缚在一起。否则,就不可能在最终以对治的方便,与所断烦恼分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