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二、引发一切善乐所有根本深忍信中分四:一、思总业果 二、思别业果 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四、深信业果之总结
丑一、思总业果分二:一、正明思总之理 二、分别思惟
寅二、分别思惟分二:一、显十业道而为上首 二、抉择业果
卯二、抉择业果分三:一、显示黑业果 二、白业果 三、业余差别
辰三、业余差别分三:一、引满业差别 二、定不定受业 三、何果先熟之理
巳二、定不定受业分二:一、以作与增长宣说 二、以时间宣说
午二、以时间宣说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未二、广说分二:一、现法受业 二、顺生、顺后受业
申一、现法受业分二:一、以欲解之故 二、以事之故
酉二、以事之故
《瑜伽师地论》还说到由事故,受现法果。不善业方面造五无间业及无间业同分,也有受现法果。无间业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无间业同分,比如:对阿罗汉尼、对母行秽染行,打最后有菩萨;在天庙、街道、市肆立杀羊法,流行不绝;对极信赖的亲友、同心耆旧等所,损害欺诳;对苦难穷困无依无怙而来归投依靠的人,先是布施无畏,后来却加害或者逼恼;劫夺僧门,破坏灵庙。
申二、顺生、顺后受业
【顺生受者,谓于二世当受其果。】
顺生受,即今生作善恶业,第二世将受果报。
【顺后受者,谓于三世以后成熟。】
顺后受,即今生作善作恶,第三世、第四世或者十世、百世、无量无边劫之后才成熟果报。
须知,以上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只是从受果的初始时间上安立,并不是仅于现世、来世或者第三生之后的某一世受果。比如,现法受是指现世开始受果,不是仅仅现世受果后世不受,其余顺生受、顺后受都应当如此理解。
巳三、何果先熟之理
【于相续中,现有众多善不善业成熟理者,谓诸重业即先成熟,轻重若等,于临终时何者现前,彼即先熟。若此亦等,则何增上多串习者。若此复等,则先所作,彼即先熟。】
何业先熟之理:在众多业当中,重业首先成熟;如果众业轻重平等,就按临终时何业现前,即先成熟;如果临终时种种业同时现前,就按何业生前串习次数多,即先成熟;如果各业的串习力也平等,就按造业次序,何业先造,即先成熟。
对于此理,博朵瓦格西曾经以比喻说明:比如,一个码头上多人渡河,如果来了一位大官,权势很大,决定是他首先渡河;如果来人权力相等,那就看谁最接近船,谁就先渡;如果平等接近于船,那就是熟人先渡;如果都是熟人,那就看谁先打过招呼就先渡谁。
【如《俱舍释》所引颂云:“诸业于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
如《俱舍论自释》所引颂词中说:相续中的种种业,在生死之中成熟果报之理,即随重业、随近业、随串习业、随先作业,四句之中,以前前业首先成熟。
以上思惟总业果宣说完毕,以下思惟特别业果。
子二、引发一切善乐所有根本深忍信中分四:一、思总业果 二、思别业果 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四、深信业果之总结
丑二、思别业果分二:一、须成办圆具德相之所依 二、修学所依之因
寅一、须成办圆具德相之所依
【第二,思惟别者,谓由远离十种不善,虽定能获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种智胜所依者,修道进程非余能比,故应成办如此所依。】
这句是从“修道进程”来说明:应当成办殊胜所依的理由。
论中说:仅仅以远离十种不善为因,虽然决定能获得善妙的所依身,但如果能进一步获得殊胜所依,也就是圆满具足各种功德相、有能力堪修一切种智的所依身,那么修道的进程便不是以其他身所能相比,所以应当努力成办此种所依。
寅二、修学所依之因分三:一、异熟功德二、异熟果报 三、异熟因缘
【此中分三:一、异熟功德;二、异熟果报;三、异熟因缘。】
这三者分别是八种功德各自的体相、作用和能生因缘。
学习这三科有何作用呢?学习前二者,认识到所求目标及其作用,就会产生希望成就此种殊胜所依的欲乐。学习第三者,可以明确应从何处下手实修。了达这些之后,初学者用三年或者十年去修习,所修可以完全决定下来,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处处应当实修这些因缘。
卯一、异熟功德分二:一、总说 二、结说
辰一、总说
【初中分八:一、寿量圆满者,谓宿能引牵引长寿,如其所引,长寿久住。】
第一,寿量圆满,就是以往昔能牵引长寿的引业所牵引,而获得长寿久住。这是菩萨寿量具足,譬如:龙树菩萨住世六百年。
【二、形色圆满者,谓由形色、显色善故,颜容殊妙,根无阙故,众所乐见,横竖称故,形量端严。】
第二,形色圆满,就是因为形色与显色妙好,容颜殊妙,六根没有缺漏,所以众人喜见。又因横竖比例相称,所以形量端严。这是菩萨形色具足,譬如:阿底峡尊者。
【三、族姓圆满者,谓生世间恭敬称扬、诸高贵种。】
第三,族姓圆满,就是诞生在被世间人们所恭敬、称扬的高贵种族中,或者说生在豪贵之家。这是菩萨族姓具足,譬如:义成王子、达摩祖师等等。
【四、自在圆满者,谓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具大僚属。】
第四,自在圆满,就是获得广大的财富地位,富裕显贵,又有亲友等广大朋翼、广大僚属。这是菩萨自在具足,譬如:阿育王、松赞干布等。
【五、信言圆满者,谓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语于他无欺,堪为信委,于其一切诤讼断证,堪为量故。】
第五,信言圆满,有“众所信奉”、“断讼取则”两种德相。“众所信奉”,即:有情信奉自己的言教。因为自己平常待人真诚,从不欺人,以这种诚信而堪为人们所信赖、委托。“断讼取则”,即:对一切诤讼、断证,自己的语言都堪为定量,也就是在争论不下、事情不能裁决时,自己的发言能够作为准则。这是菩萨信言具足,譬如:无著菩萨等。
【六、大势名称者,有大名称,有大美誉,谓于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德,由此因缘,为诸大众所供养处。】
第六,大势名声,就是具有大名声,美名流传于世间。具体来说,即:对于布施等善法,具足勇健、精进、刚毅、敏捷、审悉等摄善法戒的功德相,而且对各种技艺、工巧业等,辗转妙解,智慧超人。以这个因缘而成为大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之处。这就是菩萨大势具足。
【七、丈夫性者,谓成就男根。】
第七,丈夫性具足,就是成就男根。譬如:仲敦巴尊者、给孤独长者。
【八、大力具足者,谓由宿业力,为性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起大勇悍。】
第八,大力具足,就是由于前世善业力的缘故,行持自利利他时,身心没有厌倦,身体少病或者无病,无论遇到现法何种缘,都能发起大勇悍心。
辰二、结说
【此复第一谓住乐趣,第二谓身,生为第三,财位僚属为四,第五谓为世间量则,第六谓彼所有名称,七谓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谓于诸所应作势力具足。】
以上八种功德,简单来说:第一,是在善趣中久住;第二,是身相;第三,是生;第四,是具有财位、僚属;第五,是堪为世间量则;第六,是名称;第七,是一切功德之器;第八,是对应做之事具足势力。相反,寿命短暂,相不圆满,出生下贱,对财位、僚属没有自在,不堪为世间量则,名称小,非丈夫性,势力微弱等,就是所依身有缺陷,如果用它来成办一切种智,进展就缓慢。
卯二、异熟果报分八:一、寿量具足之果报 二、形色具足之果报 三、族姓具足之果报 四、自在具足之果报 五、信言具足之果报 六、大势名称具足之果报 七、丈夫性具足之果报 八、大力具足之果报
【异熟果报分八。】
“果”,是指作用。以具有八种功德的异熟(即果报)作为所依,后后的善法就能辗转增上,所以称为异熟之果。
对应八种功德,有相应的八种作用,下面一一解释:
辰一、寿量具足之果报
【初者,依自他利,能于长时积集增长无量善根。】
第一,寿量具足有何种作用呢?由于寿量具足的缘故,就能长期修习善法,依靠自他二利的修行而积集增长无量善根。这是菩萨寿量具足的果报。
辰二、形色具足之果报
【第二者,谓诸大众暂见欢喜,咸共归仰,凡所发言,无不听用。】
第二,形色具足有何种作用呢?由于菩萨形色具足的缘故,大众见后便心生欢喜;因为大众爱乐的缘故,便会对菩萨共同归仰;因为大众共同归仰的缘故,凡是菩萨发言,大众都会听受。这是菩萨形色具足的果报。
辰三、族姓具足之果报
【第三者,谓所劝教,无违敬用。】
第三,族姓具足有何种作用呢?由于菩萨族姓具足的缘故,大众便会尊敬、供养、称赞;由于大众尊敬、供养、称赞的缘故,菩萨以善法劝导众生精勤修学,众生就会恭敬采纳。这是菩萨族姓具足的果报。
辰四、自在具足之果报
【第四者,谓以布施摄诸有情,令其成熟。】
第四,自在具足有何种作用呢?由于菩萨自在具足的缘故,就能以布施摄受众生,使他很快地成熟。这是菩萨自在具足的果报。
辰五、信言具足之果报
【第五者,谓以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速令成熟。】
第五,信言具足有何种作用呢?由于菩萨信言具足,就能以爱语、利行、同事摄受有情,使他很快地成熟。这是菩萨信言具足的果报。
辰六、大势名称具足之果报
【第六者,谓由营助一切事业,布施恩德,为报恩故,速受劝教。】
第六,大势具足有何种作用呢?由于菩萨大势具足,有能力帮助众生成办各种事业,广大地布施恩德,所以众生感恩图报,为了报恩而归仰菩萨,这时菩萨宣说言教,众生很快便会随转、恭敬、相信、采用。这是菩萨大势具足的果报。
辰七、丈夫性具足之果报
【第七者,谓为一切胜功德器,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
第七,丈夫性具足有何种作用呢?以下分三段解释:
一、由于丈夫性具足,而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
二、“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这是就心力、心量来说丈夫性的功德之相,即:由于欲乐勤勇的缘故,能对成办一切有情义利的事业无所畏惧,而堪为一切事业之器;由于智慧广博的缘故,能对诸法的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思惟抉择,无碍而转,而堪为思择所知之器。
三、“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具丈夫性,就能在一切大众之中无所畏惧,而且行动方便,和一切众生共同集会、言论、受用饮食或者住在屏处,都不致于引起讥嫌,没有行动上的障碍。
辰八、大力具足之果报
【第八者,谓于自他利,皆无厌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第八,大力具足有何种作用呢?由于菩萨大力具足的缘故,对自他二利的加行就能心无厌倦,勇猛精进、坚固精进,能迅速获得智慧力而发起神通。这是菩萨大力具足的果报。相反,如果体弱多病,精力不充沛,心力不足,对自他二利的广大事业便无能力荷担。
以上异熟功德、异熟果报两科内容,显示出何种人身才是能修一切种智的殊胜所依,而且必须成办此种殊胜所依身,才能真正行持利他。因此,具足八因三缘的人身,对于修行大乘道来说,极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成办呢?
卯三、异熟因缘分二:一、八因 二、三缘
辰一、八因分八:一、寿量具足之因 二、形色具足之因 三、族姓具足之因 四、自在具足之因 五、信言具足之因 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 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八、大力具足之因
【异熟因分八。】
巳一、寿量具足之因
【初者,谓于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
第一,寿量具足之因,就是远离伤害有情的行为,以及真正依止不害有情的意乐,心中常常存有永远不损害众生的心。
【又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诸医药,不以块杖等,害众生无病。”】
《赞偈》说:“如果能对即将被杀的有情放生,这样保全有情的性命,断除伤害众生的行为,将来就能获得长寿。承事病人、布施医药,不以砖块、木杖等凶器伤害众生,将来能得健康无病。”
巳二、形色具足之因
【第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净衣物。】
第二,形色具足之因,就是能在诸佛菩萨等功德田前,供养油灯、电灯等光明以及崭新洁净的衣物。
【又云:“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妒果,当感妙同分。”】
《赞偈》又说:由于内心依止无嗔意乐,供养庄严资具,将来能感得妙好的身色。又说以无嫉妒的善业,将来能感得与善因同分的妙果,即:以无嫉妒的善因,能感得他人欢喜爱戴的同分妙果。
巳三、族姓具足之因
【第三者,谓摧伏慢心,于尊长等,勤礼拜等,于他恭敬,犹如仆使。】
第三,族姓具足之因,就是常修谦下。谦卑能感召尊贵,傲慢则导致下贱。论中说:能够摧伏自己的傲慢心,对于尊长等对境勤修礼拜等恭敬的行为,对他人常修恭敬,自己就像奴仆一样。这就是族姓具足之因。
因此,我们应当处于低位而行,越谦卑越得尊贵,越付出越能收获,越助人越有力量。
巳四、自在具足之因
【第四者,谓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
第四,自在具足之因,就是行广大供施。凡是有人前来乞求衣食等物资时,都应当布施,即使众生没有向自己求乞,自己也应当对他进行饶益。尤其是当生活困苦之田或尊贵的功德田等缺乏资具时,应当主动供养布施。
巳五、信言具足之因
【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
第五,信言具足之因,就是修好口业。平常远离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常说诚实语、和合语、柔软语、具义语。若能注意修正口业,语言日渐转好,就能使言语威肃,堪为量则,使人信奉。
如果语言的恶习不改,出口便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样口德恶劣,如何使人信奉、成为量则呢?信言不具足,谈何利他?所以,若能修远离语恶,则对将来利他事业大有帮助。
巳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
【第六者,谓发宏愿,于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
第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是发愿和供养,也就是为了将来能获得种种功德而广发大愿以及供养三宝、父母、声闻独觉、亲教师、轨范师和尊长等。
巳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第七者,谓乐丈夫所有功德,厌妇女身,深见过患,乐女身者,遮止欲乐,将失男根,令得脱免。】
第七,丈夫性具足之因,就是心中欢喜丈夫身所具有的一切功德,如:丈夫性是胜功德之器、事业之器等。又应厌离女身,深深认识女身的过患,如:女身不是功德器、不是事业器等。又有以两种因缘而获得丈夫性,即:见人欢喜女身,就劝她厌离解脱女身;见有丈夫将要失去男根,就以方便摄护,使他不失坏,以及说法使人获得男身。
巳八、大力具足之因
【第八者,谓他不能作,自当代作,若共能办,则当伴助,惠施饮食。】
第八,大力具足之因,就是以身供事和惠施饮食。“以身供事”,即:众生缺乏能力时,自己主动代他做,比如,对病人或弱者,主动帮助。如果能共同成办,就作其助伴,助他一臂之力。若能奉献己力,将来身心就会具足大力。“惠施饮食”,就是以能增长身心势力的粥饭糕饼等饮食施予众生。在他人饮食不足、身无气力时,自己布施饮食以恢复他的身心力量,因此感得将来身心强健。比如:过去有人布施病比丘果子,而感得九十一劫中身体强健、无有病苦。
若能圆满积聚这些善因,将来就会感得具足圆满德相的异熟身。成佛度生须成就圆满色身,而色身“是福等流”、是无量福聚所成。这就启发我们:修因时应全面发展,将来就能获得功德全面的所依身。所依身功德圆满,自利利他的功能就会强大,由此决定能快速趣向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