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祖古乌金仁波切:椎击三要——第二要、第三要
2024-3-21 大树

二、第二要

唯在这里决断(决定坚定)

“空性”被称为“法身”,“明性”被称为“报身”,“空性”跟“明性”的双运,被称为“双运的大悲妙力”,被称为“化身”。一旦我们“认出了自性”(佛性),就应当这样决断:一切诸佛的三身,尽在“真如”之中,也就是,尽在“那个样子”之中。


三、第三要

对“解脱”获得把握(对“解脱”生起信心)

“禅修”并不是最重要的,“解脱”才是最重要的。光是“禅修”,比如“止禅的寂止状态”,不会让你“解脱”。“解脱”有“四种类型”或“五种类型”。

1、三种解脱

这“三种解脱”,可以用来说明“特定个人”的“修行进展”,或者“各别修行者”所具备的“三种根器”。

第一种解脱,如同,看见一个已经熟知的“老友”。

第二种解脱,如同,一个会自行解开的“蛇结”。

第三种解脱,如同,闯入一座空屋的“小偷”。最殊胜的是“第三种解脱”(闯入一间空屋的小偷),既没有“损害”,也没有“利益”。首先,我们要了解,“本觉”是“本自解脱”的。或者是“先解脱的”“已经解脱的”。而且,“本觉”存在一切众生之内,不必“再解脱”。“本觉的状态”(觉性)原本就是“解脱的”。但是,由于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而陷入“迷惑状态”。当我们处在“迷惑状态”,“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不是“解脱的”。当我们被“无明”束缚,需要“哪一种解脱法”?“念头”不受阻碍,我们无法“阻止念头”,无法“压制念头”。你必须知道“念头是自解脱的”。明了“念头的体性”,就有可能“解脱念头”,如同会见“一个已经熟知的老友”。一旦“圆满了修持”,“念头”就像“一个闯入空屋的小偷”。“本觉”具有一种“本然的力量”。“念头”是“需要被解脱的东西”,“解脱念头”的方法就是,“以不造作的正念”来保任“本自解脱的本觉”。“不造作的正念”或“俱生的正念”,意味着“没有任何技巧”。比如,心想“我应该对这个念头,做这个,做那个”。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认出了自性”,那么,你已经品尝到“自性的滋味”。一旦你“品尝到自性的滋味”,“自性”就会如同“某件你已经认识的事物”那样熟悉。“念头的生起”跟“念头的解脱”同时发生,这就是“对解脱获得把握”。如果知道“如何禅修”,却不知道“如何解脱”,那不就跟“天人”一样吗?“止”是天人的“主要修持”,“止”不但不会“带来解脱”,还会阻挡“圆满佛果之道”。即使是“轮回三界的最高境界的有顶天”,也无法“获得解脱”。“解脱”是“关键要点”。

2、念头“生起就解脱”

当你又开始思维,而陷入“一个新的念头”时,由于,你之前已经“认出了自性”。那么,你在“认出那个思维者”的刹那,你就遇见“自己所熟知的老友”。你应当,在“念头生起时”就认出它,这样,“念头”就会在生起的同时解脱。这不同于“凡夫心中所生起的念头”,“凡夫的那种念头”被称为“黑暗的相续”(黑暗的扩散)“凡夫”对于“谁在思维”“念头从哪来”“念头去了哪”等等,一无所知。“凡夫”不知不觉的被“一个接着一个的念头”带走,全然的“忘乎所以”。这肯定不是“解脱道”。一旦你品尝到“自性的滋味”,那么,“念头”就会“生起就解脱”。如同遇见一个老友,你不会怀疑,他是什么人。一旦看见他,就知道“他是谁”。“念头”也是这样,一旦你“认出念头”,“念头”就解脱了。如同“在水上作画”,“认出”跟“解脱”同时发生。随着越来越熟悉,一旦“起心动念”,就会立刻认出“那个念头的自性”。因而,根本不必应用“任何的技巧”。“念头”是“自解脱的”。如同,一个蛇结”会“自行解开”,不需要任何人旁边协助。这说明,“修持”已经变得“更稳固”。最后,“究竟层次的解脱”如同“小偷闯入空屋”,既没有什么“要被解脱”,也没有“解脱者”,这被称为“圆满的修持”。“一个进入空屋的小偷”一无所获,“那座被闯入的空屋”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所有的念头活动”都会“自然而然的解脱”,不会有任何“损坏”,不会有任何“利益”。这是“究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