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广论讲记》摘要第101课——下士道业因果深信业果之总结
2024-3-6 大树

子二、引发一切善乐所有根本深忍信中分四:一、思总业果  二、思别业果  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四、深信业果之总结

丑四、深信业果之总结分八:一、业决定之理  二、业的增上广大  三、善业的特殊规律  四、十善业道  五、等流果的思惟  六、生活当中的八因三缘  七、四力忏悔  八、破斥邪见

寅一、业决定之理

对此理要形成深刻的观念,不论是受果还是造因,一定要往业果上思惟。受果时,要想到这唯一是自己的业所感召;造因时,要想到未来的苦乐是由现在所造的业决定,再没有另外的作者。唯一是由善恶业感召苦乐,要决定此理,以它来转自己的心。

业在何处?业就在心上,起心动念就是业,只要有念,就有善恶,就有业,也就有未来的果报,所以我们何时不须谨慎取舍业果呢?业的善恶取决于心,心善业就善,心恶业就恶,所以作任何事之前,首先调整好自心,这是最要紧的。如果是恶心、无记心,应当努力转为善心,这样才会引生安乐的果。在没有离开分别心之前,我们一切都在业果中,所以业果的取舍和我们关系密切,在没有证入空性之前,不能离开业果的取舍,在证语空性之后,更会细致地取舍。二六时中,在自己的心念上,不断要将心转为贤善,能在心上止恶行善,才能真正遮止恶趣。

寅二、业的增上广大分六:一、由意乐的增上广大性  二、由对境的增上广大性  三、由所依的增上广大性  四、造业时间与数量的增上广大性  五、事的增上广大性  六、造业范围的增上广大性

一般来说,以微小的因会感得广大的果,比喻是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谷。知道业增上广大的规律,在因上就要防微杜渐,恶念生起时,应立即忏悔,善心发起时,要使它广大圆满。

虽然一切业都有增上广大的自性,但还有特殊的增上广大,就是由意乐、对境等造业的增上广大。以下具体说明:

卯一、由意乐的增上广大性

由意乐猛利或广大,导致业的增上广大。

卯二、由对境的增上广大性

由于特殊对境,使得稍做损害或利益,就会造成巨大的苦果或乐果。

卯三、由所依的增上广大性

所依就是造业者的身份。

卯四、造业时间与数量的增上广大性

长期持续造业,比暂时偶尔作业力强。

卯五、事的增上广大性

比如一切法中,圣法是最上、第一、极为稀有的,所以对圣法做十法行,超过其他世间善法的功德,相反,谤法、破坏法的罪过也是极为深重,远远超过一般罪业。

卯六、造业范围的增上广大性

同样是造一种业,如果受益或受害的群体范围大,业力就大。

寅三、善业的特殊规律分四:一、特殊时期的增上广大  二、特殊地域的增上广大  三、特殊助缘的增上广大  四、特殊行善方法的增上广大

卯一、特殊时期的增上广大

比如《三摩地王经》说:“经恒沙数劫,无量诸佛前,供养诸幢幡,灯鬘饮食等,若于正法坏,佛教将灭时,日夜持一戒,其福胜于彼。”

卯二、特殊地域的增上广大

比如,《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说:“若有众生于彼佛土亿百千岁,修诸梵行,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弹指顷于诸众生起慈悲心,所获功德,尚多于彼。何况能于一日一夜住清净心”

卯三、特殊助缘的增上广大

比如,以无我正见摄持修善的功德,远远胜过没有无我正见摄持修善。

卯四、特殊行善方法的增上广大

比如,能将善业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同成无上菩提,或者采用密法中的很多方便法,功德就会增上广大。

寅四、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是一切人天圆满和三乘菩提道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获得。

什么是十善业道呢?就是戒除十种恶业道。

十善业道的根本是在意乐上,而要发起意乐,关键是观察,所以要带动自他远离恶业,首先应力求发起远离欲,而发起的方法就是如理思惟。

能观察、思惟是人身宝贵的品质,实际上,引导人们主动进入如理思惟,是极为紧迫的问题。只有把人类带入如理思惟之中,建立业果正见,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心。

寅五、等流果的思惟

领受等流果就是付出何种因,就会得到同类加倍的果报,所以对待别人的态度和行为贤善,就是在创造好的领受等流果。如果能在人群中修好诚敬礼让,就可以转变人际关系,转变命运。

我们思惟业果,首先转变见解,然后要改变行为,先从自己转变,再带动整个家庭、团体转向善法。只要获得业果正见,一系列的行为都会有正确的方式,依此力行就可以改变命运、造福世界。

造作等流怎么修呢?就是要有很高的警惕性,观察到自己哪种习气不好,哪种做事的方法不对,哪种待人的态度、说话的方式不妥,马上就要改正,如果不改,决定会越发展越坚固,每一次都会旧病复发。所以,对自己的行为必须从粗到细一点一点地修正,因上一转,果自然会变好。

寅六、生活中的八因三缘

如果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今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而是为未来更广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准备。

八因三缘,实际上是修圆满的福德身,作为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寿命、相貌、出身、财富、威信、名声、根性、力量各方面,都应当具备上等的条件,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成熟众生。这八因包括了世间一切的圆满,虽然人人都想获得,但是没有辨别业果的智慧,就不知应从何处下手来创造。圆满的人身实际是从平凡起步而修得的,只要在生活中修好八因三缘,就可以现前圆满的福德身。

做这些善行,唯一是回向无上菩提,而且待人做事,都是用纯厚的心。这就是心清净。每天都这样不间断地作、认认真真地行,就是加行清净。有了这两个清净,自己的相续成为妙田,做什么都能出生大福德。这是在生活中修好八因三缘,把佛法贯彻在现实的人生当中。

根据重业先成熟这条道理,就可以推知临终时先成熟什么业,如此生前就可以为死时作准备。临终时,可以决定两点:第一,决定唯一随业牵引,其他带不去;第二,以善业力决定安乐,以恶业力决定痛苦。所以一生行善,善业重的人,死时很自在,有的谈笑而逝,有的坐脱立亡,没有任何痛苦。修净土之人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一生用功,使它成为重业,临终自然往生。如果没有重业,就要看近业,所以临终关怀很重要,要为临终者提供助缘,让他能在善心的状态中去世,以引业善而得生善趣。

寅七、四力忏悔

平时我们以放逸或者没有正知正念,很容易造下罪业,切不可放置不管,而应及时以四力忏悔。四力就是能破现行力、对治现行力、遮止罪恶力和依止力,其中能破现行力和遮止罪恶力是关键。能破现行力的体性是追悔的善心,发起追悔心的方便是多修罪业的过患;遮止罪恶力的体性是诚意防护之心,如此没有这个内涵,忏悔也只是空话而已;对治现行力,有修念诵般若经、观罪性本空、持咒等;依止力是皈依和菩提心。

此四力忏悔可以归摄在金刚萨埵的修法中。为什么特别提倡金刚萨埵的修法呢?有二个原因:第一,是本尊愿力殊胜、心咒净罪能力大。因为金刚萨埵具有净治一切罪障的特别愿力,观修金刚萨埵本尊,念诵心咒,能清净无边的罪障。阿底峡尊者曾说:修学三乘,最重要的修法都是忏悔业障,而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在忏除罪障方面,最具加持的就是密乘中的金刚萨埵修法。第二,是契合汉人时机。在金刚萨埵的伏藏仪轨中,莲师授记此仪轨和汉地众生有特殊因缘,将会利益以汉地为主的广大众生。

寅八、破斥邪见

有人怀疑:如果行善决定得安乐、造恶决定得痛苦,为什么好人反而遭殃、恶人反而享福呢?

假如人只有一世,可以说善恶报应不决定。但是因果通于三世,好人行善却遭殃,这是前世恶业的苦报,以今生的善业决定在将来现前安乐。恶人造恶却享福,这是前世善业的福报,以今生的恶业决定在将来现前痛苦。

又有人说:业没有贤劣,行善没有利益、造罪没有危害,一切都是大平等性,通彻无碍。

如果无法忍受火星灼伤皮肤的痛苦,或者听到别人说点过失就生嗔心,则说明内心还有执著,有执著就有取舍的分别心;有分别就有善恶;有善恶法尔就有苦乐、利害;造恶障碍开发大平等性,行善接近开发大平等性。所以应当谨慎取舍业果。以上这种邪见极为恶劣,虽然没有学顺世外道,但是相续中已经生起断见,后世也唯有堕入金刚地狱。龙树菩萨说:“邪见之人虽行善,异熟皆为无尽苦。”

执这种邪见的过患是:认为没有佛菩萨,自然舍弃皈依、发心、清净观、敬信心等一切法行,而且声称没有恶趣和众生,颠倒行持杀生、不与取等不善业,如弃尸体般地抛弃慈悲心和四种厌世的修法。

所以只要二取迷乱还没有消于法界、见解没有究竟之前,苦乐是无欺存在,所以取舍业果至关重要。释迦牟尼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开显解脱道》中说:“黑白业果永时亦不虚,于此无欺因果正道中,显现一切轮涅之诸法,虽知自作定熟于自身,我等无力如法作取舍,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能作善恶取舍求加持。”

归摄以上业果的修法内容,就是宗大师摄颂所说:“黑白业感苦乐果,各别应受勤止作,别于无始所集罪,四力对治求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