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49课破我品
2024-3-11 大树

乙二、别说无我空真实性之瑜伽分二:一、人无我真实性之瑜伽;二、法无我真实性之瑜伽。

丙一、人无我真实性之瑜伽分三:一、破除计我;二、于无我义断诤;三、结成远离常断。

丁二、于无我义断诤

虽然前面已经彻底地破除了我,但是我执深重的人,很难一下子就有正确的理解。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心里习惯了的常执、我执,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一提有,就以为是实实在在的自性有,并因此而生起常执、我执;一提无常,或者空,就以为是断灭,是空空洞洞的无,并由此而生起断见等。所以,他们对无常、空产生了恐惧,害怕这样就把身、心等所有的显现都抹杀掉了。接下来圣天菩萨就来揭示无常、空的正确含义,纠正这些人的邪见,消除他们的恐惧。

若无常即断,今何有草等,

此理若真实,应皆无愚痴。

(唐译:

若无常皆断,草等何不然,

此理设为真,无明亦非有。)

【颂文直解】

如果无常就是断灭,那么从劫初就形成的草、树等物,为什么现在还有呢?另外,如果此理是真实的话,应成所有众生的愚痴也都不会再生起,因为是刹那性的有为法故。

(唐译:如果无常就是断灭,那么草为什么不断灭呢?另外,如果此理是真实的话,那么连无明都不会生起了。)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断用法义反观自心,那么学到这里,很可能也会有接下来外道所提出的疑惑,即虽然诸行是无常,但是诸行能够相续不间断,这其中必然有个所依,而这个所依也就是我。比如对于人来说,从小到老,虽然身材在变、相貌在变,思想等也都在变,但是它们都是依附在我的上面。否则,它们怎么可能聚在一起,而不散架呢?对此圣天菩萨继续回答说:

设有所执我,现见色等行,

唯从他缘生,从他缘住灭。

(唐译:

现见色等行,从缘生住灭,

故知汝执我,虽有而无有。)

【难词释义】

色等行:指一切的有为法。“行”就是有为法的意思,也就是因缘造作之法。“色等”包括了所有色、受、想、行、识五蕴。

缘:此处是指因缘二者。

【颂文直解】

纵然有所执著的我,但这个我又能起什么作用呢?现见色等的诸行,在最初生的时候,唯见从他缘生起;中间住的时候,唯依他缘而住;最后灭的时候,也唯从他缘灭而灭。从来未曾见到,我成为诸行的所依。

(唐译:现见到色等诸行,都从他缘而生、而住、而灭,因此可知你所执著的我,即使有,实际也等同于无有。)

今天继续接着上次的“于无我义断诤”学习。

既然根本没有一个我,来对诸法的生灭产生作用,那么诸法又是如何产生呢?圣天菩萨在接下来的偈颂中,对此作了解释:

如缘成芽等,缘成种等生,

故无常诸法,皆无常所起。

【颂文直解】

譬如芽由因缘所成,是自性不成立之缘起的显现,无欺将会生起,以及种子也是由因缘所成,也是无自性之缘起生。同样,一切诸行无常的法,也都是从无自性之无常的自因中生起。

丁三、摄远离常断所成就之义

有人害怕诸法无我,会落入断常二边,圣天菩萨对此进行了答复,并以此作为全品的总结。

以法从缘生,故体而无断,

以法从缘灭,故体亦非常。

【难词释义】

以:是因为或由于的意思。

体:指本体,即是万事万物的本身。

而:此处是能的意思。也就是才能或者能够之义。

【颂文直解】

通过上述的观察发现:一、无论在束缚的轮回中,还是在解脱的涅槃中,都没有我的存在;二、由于因与果都无自性故,才能从因的种子生出果的芽,这样诸有为法的本体才能不断,而且因为种子法在生芽的刹那后,自然灭坏,所以诸有为法的本体也非常。如是善加观察后,应当悟入胜义真实性的缘起无我之理。如《入中论》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应当如此修行。


破时品第十一

这以上学完了“乙二、别说无我空真实性之瑜伽”中的第一部分:“丙一、人无我真实性之瑜伽”,接下来学的是第二部分:“丙二、法无我真实性之瑜伽”。

丙二、法无我真实性之瑜伽分三:一、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二、别说内外空真实性之瑜伽;三、特说离边空真实性之瑜伽。

这一科共有五品,即从第十一品,一直到第十五品。其中第十一、十二品是“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第十三品是“别说内外空真实性之瑜伽”,第十四、十五品是“特说离边空真实性之瑜伽”。

丁一、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分二:一、正明;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

“正明”是第十一品,“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是第十二品。

戊一、正明分二:一、总破三时法有自性;二、由观察相而分破。

第十一品是“破时品”,首先是对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自性进行总破,然后通过具体观察法的生、住、灭相进行分破。

己一、总破三时法有自性分三:一、破未来时有自性;二、破现在时有自性;三、破过去时有自性。

庚一、破未来时有自性

下面就借助瓶子,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否有自性,逐一进行破析。

破的是时间,为什么要借用瓶子呢?这是因为,色法可以通过五根识现量感受到,苦乐等心法也可以通过心来了知,但是时间既非色法,也非心法,不容易观察、判断,所以需要借用瓶子来显示。用过去的瓶子,显示出过去,用现在的瓶子,显示出现在,用未来的瓶子,显示出未来。

首先来破析未来是否有自性。

瓶等在未来,即非有过现,

未来过现有,便是未来无。

【颂文直解】

如果真实的瓶子已经处在未来了,那么这个瓶子就不会出现在过去,也不会出现在现在。为什么呢?因为未来、过去、现在的体相完全不同,它们某一个之中,不可能有另外一个存在。如果未来之中,有过去和现在的瓶子,那未来就没有了。

那么有人这样想,如果一个未来的瓶子,虽然变成了现在和过去,但是它还保持着未来的体。为了破除这种执著,圣天菩萨接着说:

未来若已谢,而有未来体,

此则恒未来,云何成过去。

(唐译:

未来若已谢,而有未来体,

此则恒未来,云何成过现。)

【难词释义】

谢:谢灭、消失的意思。

【颂文直解】

倘若一个未来的瓶子,在未来谢灭后,来到了现在,或者变成了过去,但是它仍然保持了未来的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法的自性就是未来的,它应该一直处于未来,为什么能成为过去的瓶子呢?这是不应理的。

(唐译:倘若一个未来的瓶子,在未来谢灭后,来到了现在,或者变成了过去,但是它仍然保持了未来的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法的自性就是未来的,它应该一直处于未来,为什么能成为过去、现在的瓶子呢?这是不应理的。)

并且,如果说瓶子已经在未来存在了,这话本身就是矛盾的。接下来圣天菩萨说:

法若在未来,现有未来相,

应即为现在,如何名未来。

【颂文直解】

虽然一个法的体是未来,但是现在就已经呈现了未来的相,即应成此法的体是现在,如何能称为是未来的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