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法无我真实性之瑜伽分三:一、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二、别说内外空真实性之瑜伽;三、特说离边空真实性之瑜伽。
丁一、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分二:一、正明;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
戊一、正明分二:一、总破三时法有自性;二、由观察相而分破。
己二、由观察相而分破分三:一、观察生相而破未来;二、观察住相而破现在;三、观察灭相而破过去。
庚一、观察生相而破未来分三:一、略说观察;二、广明其理;三、摄要而破。
辛二、广明其理分二:一、破许未来法为有;二、破许未来法为无。
壬一、破许未来法为有
接下来从修道的方面,来继续破认为未来法存在的观点。
未作法若有,修戒等唐捐,
若少有所为,果则非先有。
【难词释义】
法:此处是善业。
少有所为:即稍微需要做些加行。
【颂文直解】
如果承许没有作防护诸恶的不善身语等业,就已经在未来有律仪之善法,那么现在勤修禁止诸不善身语等的戒律等,就毫无意义。如果承许还是应该稍许作一些勤修禁止诸不善身语等的戒律,那所生的善果,就不可能已经在未来中存在。
接下来,圣天菩萨指出,承许诸行无常,则与未来法为有相违。
诸行既无常,果则非恒有,
若有初有后,世共许非常。
【颂文直解】
诸行既然是无常的,怎么能说果在生之前,就一直存在呢?因为世人共许的无常,是说某个法有最初的生,及最后的灭。
壬二、破许未来法为无
应非勤解脱,解脱无未来,
是则无贪者,应亦起贪惑。
(唐译:
应非勤解脱,解脱无去来,
或许有去来,贪应离贪者。)
【难词释义】
解脱:第二句中的解脱是解脱者。
无未来:是指没有未来的贪等烦恼。
无贪者:指离欲的圣者阿罗汉。
【颂文直解】
如果根本没有未来的法,那么,应成为了断尽未来的生等障,不需以修道的功用精勤求取解脱,因为无有对于解脱作障碍的未来之贪等障的缘故。在未来中虽无有贪等的种子,然有障解脱的障碍生起,如此一来,无贪者的心中,应成亦生起贪欲烦恼。
(唐译:如果现在就存在着未来的法,众生就不需要勤修圣道,就都能够自然解脱。对于解脱者来说,则不能有过去与未来,因为过去存在着烦恼以及所招的苦,仍然会对解脱者起障碍。或者说,如果许有实有的过去与未来,那么在解脱位,离贪者也应该有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