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50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外境
2024-4-9 大树

外道以及佛教的有部宗、经部宗的一部分人,承认一切万法中微尘应该是实有的。但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下面主要讲这个问题。

【丑二(破微尘之实一)分二:一、阐明破微尘之理;二、说明以破彼微尘而破多有实法。】

【寅一(阐明破微尘之理)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驳斥。】

【卯一、宣说对方观点:】

麦彭仁波切在宣说对方观点的同时,对每一种观点都作了详细的分析。

【许粘或环绕,无间住亦尔。】

此处讲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比如食米派认为微尘与微尘之间粘合而存在,佛教的个别论师认为微尘与微尘之间以环绕的方式存在,也有部分论师认为微尘之间无有任何间隔而存在。

上述三种观点都不合理,为什么呢?通过胜义理观察时,微尘的本体根本不成立。如果微尘的本体不成立,无论粘合还是环绕或者无间隔地存在也就无法成立。

《俱舍论》第一品中已经讲过,色声香味触五境和眼耳鼻舌身五根都属于色法,再加上无表色,有部宗承许有十一种色法。五根五境等凡是粗大的色法都可以一直剖析,最后变成众多的法。而且,一法的位置会障碍另一法的存在,比如色法中,一个微尘不可能占据另一个微尘的位置。不论瓶子、柱子还是山河大地,我们所见所闻的一切色法,其实都是由若干个法聚合在一起而组成的,通过一一地剖析,最后都可以一分再分直到不存在。譬如,瓦瓶碎成瓦片,瓦片磨成粉末,粉末也有粗细之分。通过这种方式来说明一切色法可以分割得支离破碎。最后再再剖析时,瓦瓶的一微尘许也不存在,已经成为空性了。

当然,以世俗量观察时,我们也承认最细微的一个量,这个量不存在的话会出现很大过失。但是正在以胜义量进行观察的此时,对方所承认的微尘根本不可能成立。

从名称上来看,所谓的“色”也就是指可以插入、可以转变毁灭的法。这一点从藏文来讲比较好懂,色法的法相是什么呢?比如刀子可以插在色法上,凡是色法都有插入的含义。《俱舍论》中说:不一定是一个有阻碍的法插入色法,用心缘取也有色法的意义。

从意义上讲,色法也就是可以互相阻碍,可以用心识来执著它,乃至对它产生执著之间,必定会成为所破的对境。比如“刀刺”,也就是指刀可以插在某法上或者可以砍断的意思。

有障碍性虽可说是色法的法相,但人们却主要是将非常粗大的眼根的对境立名为色法。比如听到声音、尝到味道等,它们虽然可以包括在色法当中,但是人们真正说起色法时,则是指眼根所见到的12种显色和8种形色。

所以,在名言中一定要承认极微。虽然我们在心中可以不断分下去,直到无穷无尽,口头上也可以说“再分、再分、再分……”,但实际上,对这一点进行观察时有两种量,以胜义量分析时,对于极微以离一多因进行观察,所谓的极微以下再也无法分时已经成为空性,根本找不到。通过这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了知万法空性的道理。如果以名言量观察,再也不能分的一个量应该存在,麦彭仁波切在给单秋的辩论书中说:名言中如果不承认这样一个极微的量,吉祥草与须弥山也就无有任何差别了。为什么呢?吉祥草最细微的微尘可以一直分到无穷无尽,这其中分出的又可以再分下去;须弥山也是如此,都可以不断地再分。这样一来,吉祥草当中包含着无量的微尘,须弥山也包含着无量的微尘,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别,这会出现很大的过失。

因此,名言当中应该以最细微的量作为支点,有部宗和经部宗一直承认无分微尘的原因就是如此。那我们是不是与有部宗、经部宗的观点一致了呢?并不相同。在胜义当中,对无分微尘通过六种微尘环绕的方式进行观察,最后已经变成空性,所谓的无分微尘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有部宗和经部宗并不是这样承认的,他们说胜义中存在这种细微的再也不可分割的微尘,这样就会有很大的过失。

同样,依靠这样的推理对我们的心识进行分析,按照胜义的观察方法,最后的无分刹那也变成了空性,根本得不到。名言当中则需要承许最细微的无分刹那,否则,一年与一刹那无有任何差别了。为什么呢?一年也是由无数的时间量组成,一刹那也是由无数的时间量组成,二者都可以无限分割下去的缘故,由此就会导致一年与一刹那相同,时间的长短也就不成立了。

粗大的法需要依靠微尘来建立,但对于微尘组成粗法的方式,有观点认为:微尘与微尘之间无有任何间隔,全部是粘连在一起的。有观点承许中间必须要有间隔。在这一问题上,内道和外道当中出现了不同的分歧和观点,归纳起来,可以包括在以下三种观点当中。

首先是外道食米派的观点:微尘必须要相互接触并且聚合在一起才能组合,如果不相接触,那么粗大的实法不可能成为一体,因此所有微尘绝对要一个粘合一个而存在。比如建立瓶子等粗大的法时,组成瓶子的所有元素和微尘需要聚合在一起,一个微尘粘合另一个微尘从而组成粗大的瓶子等法。

总的来讲,食米派承认微尘是一切万法的来源,但他们认为微尘以粘合的方式建立粗大的法。下面对他们的观点进行驳斥。

所谓的无分微尘,也就是指最细微的、再也无法分割的法。但按照你宗的观点,无分微尘在粘合时,必定会出现东方的微尘、西方的微尘等不同方向的微尘与其粘合,如此也就出现了接触和未接触的部分,这样一来,所谓的无分微尘必将无有立足之地。为什么呢?无分微尘现在已经成为有分微尘了,因为出现了接触东方微尘和接触西方微尘的部分,从而变成了有分微尘,这与你们自宗的观点明显相违。

对方对此辩解说:并不存在未粘连的部分。

这样的话,东方的微尘和西方的微尘等,无数的微尘都与这一微尘融为一体,如此将导致粗法永远也无法建立,因为这一微尘的体积永远都不会扩大,最后,须弥山也变成了一个微尘。

有关这方面的推理,《四百论》当中分析的理证非常尖锐,先把粗大的观察为细微,细微的观察为极微直到无分微尘,最后无分微尘也是如同虚空一般,整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成实之法。大家方便的时候,可以翻开《四百论》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