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纪巴大师大手印开示:第二篇

作者:大树 分类: 般若专区 发布于:2025-10-27 10:47 ė16次浏览 60条评论

与虚空保持连接

如果这个世界要运动,最好的友伴就是虚空。如果你在即兴创作舞蹈,或者参与有很多人的武术运动,最重要的是去感受虚空。因为如果你感受到了虚空,如果你与虚空保持连接,那么虚空中就会有运动。但是,如果你忽略了虚空,只是把焦点锁定在某一个人身上,那么你就会有问题,因为一旦其他人移动,你也会想要跟着移动。虚空是你最好的朋友。在虚空中,如果他们在移动,而你保持静止,你就会看到他们的移动是如何失去平衡的。

我们的念头、记忆和情感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在念头活动时保持平静,而不陷入其中,你就会开始意识到其实你不必陷入其中。这个“我”习惯性地依赖我的念头和情感来给自己贴一个“我就是我”的标签。当我们不这样做时,我们可以发现实相。也就是说,我不是我所以为的那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更大的潜力,远超出我们认知。但是这种无限的潜力,被我们对自己和他人习惯性构建出来的固定观念所掩盖。这是我们要带入禅修的基本参考框架。

如果没有地图,禅修就没有意义。这张地图是佛陀所教导的。他说,当我们坐下来禅修时,我们正在努力做某件事情。通常,我们努力在做的不是积极地参与其中,而是一种被动和不参与。


奢摩他(止)的引导

我们所做的第一种禅修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方式,只是平静地待着,或者称为"止"或"息内",简而言之,就是注意力不被任何发生的事情带走,我们可以依靠一个对象来做禅修(有所缘的止),也可以没有对象(无所缘的止)。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个对象来做禅修,这个对象可以是呼吸在鼻孔中的流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微妙感觉。通过将注意力放在这种感觉上,我们可以发现一种鲜活的觉知。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还可以使用其他东西作为禅修的所缘,比如一个小石头、一个小佛像等等,这些对象是静态的。专注于呼吸的好处在于,它是动态的。如果你习惯于与某种运动保持同在,你就会同时体验到运动和静止。

“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当你走在街上,有汽车、公交车、人群,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发生。当我们看到一切都在虚空中出现和移动,而我的身体也在虚空中移动时,我们能够在其中保持平静吗?“我”表面上是这个具体的我,同时我的实相又不是这个具体的我。当心在虚空中休息时,它不需要通过身体来认同自己。也就是说,身体是虚空的显现。它是虚空的显现,就像花朵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土地有生长花朵并使之绽放的潜能。种子在土壤中,在雨水和阳光的帮助下,这些因素一起作用,使花朵得以生长。正如花朵从那片土地中生长出来一样,我们的思绪、记忆、感觉也是从觉知的土壤中出现的。而这片土地并不会动,但花可以在风中摇曳。这样,我们心里的内容,我们的记忆、感觉都在移动,也在对环境作出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互相沟通,因为我们受到了触动或被感动。有时候,这会让人感到沮丧或筋疲力尽。我们会说,够了!我不想要这些,离开我吧。

什么都不用做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我们总是有义务和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运动即是身体,运动即是心的活动。记忆、感觉等等都是运动的。而心本身则是静止的。

所以当我们修止时,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微妙感觉上,然后保持在那里。我们只是让注意力停留在那个对象上。我们不需要做任何其他事情。这并不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思绪总会四处飘散。通过修止,我们会开始看到我们纠缠在念头中所产生的力量。

在日内瓦的公交车站,我看到他们贴着大的海报广告推广电子烟。广告口号是:“吸电子烟从未如此简单。”然后在顶部还有一个小标志写着:“本产品含尼古丁。”下面的一行写着:“尼古丁具有成瘾性。”我们都是受过教育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轻松地产生思想,我们可以产生大量的心理活动。从来没有这么容易过,这些心理活动就像电子烟一样,具有高度的成瘾性。

这就是我们在止的练习中所努力对抗的东西,我们面对着自己的成瘾性。而那份注意力,本可以是清晰、简单、新鲜的,但我们却被卷入其中。陷入过去、未来、和飘过的念头中,我们失去了自由。

止的练习是自由的开始,它让我们看到我们其实是不自由的,我们受习惯的力量所控制。当你漫无目的地闲逛,或者坐在咖啡馆里和朋友聊天时,你不会发现其实你并不自由。你正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很轻松,看看菜单,点一杯卡布奇诺。或者,来一小杯黑咖啡。似乎你在做出你自己的选择。我在表达自己,话从我嘴里说出来了。

我为什么选择那个?我总是选择那个。因为我喜欢它,所以我选择它。

我不需要看菜单,我知道我喜欢什么。菜单就在那里。

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菜单。有这么多的可能性。但是,噢!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所以我们的习惯形成,就像是我们当地咖啡馆里的服务员,他们知道这个人总是点卡布奇诺。即使你才刚坐下,他们就会把它端过来。这就是我们在禅修中发现的,我们陷入了熟悉的模式之中。清楚了吗?

玛哈桑底试译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