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纪巴大师大手印开示:第五篇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10-29
梅纪巴祖师在本教言的开篇中说到: 在无限圆满的状态中,我将向您介绍大手印(梵文:Mahāmudrā;藏語:ཕྱག་རྒྱ་ཆེན་པོ།,威利转写:phyag rgya chen po)。 我们刚刚讨论了过度和匮乏(昨天的文章)。这两种情况代表了不圆满的状态。当我们感到满足,当我们拥有足够多的时候,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时候,一切都很好。你可能会有更多,但也没关系。事情可能 [阅读全文]
ė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手印

梅纪巴大师大手印开示:第二篇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10-27
与虚空保持连接 如果这个世界要运动,最好的友伴就是虚空。如果你在即兴创作舞蹈,或者参与有很多人的武术运动,最重要的是去感受虚空。因为如果你感受到了虚空,如果你与虚空保持连接,那么虚空中就会有运动。但是,如果你忽略了虚空,只是把焦点锁定在某一个人身上,那么你就会有问题,因为一旦其他人移动,你也会想要跟着移动。虚空是你最好的朋友。在虚空中,如果他们在移动,而你保持静止,你就会看到他们 [阅读全文]
ė1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手印

创古仁波切:梅纪巴大手印禅修十二口诀颂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10-22
玛尔巴的初次旅程,在返回那洛巴身边之前,梅纪巴曾以道歌形式给予他最后的教授。这首歌以十二个偈颂,总集了大手印禅修的所有窍诀教授,这些偈颂称为“十二要法”。当玛尔巴听闻这些偈颂时,立刻领悟到这些教授对他的利益,而且对这些教法感到十分相应。 - 堪千创古仁波切教授 - 此道歌的第一偈包括: 喔!吾子,若汝信根不稳固,无二之根亦不固。 第一个要点在 [阅读全文]
ė2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手印

梅纪巴十二口诀颂 · 见即成就一切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10-20
这首歌以十二个偈颂,总集了大手印禅修的所有窍诀教授,这些偈颂称为“十二要法”。当玛尔巴听闻这些偈颂时,立刻领悟到这些教授对他的利益,而且对这些教法感到十分相应。 吾子啊! 若汝信根不稳固,无二之根亦不固。 若汝不生无私悲,二种色身不能证。 若汝不修三胜慧,真实了悟不能生。 若不承事胜上师,二种悉地不能成。 若未斩断心之根 [阅读全文]
ė3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手印

祖师梅纪巴指示大手印的精髓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10-16
礼敬秘密大乐! 我要解释大印,我会说: 一切现象——你的自心! 你若是外觅其义,你会困恼, 现象如梦境,真实之自性是空无。 而且,心念不过是明觉的波流, 没有自己的实性:只是能量流动, 没有自己的真性:只是犹如天空, 一切现象类似,天空一般。 这是大印,如我这样称呼之, 它没有一个固定自性来显示, 因此, [阅读全文]
ė2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手印

祖师梅纪巴介绍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10-14
公元1010-1089,梅纪巴祖师在大乘与金刚乘佛教中都是重要的人物。透过他,弥勒与无著关于佛性的重要著作《宝性论》才得以在西藏广泛的流传。他也透过大手印的法教,传授了佛性里秘密的部份。其中对自性有详细的解说,并且提出了许多深入、细致的禅修方法。在夏瓦利巴大师的指引下,梅纪巴大师透过大手印而证悟,更重要的是,梅纪巴大师成为了玛尔巴的上师,而玛尔巴是西藏噶举传承之父。 相传,当那洛 [阅读全文]
ė2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手印

以儒学修行世间贤善的人格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08-11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的体悟:诚,上不欺天,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二、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点破曾子的心,良知同频共振,使濒死之心鲜活: 1、忠, [阅读全文]
ė10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儒学

以儒学界定世间贤善的人格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08-11
一、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 不预先揣度别人的欺诈,不凭空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却又能及早的发现欺诈和不诚实,这样的人应该是贤者吧。“一以贯之”达到“见微知著”的境界。 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三、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阅读全文]
ė12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儒学

马一浮:教外别传真谛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06-11
程颐(伊川)为兄长程颢(明道)撰写墓志铭时写道:“自周公逝世,圣人之道不行于世;自孟子离世,圣人之学断绝传承。”“明道先生生于一千四百年后,从未被遗忘的经典中领悟了失传的学问,以复兴圣贤之道为己任”,“使圣人之道重新光耀于世。自孟子之后,唯此一人而已。”过去我读此言曾生疑虑:圣人之学若真有传承,何以千载断绝?若无传承,为何独明道能得真谛?   孟子说:“君子依循大道深 [阅读全文]
ė14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儒学 马一浮

噶仟仁波切:觉巴吉天颂恭四级灌顶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5-05-20
灌顶:引介诸仏(fo)的菩提心 一般而言,灌顶的观想为我们引介诸仏的菩提心。经灌顶引介后,我们了解修持的意义。灌顶为我们指示修持的方法,以及我们拥有成熟的能力。若你的身和心二者与菩提心联系,即可成熟为仏之三身。身相是化身,语是报身,心是法身──身语意可成熟为仏之三身,因此称为「成熟灌顶」。灌顶是引介,而解脱的教法解释如何修持。领受了成熟灌顶及解脱的教法,你知道如何修持,接着必须透过实修得 [阅读全文]
ė15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大圆满 大手印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