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107课——中士道思惟六苦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分二: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 二、正修苦谛
辰二、正修苦谛分三:一、思惟生死总苦二、思惟别苦 三、摄义
巳一、思惟生死总苦分三:一、思惟八苦二、思惟六苦 三、思惟三苦
午二、思惟六苦分二:一、真实义 二、六苦归摄为三种之理
未一、真实义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申二、广说分六:一、无定过患 二、无饱足过患 三、数数舍身过患 四、数数结生过患 五、数数高下过患 六、无伴过患
酉二、无饱足过患分七:一、以生死而苦乐无厌足之理 二、轮回之乐犹如癞,受乐不能令意满足反生大苦 三、病重难愈之苦 四、往昔轮回苦乐都已经受,但仍然未能离贪 五、须感受极为难忍无边业苦 六、忆念往昔无量好坏之身悉皆空耗,而精勤于菩提道 七、以如是修行感受生起之量以及依古德教言行持之理
【无饱足过患者。】
思惟六苦中第二无饱足过患,即不论如何受用,贪欲永无满足的过患。
戌一、以生死而苦乐无厌足之理
此段以饮母汁为例,推及生死中一切盛事、苦事。
【如云:“一一曾饮诸乳汁,过于四海于今后,随异生性流转者,尚须多饮过于彼。”】
如《亲友书》说:每一有情都曾无数次地在轮回中转生,若汇集生生世世所饮用的乳汁,其量已超过四大海水。如果今生还不出离生死,今后仍将随着异生性不断流转,所需喝的乳汁比以往的总和还多。
【谓当思惟,一一有情饮母乳酪昔饮几许,今后若不学解脱道当饮几何。】
《亲友书》中这段教言,是要我们思惟每一有情无量劫来曾经喝过多少母乳,今后如果不修解脱道,还需再喝多少母乳。
【此是略喻,更当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无所未经,令心厌离。】
喝母乳只是一个例子,更应由此推而广之,思惟生死当中所有兴盛事和痛苦事,没有自己未曾经历过的,由此使自心厌离生死。
戌二、轮回之乐犹如癞,受乐不能令意满足反生大苦
【若谓受乐令意满足。】
有人妄执:只有享受过五欲的安乐之后,我的心才能满足。
问题的焦点在于:以受用五欲为因,结果是促成贪欲的止息还是增上?论中回答:
【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
然而三有中的任何一种安乐,不论享用多少,不但不会满足,反而会越来越增长贪爱。
下面再放开眼界,一直往无穷无尽的未来观察。
【由此常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
爱是生死之因,由于贪爱增长,结果导致在生死的旷野中常夜奔走,在无量劫中感受种种至极难忍的大痛苦。虽然也曾感受了安乐,但所获的安乐远不及所受痛苦的一分。
【如《亲友书》亦云:“如诸癞人为虫痒,为安乐故虽近火,然不能息应了知,贪著诸欲亦如是。”】
如《亲友书》也说:就像麻风病人皮肤中有虫,奇痒无比,为了缓解苦受而将皮肤靠近火来烧烤,但是这样并不能止息苦受,外皮都烧焦了,仍然痒得难受。应当知道,对一切五欲的贪著都是如此。如果一再贪著,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增上。
戌三、病重难愈之苦
【《摄波罗蜜多论》云:“若获彼等欲,如一日依止,多积不饱足,岂有重此病。”】
《摄波罗蜜多论》说:通过百般辛苦才得到衣食、名位等三有的欲妙,此后如最初受用时那样,日复一日不断地依止欲妙,如此不断积累受用,但内心仍然不满足,哪里还有比这更大更严重的病呢?
戌四、往昔轮回苦乐都已经受,但仍然未能离贪
【《弟子书》亦云:“岂有百返未经趣?】
轮回中上到有顶下至无间地狱之间,哪里有自己不曾转生过上百次的地方呢?也就是说,轮回中任何一个生趣,自己都曾去过很多次。
【岂有昔未多受乐?】
同样,上到梵天离欲的安乐,下至欲界人天享受五欲之乐,任何三有中的安乐,哪里有往昔自己不曾反复享受过的呢?
【未得吉祥如白拂,岂有是事反增贪。】
像白拂般吉祥圆满的事,哪里有自己不曾值遇过的呢?但其结果却是,贪欲不仅没有满足,反而增上了。
【岂有昔未多经苦?】
哪里有往昔未曾多次遭受过的痛苦呢?
【众生无欲能饱满。】
没有一个众生是通过受用欲妙而使贪欲满足的。
【无有情腹未曾卧。】
没有一个有情的腹中自己不曾住过。
以下总结:
【然何生死不离贪。”】
虽然往昔轮回的苦乐都曾一一经历过,但是在经过那么多的生死后,仍然没有远离贪爱。
【应如是思。】
应当先牢记这些文句,然后心中按句义反复认真思惟。
戌五、须感受极为难忍无边业苦
【又如《除忧经》说而思极能厌离。】
再按照《除忧经》所说的内容来思惟,能令心对轮回生起极大的厌离。
【如云:“数于地狱中,所饮诸烊铜,虽大海中水,非有尔许量。”】
如《除忧经》说:多次转生在地狱时所喝过沸腾的烊铜水,即使大海里的水也没有如此大的量。
【“生诸犬豕中,所食诸不净,其量极超过,须弥山王量。”】
在轮回中投生为狗、猪时所吃过的不净物,堆积起来已远远超过须弥山王。
【“又于生死中,由离诸亲友,所泣诸泪滴,非海能为器。”】
此外,在无始轮回中,我们每一生都曾有过自己的亲友,而且最终都要生离死别。每一生中因离别而流下的泪水若汇聚起来,即便大海也难以容纳。
【“由互相斗诤,积所截头首,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
从无始至今的无量生世中,为了争夺财富、权势、女人,我们参加过无数次的斗争,在每一生中,因斗争而被割截的头颅堆积起来的高度,可以超过梵天。
【“为虫极饥虚,所啖诸土粪,于大乳海中,充满极高盛。”】
堕为小虫时,因极度饥饿所吃的泥土与粪便,若收集起来,倒入大海中,可以填满整个大乳海,而且比海面还要高出许多。
归纳以上内容:生死之中一切极其难忍的无边业苦,都是基于轮回辗转投胎的缘故。认识轮转生死的痛苦之后,就应发心出离轮回苦海,精进于解脱道。
戌六、忆念往昔无量好坏之身悉皆空耗而精勤于菩提道
【如是又如《华严经》云:“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于此摧诸欲。”】
这又如《华严经》所说:你应当忆念为了轮回中的小安乐,自己已经白白浪费了曾经得到过的所有身体。现在应一心寻求菩提,通过止恶行善来摧毁种种贪欲。
【“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
你应当忆念:为了追求五欲,从前的一切身都已白白浪费了。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当中,自己也曾值遇过恒河沙数的诸佛出世,但是由于贪执五欲而未曾承事,也未能在诸佛面前听闻这样的法语。
【谓尽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诳,领受无量无义大苦。如前唐捐无量色身,皆当忆念,若后仍不策励勤修,更当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厌离。】
应当常常思惟:三有中一切圆满兴盛的事都具有虚妄、欺骗的性质,为此我们往昔已经领受了无量无意义的大苦,此生之前已浪费了无量色身。如果今后仍不改变这种追求三有盛事的动机与行为方式,还不努力勤修解脱,那么往后无量生中必定还是老戏重演。思惟这个道理之后,使自心生起猛利的厌离。
戌七、以如是修行感受生起之量以及依古德教言行持之理
【慬哦瓦云:“觉沃敦巴,从无始来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犹如今日,故须策励。”】
慬哦瓦尊者说:觉沃敦巴!无始以来不论我们曾经受过何种五蕴身,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修过大乘正法。这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要鞭策自己。
【又如桑朴瓦云:“此生死中须多仰覆,此于心中实觉不安。”】
又如桑朴瓦所说:不能再堕入生死中了,一旦堕入,就要无数次地转生善恶趣,在生死轮回中浮沉,一想起此事,心中就觉得不安。
【乃至未能起心如此,须勤思惟,纵起亦当恒常修习。】
只要还没有真实生起厌离整个轮回安乐的心,就必须精勤地思惟。纵然已经生起,也应当持续不断地修习,不能放松,因为它是解脱道命根的缘故。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