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基础课程总结和给初学者的一些建议
感谢大家的关注(公众号:大树参天),截至昨天已经完结了三部基础论著的学习,分别是:
2023年01月10日 《入行论讲记》摘要第201课——回向共同所说之义 完结
2023年06月26日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7课——发菩提心广说六度 完结
2024年12月11日 《前行广释》摘要第144课——结文颂词 完结
正在进行的分别是《广论讲记》摘要第99课——下士道业因果(共213课)和《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40课净治弟子品(共70课),还有关于“般若”方面的学习分享,主要以大手印和大圆满开示为主。后续的学习主要《入中论》、《中观庄严论》和《中论》为主趋入大中观的内容。
简单说几句关于学习次第的问题,我个人接触到的一些人学习了很多年,也学习过很多论典,但始终做不到“心融于法”和“法入于道”,个人感觉其根本的原因都是学习次第上出现些许偏差。所以在此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首先是先学习《二规教言论》和《佛子行》打好做人和修行的基础,再学习《亲友书》熟知六度,然后学习《入行》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行持六度,特别是第九品智慧品要多学几遍,建议学习《智慧品释—净水如意宝》。真正的实修在于《前行》,但是《前行》的实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见地,特别是智慧品的“中观见”;二是实修的道理,从道理讲清楚为什么如是做,需要学习《广论》前十三卷内容;三是完全理解《前行》的深广含义,需要学习《心性休息》。
关于学习《广论》对于《入行》和《前行》有很多帮助。一是完整详尽的了知道次第,对于学习《前行》有很大帮助;二是论中很多引用《入行》的内容,也有得复习一下《入行》;三、特别是后十一卷“摄摩他”和“毗婆舍那”的内容,对于《入行论》第八品和《前行》的实修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后面学习“中观”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实修指引。
关于学习“中观”,建议在有《入行论》智慧品的基础上,先学习《四百论》了知修行的次第,从世俗谛逐渐趋入胜义谛。再学习《中观庄严论》了知中观的方方面面和中观的究竟意图。然后学习《入中论》,则可以更容易的融入《中观根本慧论》,再结合前面基础课程,很容易能够明白“中观”到底在讲什么以及如何用于实修。其中的辩证思维可以从“俱舍”和“因明”中学习。然后再学习“般若”也就很自然容易通达,以后再学习《宝性论》等弥勒五论的内容。最后通过《定解宝灯论》等论典趋入“金刚乘”。
对于大多数人,“金刚乘”也有闻思次第,无论事、行、瑜伽,还是无上瑜伽中玛哈、阿努、阿底,亦或阿底中的心、界、窍诀,乃至窍诀中外、内、密、极密,修直断、顿超等等都无一例外,正如上师经常讲的“慢慢地修,快快的成就”,前面的法闻思修融于心,学后面的法自然法喜充满,也即“心融于法”。之后随着对世间法的贪执减少、对出世间法的信心和意乐逐步增上,也即“法入于道”。
以上想法也是缘于《前行广释》的总结,个人也一直在半路上,想法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