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广释》摘要第1课论名

作者:大树 分类: 中观专区 发布于:2025-1-1 8:58 ė63次浏览 60条评论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这次我主要从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上给大家一边念传承一边传讲。 

《中论释》是由麦彭仁波切所著。在麦彭仁波切所有的著作当中,有些是由尊者亲自所著,比如《中观庄严论释》、《辨中边论释》、《辨法法性论释》、《经观庄严论密意疏》,以及《智者入门》等;有些并不是由尊者亲自书写完成,而是由他的弟子们后来整理完成的,比如《亲友书释》、《俱舍论释》以及《现观庄严论》注疏等。麦彭仁波切在这些书上曾亲笔写过一些注释,当尊者圆寂以后,他的弟子们便把这些书上的科判和注释进行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些完整的注疏。 

这部《中论释》也是如此,并不是由麦彭仁波切亲自所著。但里面的科判、注疏和偈文都是由尊者亲笔所写,后来,是尊者的弟子——协亲结美白玛南加和堪布根桑华丹仁波切,将这些整理成了完整的《中论释》,本论后面的小字中有说明。

首先讲《中论释》的论名。 

【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 】

本论以作用立名,即依靠这部注释能完全通达龙猛菩萨的密意,了知其真正的智慧。在世间当中,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庄严论。 

下面是《中论释》前面的顶礼句: 

【三门恭敬顶礼上师及至尊文殊菩萨! 】

【深广浩瀚智慧虚空界, 遣除常断黑暗之光芒, 离边中观璀璨之杲日, 恭礼绝伦导师遍知佛。】

此颂是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下一颂是顶礼文殊菩萨。

【无始沉卧心间三有魔,密布有实无实束缚网,能以智慧利剑斩除尊,至诚顶戴文殊智慧藏。】

下面是顶礼龙猛菩萨和他的传承弟子。 

【堪忍法海甚深之谛义,顶部蛇冠宝饰极显赫,发出缘起空性之轰鸣,敬礼龙树父子传承师。】

龙猛菩萨的传记里讲了他的很多超胜功德。我已经按照藏文《菩提道次第传承上师传记》,把龙猛菩萨的传记全部翻译出来了,放在了《中论释》的前面。 

此颂最后一句“敬礼龙树父子传承师。”是恭敬顶礼龙树父子——龙猛菩萨和他的心子圣天论师,以及后来所有的中观传承上师。继龙猛菩萨之后,出现了很多弘扬中观的传承上师,包括龙菩提、噶里晋美、佛护论师、月称论师等。 

作者为什么在此顶礼传承师呢?因为凡夫人根本不能了知释迦牟尼佛的密意,想要真正解读佛经非常困难,只有得地的菩萨,尤其像龙猛菩萨等佛陀授记的大菩萨,才能究竟开显如来密意、真正解释佛经内涵。

【中观根本之善说,汇集众论之精华,以文殊喜胜妙智,亲笔撰著之注疏。】

《中观根本慧论》这部善说是中观的精华,此论的著疏——《中论释》也是如此,里面汇集了众多论典之精华;《中论释》的作者是麦彭仁波切,因尊者的异名是“胜妙智慧”,所以在此称他为“文殊喜胜妙智”。《中论释》是由麦彭仁波切亲笔所撰著的一部注疏,经后人整理之后结集成了本论。

【此论旨为宣说大阿阇黎圣者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根本智慧大论》之内容。】 

【全论分三:一、首义;二、论义;三、末义。 】

【甲一(首义)分二:一、宣讲论名;二、译礼句。乙一(宣讲论名): 】

【梵文:扎加那玛美拉芒达玛噶噶 ra 噶】

【汉意:中观根本慧论颂】

【若直接翻译,则“扎加”、“那玛”、“美拉”、“芒达玛噶”、“噶龢噶”可分别翻译为“智慧”、“所谓”、“根本”、“中观”、“颂”。】 

经论取名的方式一般有八种,即根据地名、时间、祈请者、所诠义、颂词数量、作用、比喻、作者来安立名称。本论以作用立名。宗喀巴大师等很多论师都持此观点,因为在所有的中观论典当中,《中观根本慧论》居根本地位,即起到根本性作用。 

下面解释论名的具体含义。 

【“中观”即远离八边自性之意;】 

“中观”,也叫般若、智慧、善逝等(中观主要指对境;般若或智慧主要指有境),是指远离一切戏论、平等无二的一种境界。中观分为能诠句中观和所诠义中观。 

能诠句中观,即能宣说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之文字,也称文字中观。它分为经中观和论中观。

所诠义中观,即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实相深义。有基道果的分类:基中观是指现空双运的本基;道中观是指为了通达果中观所必须经过的方便、智慧双运之道;果中观是指色身、法身双运的究竟无住涅槃果位。

【“根本”即其后涉及中观的诸多论典,均是以此论为原本而衍生出来的;】 

“根本”有两种含义:一、本论是所有中观论典的根本,即其后所有的中观论典,都是以本论为根本而衍生出来的;二、本论在龙猛菩萨的《中观六论》当中起根本性作用,其它五论都是它的支分。

【“颂”包含品颂及偈颂二义,即由字数相同之诗文组合而成。】 

“颂”,包含品颂和偈颂,是字数相同的句子组成的诗文。在藏文译本中,这部《中观根本慧论》共有449 个偈颂。 

“论”有对治和救护的作用。对治指对治相续中的烦恼与分别;救护指从三恶趣乃至六道轮回中得到救护,或从一切戏论中得到救护,从而获得殊胜解脱。 

【“智慧”即论名,表示若能趋入闻思该论之道,则可获得无倒证悟趋至远离一切边戏实相之智慧。】 

“智慧”是指菩萨入根本慧定的智慧和佛陀的智慧。如果能闻思本论并依之修行,就能获得远离一切边戏、照见万法实相的智慧。 

【如颂云:“智慧度无二,彼慧即善逝,修彼具义故,论道立彼名。”】 

这个教证主要分析了什么是相似般若和真实般若。意思是,智慧度实际上无有分别,是无二的本体,这种智慧即是善逝佛陀(果般若),为了修持这样的善逝果位,故而,将论典般若和道般若等相似般若假立为“般若”的名称。 

月称论师造过两部论来诠释《中观根本慧论》:一部是《入中论》,它是从意义方面阐释;另一部是《显句论》,它是从词句上面解释。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