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53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外境破实一之识
【子二(破实一之识)分二: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有部宗、经部宗等)所许的实一之识;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唯识宗为主)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分二:一、破不共各自观点;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分二: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二、破外道之观点。】
【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分二:一、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
此处所说的“相”,是指识和外境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行相。在承许外境存在的宗派当中,有部宗在取外境时不承认存在行相,因此称为无相派;经部宗则承许识在取外境时存在一种行相,所以称为有相派。
【辰一(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分三:一、建立自证合理;二、说明境证非理;三、说明无相观点不合理。】
【巳一(建立自证合理)分二:一、认识自证之本体;二、说明彼为自证之合理性。】
【午一、认识自证之本体:】
现量可以分为四种,即根现量、意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总义当中已经讲过:本论的五大特点之一,即是承许自证在名言中存在是合理的。我们再三说过:名言中应该承许阿赖耶和自证。对此,麦彭仁波切以及自宗的很多论师经常引用静命论师的这一颂词进行说明和论证。
【遣除无情性,识方得以生,凡非无情性,此乃自身识。】
遣除了无情法的反面,也即遣除了无情法以后的一种明清法,就叫做识。因此,凡是非无情的本性均可以称之为自证识。
总的来说,有承认外境与不承认外境两种观点。承认外境的观点,又包括无相有部宗与有相经部宗两种。
《俱舍论》中说,承许外境无相的有部宗论师认为:每一个根都是具有不同形状、颜色的一种色法,比如眼根像胡麻花、耳根像卓嘎树的树疥疤一样。经部宗以上承许根只是取境的一种能力。唯识宗认为,所谓的根只不过是阿赖耶上取境的一种习气和功能。
有部宗说,外境应该是存在的,依靠眼根等可以执取外境的色法等,而识就如同玻璃球一样,它自己的本体是透明的,不需要一种行相而是直接缘取外境。其中,鼻根、舌根、身根以接触的方式缘外境,眼根和耳根以不接触的方式取境。
根也可以分为有依根和相应根,正在起作用的根叫做有依根,比如眼睛已经见到色法、正在见到色法或者将要见到色法时,眼根就称为有依根;这时,耳根未起到根的作用,但耳根仍然存在,因此叫做相应根。
有部宗认为:有依根可以直接清楚地缘取自己的对境,如经部宗所许的纽带——行相根本没有必要。他们究竟是如何承许的呢?比如,眼睛在见瓶子时,不需要依靠任何行相而是直接缘取外境瓶子的自相。
这种观点其实并不合理。暂时来说,在取境的问题上,经部宗的观点相对比较合理,但究竟来讲,最合理的就是唯识宗的观点。因为唯识宗既不承认有部宗所许的外境,也不承认经部宗的隐蔽分,而是说一切万法皆为心的幻变,这种承许在名言中非常合理。静命论师的这部论典,胜义中依靠《中观六论》、世俗中按照唯识宗的观点进行抉择,这种方式最为合理的原因即是如此。
有部宗认为经部所说的以识来见外境不合理,因为识是无有阻碍的法,如果以识来见,墙壁外的法也应该可以见到,事实上根本见不到的缘故,应该是以根来见外境。实际上,以根来见更不合理,比如有玻璃阻挡时还是可以见到外面的景物,而眼根这种色法又怎么会穿过阻挡的玻璃直接见到外面的色法呢?肯定不能见。这说明并不是以根来见的,而是通过识来见色法的[ 经部宗认为,虽然识可以见到色法,但并不能见到所有的遮障之法,只有因缘具足时才可以见到;如果因缘不具足,识也见不到。]。
无论任何对境都应该由识来现见并了知,离开了识又如何能了知呢?绝不可能了知。虽然不是真正通过眼根见到色法,但是眼根不存在,也就如同盲人一样根本不能取境。因此,眼根是一种增上缘——眼识取境的一种辅助力量,取境能否成功也取决于它的存在与否,不过真正的领受者应该是识,如此承许非常合理。
下面通过镜子的比喻来说明经部宗的观点。
比如说镜子当中显现一个瓶子,并不是瓶子真正到了镜子里面,只是与瓶子相同的影像在镜子中出现。因为镜子是具有八种微尘的色法,而瓶子也是具有八种微尘的色法,如果真正的色法——瓶子出现在镜子里,那是不是原来的镜面已经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经部宗特别强调说:显现在识前的一切部分仅仅是外境的行相而已,而在识前显现的外境行相,是由真正的外境这一隐蔽分指点才得以显现的。就好像镜子中显现的只是瓶子的一个行相,并不是真正的色法——瓶子。同理,人们见外境也只是见到外境的行相,并不是真正的外境,真正的外境是一种隐蔽分,通过它可以指点出这一行相。
“指点出行相”是经部宗比较关键性的一句话,他们认为:外境——瓶子这种隐蔽分存在,就如同镜子中可以显现瓶子,而且瓶子的颜色、形状等无有丝毫差别地在镜中显现一样,外境的所有特点和形象可以完全显现在眼识当中。人们在取舍的过程中,只是将显现在眼识中的行相与真正外境的自相错认为一体而已。我们平时照镜子也是这样,看到自己的面容在镜子中显现时,经常认为:“我现在瘦了、难看了……”其实镜子里的面容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本体,而是将镜子里的影像和自己的自相误认为一体。实际上,眼识见到瓶子时,我们认为已经见到了瓶子,实际只是见到了瓶子的行相,并非真正见到了瓶子,只不过将瓶子的行相当成了自相,如此而已。
这就是经部宗不同的观点:外境——真正柱子的本体是一种隐蔽分,任何人都见不到、摸不到,人们见到的柱子只是一种行相,真正的柱子以潜伏或隐蔽的方式存在着。
虽然所谓的外境也是以微尘组成的,对其逐渐抉择就可以了知为空性,但只要承认外境,就必定要承认经部宗这一极富合理性的观点。
因此,现量显现的唯一是识的本体,而如同布匹隐藏在水晶球下面一样,真正的外境也是以隐藏的方式存在着,根本见不到。真正来讲,经部宗在见外境的过程中,实际就是自己的眼识见自己,只不过这样的眼识带有一种外境的染污而已。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