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122课——中士道由十二缘起思惟摄义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24-10-26 8:10 ė76次浏览 60条评论

辛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分三:一、连接文  二、真实义  三、摄义

壬二、真实义分五:一、正修意乐  二、彼生起之量  三、除遣于此邪执分别  四、此等摄义  五、抉择能趣解脱道性

癸一、正修意乐分二:一、明求解脱之心  二、发此之方便

子二、发此之方便分二:一、连结文  二、真实义

丑二、真实义分二:一、由苦集门中思惟  二、由十二缘起思惟  

寅二、由十二缘起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别  二、支分略摄  三、几世圆满  四、此等摄义

卯三、几世圆满分六:一、真实义  二、没有作者和受者的我  三、不知唯法诸支产生之理的过患  四、如是了知的必要  五、宣说业和烦恼二者,了知烦恼是主要怨敌  六、能作三士道之基

辰四、如是了知的必要

【若正思惟,由如是理,漂流生死,即是最胜厌离方便。】

如理思惟从三支烦恼起二支业,从二业出生七苦,又从七苦出生三烦恼,这样不断漂流在生死大海中的道理,就是引发厌离心最殊胜的方便。

辰五、宣说业和烦恼二者,了知烦恼是主要怨敌

【从无量劫造集能引善不善业,异熟未出,对治未坏,今以爱取而为滋养,由此增上,则当漂流善趣恶趣。】

时间是无始至今生的无量劫,能引是安住在相续中的有漏善不善业的习气,数量是无量无边,这些能引还没有出生异熟果,又未以对治——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损坏,如果现在再以爱取滋养,由此增上成为“有”支,后世必定还要轮转在善恶趣中。

【诸阿罗汉昔异生时,虽造无数能引之业,然无烦恼,解脱生死。】

从造下的能引业而言,阿罗汉以前在凡夫位时和我们一样,造下无数的能引之业,为何阿罗汉能解脱生死呢?原因是“无烦恼”。换言之,虽然有无数的能引业,但因为破了我执,不会再以爱取滋润,因此真正从结生相续中解脱了。

【若于是理获决定解,则于烦恼执为怨敌,于灭烦恼能发精进。】

如果对烦恼是生死要因的道理,能获得坚固的定解,则会将烦恼执为大怨敌,对灭除烦恼能引发大精进。兰仁巴说:“在生存的道路上,对长远祸福的选择,就要看能否消除烦恼,人们理应针对烦恼开战。”

辰六、能作三士道之基

【此中朴穷瓦大善知识,专于十二缘起有支净修其心,思惟缘起流转还灭,著道次第。】

噶当派的大善知识朴穷瓦,一生专门思惟“十二缘起”这个内容,按照道次第思惟如何遮止和进入。这是修行的关键。

【此复是说,思惟恶趣十二有支流转还灭,为下士类。】

进一步说明“依道次第思惟流转还灭”之理。何种思惟是属于下士道的法类呢?思惟恶趣十二有支的流转与还灭,是下士道的法类。

【次进思惟二善趣中十二有支流转还灭,为中士类。】

“次进”以动机而言,不仅要超出恶趣,还要出离生死;以内涵而言,不仅要思惟恶趣的流转还灭,还要进而思惟两种善趣中以十二有支流转与还灭的道理,这是中士道的法类。

如何才能遮止流转呢?只要能灭流转的关键——爱,就能遮止流转。灭爱的方便有两个,一是要认识“受即是苦”,不论是五欲之乐、定生乐受、定生舍受都是行苦的本质,这样生起厌离,才能遮止缘受生爱。二是要思惟、观修“人无我”,众生都是由我执增上贪嗔,集有漏业而受生,它的能断唯一是对内外法的五蕴等了知无我。

卯四、此等摄义分三:一、应珍爱能生出离心与正见从而苏醒证果习气的方便  二、对此显密教典都有宣说  三、以往昔因缘证明

【第四此等摄义者。】

归纳十二缘起支分差别、摄为四支、几世圆满的内容意义。

辰一、应珍爱能生出离心与正见从而苏醒证果习气的方便分三:一、如何修行  二、如此修习的利益  三、摄义赞叹

以下藏文是长句,可以分成两段宣说:一是如何修行;二是如此修习的利益。

巳一、如何修行

【如前所说,由业惑集增上力故,生起苦蕴生死道理,及特由其十二有支转三有轮,于斯道理善了知已,正修习者。】

此处归摄了前面由苦集门中思惟以及由十二缘起思惟的内容。

第一,须思惟由集谛业与烦恼力生起本质是苦的五蕴身,这个流转生死的道理。

第二,特别思惟以十二有支如何转三有轮。从前前有支显现后后有支,始终不停辗转延续,这称为轮转。如果没有发心出离,此轮子会无休止地转下去,半点也不由自己,这便是生死的可怕。

决定了思惟的内容之后,应当如何修持呢?就是“于斯道理善了知已,正修习者”,对上述道理不是模模糊糊或者错误知晓,而是应正确、清楚地通达,在此基础上不断串习,这就是正修习。所谓修,就是将自心串习成那种体性。比如,遇到悦意境自然就生起贪心,认为此境清净美好,这是很自然的心。为何如此呢?就是因为非理作意串习到一定势力时,无间就会起来。现在要转换这种颠倒心,变成如实观照轮回之心,最终达到一见轮回就显现苦、不净、没有实义之相的境界。

巳二、如此修习的利益分三:一、能破愚暗  二、能除邪见  三、能生起出离心的感受

午一、能破愚暗

【能坏一切衰损根本极重愚暗。】

“极重愚暗”是指不了达无我的愚昧,之所以说是极重,是因为无始至今一直没有突破,在漫长得不见前际轮回中,每一刹那都在加强这种愚蒙,当然是极重的黑暗。

午二、能除邪见

【除遣妄执内外诸行从无因生及邪因生一切邪见。】

这是说破除邪见的利益,邪见包括与缘起相违的无因生、邪因生等邪见。

午三、能生起出离心的感受

【增盛佛语宝藏珍财,如实了知生死体相,便能发起猛利厌离,于解脱道策发其意。】

“佛语宝藏珍财”可以理解为出离心。

“增盛”是指只要能按四谛十二缘起的教法如理修习,心中的出离意乐将如海水高涨般,不断扩大增上。

“如实了知生死体相”就是真正透视到生死的体相。

只要能这样如理修习,“便能发起猛利厌离”,有了猛利厌离心后,无须他人鞭策,自己自然会生起强烈的求解脱心,提起心力勇猛地修行解脱道,这就是“于解脱道策发其意”。

巳三、摄义赞叹

【是能醒觉诸先修者,能得圣位微妙习气最胜方便。】

如此观察修习苦集、十二缘起,是能够苏醒诸先行者内心能证四圣果位微妙习气的最殊胜方便。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