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3课——发菩提心+三殊胜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8-10-8 8:49 ė493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全文分二: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发心;二、行为。

乙一(发心)分二: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发心分为两种,一是大乘显宗的菩提心,一是金刚乘密宗的观清净心。

《前行》不是一般人可以听受的,这个法虽然表面上是基础法、前行法,但实际上对听受者的要求比较高。就像世间学校的高考,没有一定水平的人不能参加,同样,听法者如果发心不正确,也不能听受这个法。

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如何发起菩提心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缘众生的大悲

我们先要明白: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

其实,六道众生都当过父母,这在佛经中也有记载:《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佛陀在《梵网经》中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只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加上胎障所蔽,众生认识不到罢了。

然而,修持菩提心的圣者,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阿底峡尊者在聂塘时,有天看见一匹马将脖子卡在树中,拼命地在那里嘶叫挣扎。尊者忙对旁边的人说:“我的老母亲正在受苦,请快救救她!”法王在《怀业时语》中也说:“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

三界众生既然都当过父母,我们就不能只孝顺今生父母,而对其他的众生,尤其是关系不好的怨敌、人类以外的动物不管不顾,甚至肆意残杀,否则,这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不是大乘菩提心的表现。

所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思维: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时候,始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每个人都当过孩子,你们可以想一想:父母对自己付出多少?自己又对父母付出多少?

当然,若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仅陪他们聊天是不够的,关键要让他们学习佛法。

父母无始以来相续中遍满了贪嗔痴,今生中若没有办法以自力洗掉,也应让他们借助于佛法的力量消除,这才是最好的报恩方法。

当然,这是对今生父母而言的。同样,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当过我们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恩深似海。但遗憾的是,他们因为愚昧无知,再加上没有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的引导,虽然拼命追求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为了发财去偷盗、为了长寿去杀生,将乐因当成仇敌一样毁灭掉,如寂天菩萨所言:“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他们虽不愿遭受任何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反而为了快乐而邪淫或赌博,以至于“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最终得不到丝毫快乐。

我们现在获得了人身,一定要抓住机遇,否则,以一念之差而造下弥天大罪,到时想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缘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起大悲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

二、缘佛果的智慧

再进一步观想:要想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别的方法无济于事,如今我遇到大乘善知识和大乘佛法,自己也有幸堪为法器,这种殊胜因缘具足的时候,一定要听受能斩断轮回根本的大乘佛法,同时不断地认真思维、修持。

简而言之,所谓的菩提心,正如弥勒菩萨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心利益一切有情(缘众生的大悲),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缘佛果的智慧),就是菩提心的两个条件。智悲光尊者也说过:“所谓的菩提心,断除了自私自利,为众生希求佛果之心犹如饥饿者寻找食物、口干者寻找水一样强烈。”这样的殊胜发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具足。

每个人在闻法之前,当听到“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时,自己的意识要当下转变,若能转变,一刹那就可以摄持闻法功德,这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无论在上师或光盘、MP3、MP4面前闻法,还是放生、念咒、做慈善、当义工等修法 ,发菩提心都相当重要。不管你行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大至放生几千头牦牛、建造几层楼的佛堂,小至持一句观音心咒、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最初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称为“加行发心殊胜”。中间善根不被违缘损害,称为“正行无缘殊胜”。最后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这叫做“结行回向殊胜”,就像钱存在银行里被印持了,它的利息会越来越增上,但若没有存进去,随时都会被偷走或乱花掉。

这以上讲了“三殊胜”,我们介绍过很多次,此处又再次作了强调,希望大家听后不要只是一两天的热情,应把它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行法。

总而言之,在闻法过程中,最初要将闻法方式放在首位,闻法方式若不如法,一边闻法一边生贪嗔,那不一定有功德,若是这样,你不要再继续听下去了,站起来离开就可以,这在佛经中也有开许。但除了闻法方式重要以外,更重要的是发心,诚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所言:“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你的善法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倘若相续中掺杂很多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但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就像《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一样,那个贫女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油,发菩提心供灯之后,声闻圣者(阿罗汉)也没办法扑灭。

因此,我们最初一定要向内观,调整自己的发心,不论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皆要以菩提心摄持,如《入行论》云:“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若能知道这样调整发心,就说明你的善法已被方便摄持了,如此一来,哪怕是做一点微小的善事,也会成为大士正道无量福德的津梁。

通过上述分析,无论是闻思大小乘佛法也好,观修文殊、观音等本尊也好,持诵往生咒、百字明等密咒也好,修加行时顶礼膜拜也好,转绕坛城、佛塔、经堂、寺院也好,甚至口诵一句“嗡玛呢巴美吽”、手转几下转经轮,都应当以菩提心摄持,这一点十分重要。尤其是现在很多人为了弘法利生在发心,于此过程中,如果你为慈善事业打电话、为外面学员制作光盘,最好能以菩提心摄持。在《大集经》中,宝手菩萨曾问虚空藏菩萨:“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什么?”虚空藏菩萨答言:“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一切法住于菩提心上,便得增长。” 倘若没有菩提心,表面的善根做得再大,实际上功德也不大。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