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29 课——前行重要性、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9-4-22 9:56 ė276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前面刚讲了,器世界的一切法刹那变化,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包括我们学习的经堂也是无常的。

其实,无常的概念,我们读中学时也有涉猎,即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没有一个是绝对静止的。世间知识中虽然也有这种观念,但并没有像佛教一样系统深入地抉择,更没有像《前行》这样,让我们结合自心来具体修持。很多人口口声声都会说一切无常,可心里有没有生起无常观,迫不及待地想修持佛法,对世间断除常有的执著?这还有待于观察。只有把无常修好了,才会有一种动力,在修行佛法方面,日日夜夜以无常来鞭策自己、监督自己。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观无常方面下功夫。偶尔觉得世事无常,这谁都生得起来,比如你听了一堂课,看了一本好书,或者遇到亲人死了,会突然觉得一切都太无常了,以后要好好修行。但若想无常观在相续中一直不退,对很多人来讲并不容易。因此,大家对《前行》要经常学、经常串、经常看,如果没有这样,凡夫人很容易被外境诱惑,暂时的境界就如云间日光一样,一下子会被违缘的乌云遮蔽了。故而,前辈大德说《前行》也是正行,甚至比正行还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有顶)、下至无间地狱,六道的众生不计其数,不像地球上有六十几亿人口这么简单,但如此多的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如《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

世间上的任何生命,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人们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无常集》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林间,无有地方所,死主而不至。”

因此,不死的地方哪里都没有,假如真有这样的地方,有钱的人、有权力的人、有能力的人,花多少钱、付出多少代价都愿意去。然而,人终有一天会死,这是谁都逃不脱的命运。对一般人来讲,通常也有这种认识,只不过死缘不定、何时会死这种念头,除了修行好的人以外,人们普遍都没有。所以,我们懒惰的主要根源之一,其实就是无常观得不好。

尤其是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寿量不像初劫时那样,动辄便是六万岁、八万岁,如今人寿非常短暂,死亡很快就会临头。实际上,我们自从出生那一天起,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寿命就像漏底的水池,从来不会增加,只有越来越少,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向我们逼近。

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谁也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会死,谁也没有把握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之间,自己会不会命归黄泉。

所以,《地藏经》中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死神从不与人约定时间,他往往出乎意料地降临,让我们一命呜呼。

诚如《入行论》所云:“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死神突然就来了,自己根本来不及准备。所以生命真的非常脆弱,但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无常观,天真地以为死亡不会那么快到来,有了这种心态,修行肯定不成功。《因缘品》中也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明日是否会死,谁也不知道,故只要有一口气、有一点修行机会,就务必要精进,否则,难道你跟死主阎王是亲戚吗?想通过搞关系就不用堕入恶趣,而直接前往极乐世界?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忆念“我会不会死”。佛在《四十二章经》中,问下面的弟子:“生命有多长?”有人说是“几天”,有人说“在饭食间”,佛陀都摇头说不对。后来有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佛陀才予以首肯、点头称是。

人的生命极其脆弱,我们住的房子若没遇到自然灾害,差不多能保证几十年不坏,可是我们的生命却无法跟谁签合同,保证它能存活几十年。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意即我们的生命危害众多、顺缘极少,就像风中水泡一样会瞬息破灭,晚上沉沉地睡去,平缓地呼气吸气,但谁也不敢肯定在此期间不会死亡。如果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真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每个人的生命会遇到很多违缘,如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就算是饮食、吃药等生缘,有时候也会变成死缘,我们晚上睡下去而没死,理应觉得非常稀奇。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虽知总有一天要死亡,但相续中并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这一点其实很关键,尤其是宁玛派和噶举派中学无常的人,对这个修法相当重视,若能真正产生定解,修行必定会很精进,不可能天天懈怠放逸。

这部《大圆满前行》真的非常殊胜,希望你们对每天讲的内容反反复复读,以真正理解其中涵义。若能如此,会强制性生起一种厌离心,知道一切是无常的,对感情亲情、名利财产等万事万物,不会特别去执著。

我们明白无常的道理后,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正法。当然,在修行过程中,懒惰是最大的障碍,如果你特别懒惰,就算活的时间再长,修行也不会有长进。因此精进十分重要,哪怕只精进一天,收获也不可思议,《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假如无常观不好,其他修行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希望大家不敢说像前辈大德那样,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修行,但至少行为上要跟过去有所不同,不要太过懈怠了,否则世出世间什么法都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祈祷上师三宝,以令自相续真正生起无常观,如此一来,修行就不敢散乱了。

以上所讲的内容,首先要从道理上明白,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去修持。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