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40 课——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今天开始讲“共同加行”的第三个引导文:
三、轮回过患
这个修法也很重要,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听受。接下来过后,该辅导、该预习、该修学的,应该精勤地对待。
表面上看来,加行中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等修法比较简单,可实际上真正修起来时,比其他有些修行还要难。
所以,这次我特意安排了较长时间给你们传讲。或许有人认为:“这个时间太长了,没有必要!”可是我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大家若在共同加行上磨练的时间比较长,修不共加行会比较方便;然后在不共加行上,若也花一定的精力来修学,那以后修什么法都没有困难。退一步说,就算你没有修其他法,但只要能修成这些,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这一点,刚入佛门的道友不一定能感觉到,但你若对此终生奉行,到了晚年时,必定会明白:“当年正因为我把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修得非常扎实,如今成了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假如我刚开始就爬到最高的山顶,现在很有可能已不是这样了。”所以,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这次对《前行》作了详尽解释。
在宣讲每一引导文之前,华智仁波切都有个偈颂赞叹上师如来芽尊者:
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
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他的上师完全了达轮回一切事物皆无实义。
“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他唯一以大乘的慈悲心来利益一切众生。
“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以智慧不贪著轮回之边,以悲心不贪著寂灭之边,遵照大乘佛教的宗旨,以六度万行行持正法。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在如此三界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华智仁波切恭恭敬敬地顶礼,祈求上师加持自己早日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心,得到超越生死的果位。
以前,阿琼堪布的弟子夏珠仁波切曾要求:在修加行的时候,每次一定要先念前面的偈颂,然后闭眼合掌虔诚祈祷:“请根本上师为主的历代传承上师、诸佛菩萨加持,让我相续中早点产生轮回无有实义的定解,并能生起看破世间的无伪出离心!”如是祈祷之后,自己再开始进行观修。
“寿命无常”像这里一样,前面也有一个偈颂 。所以,你们修每一个引导时,都应把这些偈颂当作祈祷文来念,然后一心专修,这样可以得到不共的加持。我个人认为,诸佛菩萨的加持很重要,假如没有以恳切的心来祈祷,自相续中的智慧不可能引发出来。虽然诸佛菩萨对任何众生都平等无偏地以大悲心关照,但这也需要一种信心的因缘,否则,无边的加持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融入你心。所以,平时在修行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祈祷上师、诸佛菩萨。
现在有很多研究者,只是片面强调理论,从来不提“信心”这一层面,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因此,我们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传承上师的加持融入自心。一旦加持真正入了心,心就会比较堪能,不会对这个生邪见、那个生邪见,修什么法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故这一点非常重要!
丙三(轮回过患)分二: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
丁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总结前两品的内容:第一个引导文所讲的暇满人身,我们已经获得了,得到后应觉得它来之不易,要用它认认真真地修行;第二个引导文则告诉我们,这样的珍贵人身若能长期住留,那等一段时间再修行也来得及,可是这个人身就像水泡和阳焰一样虚幻无常、瞬息万变,最终必将走向死亡,故在其没有毁灭之前,一定要抓紧时间来修行。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想超离轮回,务必要断除对今生和来世的执著。可是对今生的名利地位,很多人都放不下,若能把“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修好了,诚如宗喀巴大师所言 ,势必可斩断对今生的贪执;而如果想断除对来世的耽著,则必须修持下面所讲的“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
在座各位于修行过程中,也应该扪心自问:“我现在修加行,是为了今生,还是为来世?若为了来世的话,是想获得善趣的快乐,还是希望从轮回中永远解脱?”这个相当重要。因此,大家一定要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对人天安乐没有任何兴趣,唯一就是想从火坑般的三界中得到解脱。《业分辨经》说过 ,三有之苦,犹如毒药、猛兽、野人般恐怖,没有什么可贪著的,必须想方设法从中出离。
当然,学习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确信前世后世的存在,否则,很多人会对此半信半疑。
现在很多人对前后世一片茫然,原因就是不懂佛教,不然,这方面的理论会相当丰富。其实总的来说,所谓轮回,就像陶师手中的轮盘、井中的水车、瓶中的蜜蜂一样,接连不断地旋转。关于轮回,《观佛三昧经》 将之喻为火轮;《佛说无常经》 、《入中论》 则喻为水车;《法句经》 、《大智度论》 、《心地观经》 中比喻成车轮;《佛本行集经》 中喻为竹筒中的蜜蜂。就拿蜜蜂的比喻来讲,将蜜蜂关在瓶内,它只能在瓶中飞来飞去,同样,我们无论生于善趣或堕入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善趣的人间天境如同瓶内上面的空间,三恶趣就像瓶内下面的空间,六道众生就像《俱舍论》中所言,以有漏的善业、不善业为因,连续不断地投生流转,为此叫做“轮回”。
现在很多人修行时,根本没想过脱离轮回,只是每天念经参禅,却没有通达空性,也没以菩提心来摄持。这样行持善法是有漏的,以此为因,会周而复始在轮回中流转,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如《法华经》云:“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意即众生以各种欲望的因缘,有时候堕入三恶趣,有时候从三恶趣解脱,转生到三善趣中去,这样周而复始在轮回里流转不停,感受无边痛苦,即是轮回的一种本性。之所以把它叫做“轮回”,《宝鬘论》中用旋火轮无初、无中、无尾的比喻,也进行了说明 。介绍十二缘起时,大家会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个轮回中,我们无始以来一直漂泊,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亲友、怨敌或平常人的。《大集经》云:“无有一众生,非我父母者。”《梵网经》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方面的教证,佛陀宣讲得特别多。在噶当派、格鲁派、宁玛派的教言中,不管是观轮回痛苦,还是修菩提心,也都强调一切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
佛经中说,假设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大小的丸子,口里数着“这个众生的母亲是这个,那个有情的母亲是那个”,数一个就拿出一个丸子,那么即使土丸全部数完,众生之间互为母亲的次数也无法穷尽。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大般涅槃经》也讲过类似的道理 ,有时间的话,大家应该尽量看一些大乘经典,多了解一下其中的比喻和内容。
我们自无始以来,没有谁不是这样转生的,在此期间,因利欲熏心断过的头颅和肢体不计其数。不说投生为躯体庞大的众生,即便是生为蚂蚁、蚊子等小含生,将所有肢体堆于一处,也一定比须弥山王还高。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云:“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腐坏,如毗富罗 山。”因口中无食、身上无衣,感受饥寒交迫等痛苦而哭过的泪水,若未干涸而收集起来,肯定远远多于汪洋大海。仅仅生在地狱时所喝过的铜汁铁水,也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
所以,每个人没什么可傲慢的,就算你再有学问、再有财富、再有地位,但一想起自己前世曾生为各种各样的众生,傲气很容易就消下来了。
轮回虽然如是可怕,但我们若生不起刹那的出离心,还执迷不悟地贪执各种琐事,在未来漫无边际的时日中,必然会变本加厉地感受痛苦。就算你依靠随福德分的些微善业,获得了梵天和帝释那样万寿无疆、富足圆满、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身体,在天界享受无比快乐,也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并且善业穷尽之后,还要饱尝恶趣的悲惨痛苦。
轮回的整个悲惨状况,大家若去深深思维,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人们特别贪执的对境,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说,现在暂时的幸福快乐,就好似梦中兴旺发达之时突然醒来一样,有什么实质可言呢?
所以,大家获得难得的人身、遇到解脱妙法时,应像盲人抓住大象的尾巴一样,牢牢抓住机遇,内心默默发愿:“从现在开始,我全心全意追求解脱,再也不要沉溺在轮回中了,否则太可怕了!”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因此,我们要下决心:今生今世一定全力以赴脱离轮回苦海,获得永久安乐的圆满正等觉果位。这才是最究竟的目标。
总而言之,你们应当明白:第一、轮回六道确实存在;第二、必须要从中获得解脱。今天讲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如果你对这两个问题有所怀疑,就应通过闻思来探讨、辩论;如果你没有任何疑惑,坚信“轮回肯定存在,轮回中没有任何快乐,一定要获得解脱”,以这样的心态来修行,那么它的力量很强大,会让你迅速斩断对今生来世的贪执。否则,我们若执著今生的钱财名利、来世转生善趣享乐,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的!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