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49 课——人类之苦之三大根本苦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今天开始讲三善趣的痛苦,首先是人类。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总体来讲,六道轮回中都有三大根本苦,但人类感受得更为明显,故将其安立在“人类之苦”里。
其实,下面所讲的三大根本苦,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难发现。《法华经》云:“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我们这些众生以苦苦、变苦、行苦,在生死轮回中受尽了折磨。那么,依靠什么方法才能遣除这三苦呢?唯有依赖于佛法甘露。如果佛法融入于心,则定可解除一切痛苦,就好比重病缠身的患者,必须依止妙手回春的良医,病痛才会彻底消除。
庚一、变苦:
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片刻快乐,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比如,身体本来健康无病,但突然就会感冒、流鼻涕,无有自在;或者,享用对身体有利的饮食,正当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胃肠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严重的浪踏病[ 浪踏病:肠胃绞痛],痛苦不堪。这就是变苦,有些经典也称为坏苦,即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
现在许多人都是如此,本来家庭状况不错,自己也年轻、富有、聪明,但一瞬间什么都改变了。所以,大家学佛以后应该明白,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谁的身上都可能出现变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也说:“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
其实,世间上处处都是变苦,一个人正当快快乐乐时,也许忽然就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顷刻之间乐极生悲,痛苦纷至沓来,想都想不到。
可见,人类的生命极其脆弱,身体和感受都不可靠,即便是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名誉,也没有一丝一毫恒常、稳固,终究都离不开痛苦。
当然,没有学过佛、不了解轮回状况的人,一遇到变故,就会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而稍有修行境界的人,则绝不会如此。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每天要好好思维这些道理,通过以上的比喻、案例,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倘若你能从心坎深处认识到“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从而息灭对世间万法的贪著,乃至对整个轮回都生起恐怖心、厌离心,那你的修行肯定会成功。否则,不了解三界轮回的真相,只是表面上用些高深莫测的术语维护自己、安慰自己、赞叹自己,恐怕没有多大意义。
所谓修行,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心。只有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刹那也不愿意呆在这里,就像胆病患者厌恶油腻食物、犯人厌恶黑暗的监狱一样,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四百论》中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轮回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苦海,愚昧无知的凡夫沉于此中,以苦为乐、把不净粪当美食,始终看不清万法的真相,对此应当心生畏惧。
但不管怎么样,愿意接受佛教的人,希望你们好好思维轮回的痛苦,并通过不断串习,发自内心对此有所认识。若能如此,佛法的许多境界,包括密法的超胜境界,自然会在你心里显现出来。否则,不经过次第修行就想开悟,除了个别利根者以外,一般人又谈何容易?
庚二、苦苦:
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说,麻风病还没有痊愈又生毒痈[ 毒痈:头疽,疮初起顶如粟米,后来根盘扩大,状如蜂巢。],毒痈还没好转又生脓疮;父亲不幸逝世,紧接着母亲也撒手离去,被怨敌抢劫一空又加上心爱之人命归黄泉。
关于苦苦,隋朝慧远大师在《维摩义记》中形象地解释为:“从苦生苦,故名苦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此即为苦苦。
总之,人间的这些痛苦,我们不但要从文字上了解,观修时也要有所体会,了知轮回中无论生于什么地方,都会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没消失,那个痛苦又出现了,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此时,我们应当祈祷上师三宝,发愿代受所有众生的痛苦。就像《修心七要》中所言:“当我遭受痛苦时,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但愿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
庚三、行苦:
我们这些自以为安乐的人,表面上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也绝没有摆脱痛苦的本性。比如,吃饭穿衣、住房受用、装饰设宴等,都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所作所为完全是罪恶的伪装,这一切的后果无疑就是痛苦。
行苦的解释方法,《俱舍论》、《宝鬘论》等诸多论典中各有不同,但一般按大乘的观点,行苦是指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
通常而言,行苦是很难体会到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用过一个比喻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就像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当时虽然没有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痛苦就会随时到来。因此,行苦虽然暂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它始终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存在着。
还有些经典中,用生、老、死对应三大痛苦:所谓的生,以行苦示现;所谓的老,以坏苦示现;所谓的死,以苦苦示现。[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隋达摩笈多译)中,比丘白佛:“大德,生以何苦示现?”佛言比丘:“行苦示现。”比丘白佛:“大德,老以何苦示现?”佛言比丘:“坏苦示现。”比丘白佛:“大德,死以何苦示现?”佛言比丘:“苦苦示现。”]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应该经常观察这些道理,以切实了解佛陀所讲的“轮回皆苦”。
其实有漏法不离迁流变化,这就是行苦,如《心经幽赞》云:“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