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 84 课——不共内加行、皈依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0-6-8 11:07 ė201次浏览 60条评论

【注】摘要中全部是上师讲记的内容,个人仅仅将其部分内容复制出来,未作任何删改!!!

下面学习《大圆满前行》中的不共加行。

不共内前行

◎ “不共”的定义

所谓的“不共”,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与小乘不共。小乘经论中只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过患的观修,却没有提及为一切众生而皈依、发心、积资净障、修往生法等大乘不共修法。

二、与汉传、南传佛教不共。只有在藏传佛教的教言中,才着重强调了修持不共加行。

三、与藏地格鲁、萨迦、噶举、觉囊等派不共。各大教派的加行虽然大体上相同,但各自传承上师的教言、特法有所差别,以下修法是宁玛派独有的窍诀,所以称之为不共。

◎ 藏传各派的不共加行

不共加行的具体修法,藏传佛教各派说法不一。比如,萨迦派、噶举派强调修四加行,即皈依、顶礼、百字明、供曼茶罗,没有提到发心、上师瑜伽;格鲁派强调九加行,前五项与宁玛派的不共加行一样,此外还要加上金刚空行火供、三昧耶金刚、做小佛像、供水;还有些教派强调六加行……尽管各派分法不同,但大致修行并无二致。

◎ 修不共加行的要求

无论修哪个教派的不共加行,只有当心获得一种证量或达到一个定量,才可以说圆满了加行。否则,光是完成一个数量,自心却没有得到任何调伏,那还算不上是“圆满”。因此,从现在开始,大家在修不共加行时,一定要特别特别认真。

下面开始讲不共加行,每个人应当以欢喜心来听受这些甚深法要。

首先,作者结合本品的内容,以偈颂的方式顶礼根本上师: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具足什么样的功德呢?外皈依以恭敬心顶戴佛、法、僧三宝;内皈依成就了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密皈依则现前了法、报、化三身。这样的上师在三界中无与伦比,华智仁波切于其足下恭恭敬敬地顶礼。

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集》中也讲过:“佛陀、正法与僧宝,此三外之皈依境……上师、本尊与空行,此三内之皈依境……气、脉、明点三精要,此三皈依密境也……显现、空寂与无别,此三了义皈依境……若欲脱离无边苦,应以身心作皈依,全体交付三宝尊!”

乙二(不共内加行)分五: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一、皈 依

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分五:一、皈依之基础;二、皈依之分类;三、皈依之方法;四、皈依之学处;五、皈依之功德。

丁一、皈依之基础:

◎ 信心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阿底峡尊者曾讲过:外道和内道之间的差别,不是用其他行为、装束、教理来区分,是要用皈依来辨别。而若要开启皈依之门,必须依赖于信心。因此,在皈依之初,我们生起稳固的信心非常重要。

诚如《入行论》所言:“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心地观经》也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

◎ 信心的分类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一)清净信:

当你步入陈设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立即想到他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二)欲乐信:

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自然生起恐惧心,渴望从中解脱;当听到善趣、净土与解脱的安乐,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态;当听到善法的功德,就生起想要修行的念头;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便立即下决心想要断除。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欲乐信的境界比清净信有所提升,因为它不是纯粹的感性,而是包含了理性的成分在内。过去你行持善法时不明白道理,现在知道了行善断恶的好处后,这种信心就不会轻易动摇,以此最终可获得解脱,远离一切恐怖。《诸法集要经》云:“若人意清净,常礼敬诸佛,获最上吉祥,得离诸恐怖。”

(三)胜解信:

通过一定的闻思,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后,我们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就是三宝;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不管发生任何事,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没有其他可依赖、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世人在遇到急难时,会皈依地堡、皈依山、皈依水、皈依鬼神救护自己。但作为虔诚的佛教徒,我们应远离一切怀疑,一心一意祈祷三宝,只有三宝才是真正的皈依处。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别人说佛陀了不起,说三宝有无边威力,自己就去盲目跟随。而是通过系统的闻思,学了《成量品》知道佛陀是量士夫,学了《随念三宝经》知道三宝的功德不可思议,从而对三宝产生的无比信心。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讲过:“唯佛薄伽梵,慧日大圣尊,能破我等疑,真实归依处。”

所以,我非常希望每个人都有真实的皈依,即使刚开始你只是源于清净信,但到了最后,也应该成就不退转或胜解信的皈依,如此对弘法利生才有非常大的贡献。

◎ 信心的重要性

邬金莲花生大士说过:“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有了坚定的信心,就会得到加持;离开了一切怀疑,所愿便可以成就。《大庄严论经》亦云:“若以深信心,礼敬佛足者,是人于生死,便为不久住。”若以深深的信心礼敬佛足,这种人在生死轮回中呆的时间不会太久。

因此,信心犹如种子,能生长一切善法功德,倘若不具备信心,就如同种子被火烧得一干二净一样,不可能产生点滴善法。如经云:“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大宝积经》第28卷也有个类似的教证:“若不信之人,不生诸白法,犹如烧种子,不生根牙等。”

此外,信心还居于七圣财[ 七圣财: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愧财,智慧财。]的首位,如云:“信心如宝轮,昼夜修善道。”所以说,信心是一切财宝中首屈一指的。信心就像宝藏,是无穷无尽功德的源泉,《华严经》云:“信是宝藏第一法,为清净手受众行。”又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信心就像双足,能令人踏上解脱胜道;信心又像双手,能将一切善法揽入自相续。如颂云:“信财宝藏双足胜,犹如双手摄善根。”因此,信心能摄一切善根,一切功德皆依信心而得。

三宝的悲心与加持虽不可思议,但若想使之融入相续,唯一还要依赖信心和恭敬心。如果你具有上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所得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与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仅仅具备下等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若是根本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绝不可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

这一点,希望各位务必要牢记!

而若要做到这一点,听闻佛法相当重要。《华严经》云:“若常信奉于尊法,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意思是说,假如你信奉尊胜的佛法,就会无有厌足地听闻佛法;如果听闻佛法不知疲厌,一直没有满足感,那你对佛法的信心会不可思议,各种功德也将随之出现。

《大智度论》中就讲了一个天界的手居士,他之所以转生于天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供养佛陀无有厌倦;二、听闻佛法无有厌倦;三、供养僧众无有厌倦。

所以,大家一定要不断地闻思修行,只有对佛法的真理越来越了解,信心才会越来越增上。否则,完全把佛法搁置一边、抛之脑后,自己的信心则很难长久保持!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