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29课——上师瑜伽七支供顶礼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23-3-23 9:53 ė156次浏览 60条评论

在上师瑜伽的修法中,“上师瑜伽之重要性”已经讲了,现在正在讲“上师瑜伽实修法”。实修法中,今天讲“七支供”。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戊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金刚乘道的方便可谓多之又多,加上无需历经艰难困苦,完全是利根——信根、精进根、慧根等坚固者的行境。所以,具有广大心力者通过积累资粮、不断修学,在一刹那中也可以圆满显宗在一大劫中所积累的资粮,依此即生便能获得成就。

简单来说,为什么密宗能即身成就呢?就是因为有很多方便,而这些方便,又是显宗所不具备的。

◎ 金刚大乘摄一切乘

有人认为:密宗只是藏传佛教的独特修法,藏地的所有教法都是密宗,而汉传佛教的教法全是显宗。

实际上绝非如此。详阅经藏的人都知道,密宗在汉传佛教中也有,而且经典中处处有称赞的词句。有一部经典叫《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阅藏知津》中摄略说《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义:佛在广严城,口放光明,印捺罗部帝天子请法,佛先为说往缘,次敕金刚手菩萨授以秘法,兼说弟子八事,及二谛等。],宋朝中印度译师法天译,上下合卷。此经云:“一切如来,悉皆称赞作如是言,彼金刚大乘即摄一切乘,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亦复如是,彼金刚大乘即摄一切乘。”

可见,密宗——“金刚大乘”,并非藏地独有的教法,它能摄一切乘,并且为十方如来所称赞。

前面讲“明观福田”时,已经介绍了观修的对境——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为莲花生大士。那么,七支供就是在这样的对境面前,修顶礼、供养、忏悔、随喜……这样的善根无与伦比,超胜任何其他修法。

◎ 无量法门包括于七支供

积累资粮有无量法门,而无量法门又全部包括在七支供中。尤其是,以上师为对境来修持的话,刚才说了,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每一个修法中都有七支供呢?就是因为它很关键、很重要。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密宗是具有大精进、大智慧、大善巧者的行境。因此,这种修法是真正的善巧方便,懂的人一定要修持。

己一、顶礼支:

◎ 化身无数与众生共同顶礼

顶礼时,观想自身化现为成百上千无数无量刹土的微尘数,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也与自己一同顶礼。

一边顶礼,一边念诵下文:

舍   我身化为尽刹尘

无边无数而顶礼

念此偈颂的同时,也随文入观。所顶礼的对境,就是上师本体的莲花生大士以及三世诸佛菩萨等,在他们面前,我与一切众生三门恭敬而顶礼。

◎ 顶礼与上师瑜伽合修

一般来说,修行引导没有完成五十万遍的人,顶礼与皈依偈合修,口念皈依偈,身体作顶礼,这样也可以,以前很多大德是有这种传统。但尽管如此,在这里,作为真实顶礼的引导,与上师瑜伽合在一起来修,是最为适宜的。

法王如意宝也认同后一种做法,他老人家说:“修皈依时就一心一意皈依,专注持续地念诵,着力引发这颗皈依的心;而修顶礼时,则以上师及诸佛菩萨为对境,调整好身口意,一心顶礼。”

这样顶礼时,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说过:“如果有单独的顶礼句,可以边念诵边顶礼;如果没有,也可以念《普贤行愿品》的偈颂:‘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 身口意三门顶礼

顶礼的时候,身顶礼,就是指身体作礼拜;语顶礼,是指口中念诵顶礼句或祈祷文;意顶礼,是指满怀诚挚恭敬的心意念:“上师您无所不知,在这个世间,除您以外,我不寻找任何指望处,我全心全意依赖您、依止您。”

这里至关重要的是: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顶礼,而且身语意三门都要如理行持、集中精力。

◎ 专心致志顶礼

专心致志是很重要的。否则,一边顶礼一边东张西望,甚至胡言乱语、心不在焉,这样就不合理了。

◎ 合掌的方式

不仅如此,顶礼时双手必须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般空心合拢,不可以掌心毫无空隙地并拢,或者仅以指尖接触等。图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莲花苞形象,一种是嘎乌盒形象。应该采用这两种合掌方式。

如《大解脱经》云:“如莲花待放,合掌于顶上,无量身云聚,敬礼十方佛。”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并非随意身顶礼,心间合十恭敬相,合掌当如莲花苞,或如嘎乌盒之形。”

◎ 五体投地顶礼

接着依次下来,合掌在头顶,清净杀生、邪淫、偷盗等身障;合掌在喉间,清净妄语、离间语、粗语、绮语等语障;合掌在心间,清净贪心、嗔心、邪见等意障,然后五体投地。所谓的五体,是指前额、两手掌与双膝,这些部位一定要接触到地。

● 自己顶礼 也弘扬顶礼

这些道理,我想大家也都懂,但为了形成习惯,还是要再三串习,要实地行持。否则,光是明白,却做不到、做不好的话,这对长期学佛的人而言,是说不过去的。

更何况,我们还有弘扬的责任。

● 要如法顶礼

那么,五体投地而顶礼有什么功德呢?简单地讲,以此可清净五毒烦恼的障碍,获得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等。因为有这些必要,所以要这样做。

顶礼以后,站起身时腰应该挺直,身体站立双手合掌。之后再像前面一样,重新匍匐顶礼。

● 要实地行持

顶礼虽然简单,但如果只是口头上“万法空性”、“万法唯心造”,而不去修持,那么求得佛法也没有任何实义。下面讲一则唐宣宗作沙弥时的故事。

◎ 求法者要随学上师行仪

身为求法学法者,包括做一次顶礼在内的一切行为,都要远远超过那些不懂正法的人。

不懂正法的人,因为没有受过正法的教育,就像世间的文盲不懂知识一样,很多语言和行为都不如法。有人说:“到上师面前,来的时候顶礼,去的时候不能顶礼,这是佛经里说的。”其实佛经里倒没这么说,是他们自己不懂,还把某些说法用佛经作依据了。

● 米拉日巴的如法顶礼

● 依止上师应如氆氇染色

不仅是顶礼,在依止上师求法以后,应该像氆氇染色一样,各方面都要与以前截然不同。

但不管怎样,每个人在依止上师以后,应该像氆氇被染过一样,多多少少有一些改变。

● 切莫成为“法油子”

当然,还是有例外的。像某些人,法倒是求了不下百次,可是自相续与从前比较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所作所为和世间俗人无有一点一滴的差距,这种人就叫做“佛教油子”,或“法油子”,也是失毁誓言之因。

这种人,即使是圆满正等觉佛陀亲自来临,对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再了不起的上师、再殊胜的法要,也无法调伏他的相续。因此,邬金莲师也曾说:“切莫摄受佛教油子之眷属,切莫亲近失毁誓言之道友。”

总之,在修学佛法和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从自身上做起,如果是善的、对的,就尽力甚至强迫自己去做;如果是恶的、不对的,对自他、对修行都毫无利益,就尽量地避开,甚至远离!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