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34课——上师瑜伽专心祈祷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昨天讲到,回向时也可以念《铜色吉祥山发愿文》。
◎ 于一切威仪中修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不仅要入座修持,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也应当时时修持。
比如,不论你要去哪里,行走时就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
安坐时,你应该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如前所述的明观方法),作为祈祷的对境。这时候,你可以静静地观修,比如观想上师放光赐予加持等;即使在和别人交谈,也可以将自己的言语观成对上师的祈祷文……总之,不论你坐着做什么,上师始终在自己的头顶上安住。
享用饮食时,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
这里观想的要点,就是显而无自性。
其实,当你明观上师的时候,不论观在头顶、喉间还是心间,随着意识的刹那刹那转变,上师莲师也会自在显现。因为莲花生大士无处不在,你观在哪儿,他就在哪儿。只是我们不观想而已,不观想的话,上师以及上师的加持,的确离我们很遥远。
因此,对任何一个修行人而言,与上师、本尊及诸佛菩萨相应的方法,就是靠观想。如果你能常常观想、时时忆念,那佛菩萨也就住在你的面前,恒时保佑你、守护你,刹那也不曾离开。
躺下时,要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所知入瓶”是大圆满的术语,是说将一切万法就像融入宝瓶一般,融入自己心间的明点,最后明点也融入法界。此时就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这一修法的摄要,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
◎ 依上师瑜伽将一切转为道用
总而言之,要依靠上师瑜伽将一切都转为道用。
我们现在修的是莲师的上师瑜伽,所以你首先应该将自己的住处,观想成真正的铜色吉祥山——莲花生大士的刹土,时时拥有这样的正念。并将一切显现,你的所见、所闻乃至你所得到的一切,都观想成上师的幻化,是上师的赐予……如果平时的见闻觉知全都不离上师之相,那任何外缘都不可能伤害到你。
所以,如果你需要盔甲,上师瑜伽就是最好的盔甲,最好的护轮。
当然,在具体修持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将一切转为道用,还是要做些切实的努力。所以,随时随地要铭记《前行备忘录》的教言:“归根到底一句话,把一切快乐痛苦,都看成是上师的自性。”
● 违缘及痛苦是上师为你尽除恶业
当你罹患疾病或者出现了违缘,比如房子塌了、生意不好、别人说坏话、发心不成功……遇到这种种不幸与痛苦时,要想到这是上师以大悲恩赐我尽除恶业的方便,应当满心欢喜,而不应生起断除之心。
● 顺缘及快乐是上师的大悲所致
当有吃有穿、丰衣足食、幸福安乐,或者善法增上、修行增上、弘法利生事业等各方面都不错,处在顺缘中时,你也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万万不可心生我慢、欣喜若狂。
● 疲厌、沉掉等时观自心与上师无别
如果禅修时出现疲厌、沉掉等现象,要观想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护持实相见解的自相。能这样修持,是非常殊胜的。
● 多念莲师心咒
在护持这一境界的同时,要聚精会神地祈祷上师并念诵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这一莲花生大士心咒,按照龙钦心滴派的传统,传承弟子们每人要念一千万遍。从智悲光尊者开始,如来芽尊者、华智仁波切等,都是如此。
◎ 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言
● 八天女供食求法
● 行住坐卧转为道用之式
在米拉日巴尊者的其他道歌中,宣讲过几种转为道用之式,尊者说:
“我行显现转道用,六聚自解之走式。”
我在行走时,能将一切显现转为道用。我的走式,是六识聚——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全部自解脱的走式。
“若坐无伪本来住,精华实义之坐式。”
我在安坐时,无有任何改造,于本来之境界中安住。我的坐式,是密法中最究竟、最精要的坐式。
“若食享用空性食,断除二取之食式。”
我在享用饮食时,唯独以空性为食,虽然在吃,但却毫无贪著,是断除能所二取的饮食之式。
“若饮痛饮念知泉,坚持不懈之饮式。”
我在喝水时,喝下的是正知正念的甘泉,采用的是坚持不懈、连续不断之饮式。
◎ 灌顶的基本道理
不仅如此,踏上密宗金刚乘道以后,对于所破誓言进行酬补令其清净,并且有资格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等一切道,令修行不出现障碍、不步入歧途,以及令功德资粮与日俱增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要依赖具德上师的能成熟之灌顶。
如颂云:“密宗未依灌顶无成就,犹如舟子手中无船桨。”修密宗的人不依赖灌顶,则不会获得成就,就像驾驶船只的人手里没有船桨,则无法航行一样。
又说:“未受灌顶无成就,沙子无法榨出油。”如果未得受灌顶则不会有成就,就像从沙子里榨不出油一样。
可见,在密宗金刚乘当中,上师的灌顶是非常重要的,一切悉地的来源都依靠灌顶。不过,即使经过了灌顶的一切形式,但是否就得到了灌顶呢?这一点需要考察。
● 灌顶的二因四缘
真实得受灌顶,要具足二因四缘,二因即相应因、俱生因。
一、相应因:受灌顶者自身诸根具足,风脉明点心等堪能,有听闻、接受等能力,也即自身的因缘必须具足。
二、俱生因:灌顶时所需的一切条件,像宝瓶、佛像、甘露等要具足,而且是经过具德上师开光及加持过的。
一般来讲,如果不观察合格与否,这两者都容易具足。但要具足四缘,相对比较困难,所谓四缘,即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
一、因缘:可以接受灌顶的法器,即具有信心及智慧的弟子。
二、增上缘:是指具相的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是最殊胜的誓言,在灌顶中,作为金刚上师,本法的所有念修一定要圆满。
三、所缘缘:具有殊胜能力的灌顶物、咒语、等持等,是所缘缘。这是弟子和上师都要具足的。
四、等无间缘:灌顶仪轨等这些次第,以前前为因,而生后后故,前前的为等无间缘。
灌顶,就是令你的相续成熟,有了将来显现智慧的能力。但灌顶以后,是否就是成就呢?还不是。真正要获得解脱,还要有窍诀,还要修行。
比如,我得到了金刚萨埵灌顶,此时是被允许进入这个坛城,我的相续也因此堪能修习;而下一步,就是要听受窍诀,修行金刚萨埵法门。这就是所谓“能成熟的灌顶、能解脱的窍诀。”因此,没有灌顶则不能进入,但得了灌顶却不修,也无法解脱。
● 基道果三种灌顶
如果从基、道、果上分,灌顶有三种:
一、在具有法相的金刚阿阇黎让我们进入坛城以后赐予灌顶,这叫做基灌顶。也就是我们平时在上师面前得受的灌顶。
二、依靠上师瑜伽,不观待他缘而自己得受四灌顶,这叫做道灌顶。就像前面讲的,莲师的身口意及心间发出四种光,融入自己的四处。
三、究竟果位(即十地末际)时,获得大光明或者深明无二灌顶,现前圆满正等觉,这叫做果灌顶。
在这三种灌顶中,就我们当前的修行来讲,果灌顶不太现实,而基灌顶的条件也不多,但道灌顶却可以常常修习。比如,在早上起床或晚上入睡前,就可以观修莲师放光,融入自己的身口意,以此得受道灌顶。这种道灌顶非常非常重要!只要经常修持,心相续就会变得调柔、堪能,所以一定要长期修。
◎ 上师瑜伽不可缺少
总之,上师瑜伽也具有清净刹土、圆满发愿、成熟自相续三种不可思议的甚深要诀。一般来说,在实修正行时,所有的前行法都不能弃之一旁,尤其是观修生圆次第、大圆满等时,依靠上师瑜伽法而得受道灌顶,是每一座开始必不可少的殊胜要诀。
按理来讲,上师瑜伽是前行法,修了上师瑜伽,才能修生圆次第、无上大圆满。但如果是一个信心十足、誓言清净又精进的修行人,那么仅仅依靠圆满修行这以上的正道(上师瑜伽等加行法),也可以不观待正行法门而往生到妙拂吉祥山。
◎ 一定要重视《前行》
不仅是这一引导,其实整部《前行》,都是一定要重视的。
丁三(传承上师简历)分三:一、如来密意传;二、持明表示传;三、补特伽罗耳传。
内三续之传承:传讲《大圆满前行》时,为了使听法者心生欢喜等,一般而言,上师都会详略适当讲述以内三续瑜伽为主佛法起源历史的传统。
在这里,也简明扼要地进行陈述:被一致共称的前译(宁玛派)内续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大圆满阿底约嘎的法脉流传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
戊一、如来密意传:
从初佛本师普贤如来无量大悲神变之中,显现诸佛的刹土、讲法圣境以及四身本师。本师在和自己无别的五身[ 五身:旧派密乘经典所说二十五果法之一类:法身、报身、化身、不变金刚身和现证菩提身。]任运持明、浩瀚如海不可思议的佛众眷属(也包括文殊、观音、普贤等诸大菩萨)前,虽然没有通过词句、表示的方式宣说诸法,但在无勤任运大悲自证智慧自相光明性中,却以无言的方式而宣讲,使诸位眷属(十方佛等)现前了无倒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二无别。
总之,所谓如来密意传,实际上是佛陀内部之间的一种交流或说智慧传递。对于无法如是传递的六道众生,则显现为六能仁,宣说相应法门进行度化。
特别对我们人类来说,贪心重的,佛陀为其宣讲了戒律;嗔心重的,宣讲慈悲心等大乘经藏;痴心重的,则宣讲对法(阿毗达磨)加以对治。可见,贪嗔痴不等、偏在一个上面的人,你不一定非要学密法,单学戒律,或者单学经、论就可以,而贪嗔痴都重,或说三者基本平等的,这种人最好学密法。
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学禅宗,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学密法,佛陀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个众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基,修行相应的法门。
以上我们以很简单的方式,对如来密意传作了了解。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