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3课著论五本由谁所造
《中观庄严论》由静命论师,也即菩提萨埵所造。而《中观庄严论释》则是由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的,其传讲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印度那烂陀寺诸位班智达的传统,以著论五本[ 著论五本,即由谁所造、为谁而著、属何范畴、全论内容、有何必要。]进行传讲。现在正在讲第一个问题,这部《中观庄严论》到底由谁所造的。
下面讲《三摩地王经》中对菩提萨埵的授记。
【此外,《三摩地王经》中也云:“末法浊世菩萨勇士者,护持如来教之此胜法,彼等吾子末时护正法,千万佛皆交付与彼等。”】
【可以明显看出,此经中已经完整地指出了“摩诃萨埵绕卡达”的全名,静命论师的尊名如果用梵语来读就是如此。】
【此处如若也同样读成“末法浊世摩诃萨埵者”就比较容易理解;而所谓的“绕卡达”可以解释为维生或护持。】
【因而,通过此名词也使所表达的意义一同显露出来了,因为(一句话)能引出直接之义、间接之义、言外之义等多种含义,这就是佛语的特点。】
【静命阿阇黎通过卓越的理证智慧(无误抉择)以上两部经的无垢意趣,进而开创了两大宗轨(合一之宗),由此可见,这两部经中授记的原因也在于此。】
静命论师通过其卓越的理证智慧,已经对《楞伽经》和《三摩地王经》两部大乘经典作了无误抉择,并且开创了中观和唯识合而为一的大乘宗轨。
【第一、智慧超群:】
前面从戒律清净、智慧超群、品行高尚三个方面,已经对静命论师作了简略介绍。接下来,详细介绍静命论师超群的智慧。
【关于众多经续中再三授记的这位开宗祖师独具特色的超胜功德,正如古大德所说:静命论师已抵达自他宗派波澜壮阔大海的彼岸,于圣者语自在(文殊菩萨)纯净无垢的莲蕊足下以头顶受。】
【并且在以前确凿可靠的史实中也曾看过有如是记载:这位阿阇黎生为东方匝霍国王的太子,年长以后在那烂陀寺说一切有部的亲教师智藏前出家为僧,法名为摩诃萨埵绕卡达。】
【(从此之后精进修学,)对所有明处全部通达无碍,成为那烂陀寺出类拔萃的亲教师,制胜一切外道辩论对手。自此,尊者不同凡响的智慧雄狮巨吼响彻云霄,名震天下,铺遍整个大地。】
【当时,南方有一位对婆罗门吠陀等所有外道典籍无所不知的人士,出奇地击败了内外道的全部辩论对手,结果谁也无法与之抗衡。这时此人心里不禁暗自思忖:现在我应当前往那烂陀寺,力争让亲教师静命一败涂地,这样一来,我在普天之下就无与伦比了。】
【当他(经过一番旅途的劳顿)最后来到静命论师的住处时,却不见尊者的踪影,只看到有一尊宛若纯金般闪闪发光的文殊菩萨像庄严端坐,于是他走出去向别人打听论师的下落,没想到人们都说亲教师就住在那儿,此人只好再度返回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尊者果真原地未动。他不由得大吃一惊,知道尊者已获得了殊胜本尊悉地,谁也不可能再辩得胜他,不由得生起极大信心,于是全然放弃了辩论的念头,恭恭敬敬顶戴其足,皈入佛门。】
【诸如此类,尊者智慧超群的奇迹实在是无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当尊者到达藏地之时,也曾经胸有成竹地亲口承认过自己的智慧,他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假设佛教内部或其他外道有谁想寻找较量的对手,那么在神变方面,可以说整个南赡部洲没有能比莲花生大士更胜一筹的了,非他莫属,因此可让那些人与他一决胜负;而在因明辩论的方面,如果与我唇枪舌剑一试高低,恐怕当今天下再没有比我更擅长的了,我足可力胜一切辩论对手,使他们一一皈入佛门,让国王您如愿以偿。”】
【这位大阿阇黎,开创了中观瑜伽行宗轨,在诸位班智达当中犹如胜幢之宝顶般昭彰显著,首屈一指。这以上只是对尊者智慧超群的事迹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而竭诚护持这位开宗祖师之自宗的大德也委实不乏其数,就拿印度圣地来说,有狮子贤论师、嘎玛拉西拉(即莲花戒论师)以及法友论师等等,另外在诸班智达中也是大有人在,佛智、圣解脱部、狮子贤、阿巴雅嘎绕等唯一抉择般若见解。】
【虽说在静命论师之前已有圣解脱等秉持瑜伽行中观的个别论师,然而真正建立切合外境不存在唯识法理之中观宗轨的开创者就是静命论师。关于这一点,是诸位大智者异口同声所认可的,而且凭据理证也完全可以成立,再者通过阅读印度诸大论师所著的论典也能了知。】
【因此,人们普遍共称:龙猛师徒是开创原本中观的鼻祖,月称论师是中观应成派的开创者,清辨论师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静命论师则是瑜伽行中观的开宗祖师。】
自续派和应成派还没有分开之前,所谓母中观的开创者是龙猛菩萨,对他的观点继续弘扬的是圣天菩萨。
中观应成派的开创者是月称论师,对其观点作解释的是寂天论师等。在月称论师的前面,佛护论师虽然解释了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但是他并没有以丰富的教理建立自宗、驳斥他方。所以,佛护论师不是应成派的创始者,月称论师才是应成派创始者的原因就在这里。
清辨论师既是中观自续派的创始人,也是经部中观的创始人。什么叫经部中观呢?抉择名言时,根据经部宗的观点,在外境存在的前提下安立宗派,所以称为经部中观。
静命论师是中观瑜伽派的创始人。虽然他属于中观自续派,但是在他前面,清辨论师已经开创了这一宗派。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