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8课著论五本全论内容经部宗
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总义部分当中,现在正在介绍外道观点。尽管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持顺世外道观点的人并不多,但在个别地方,持这种邪见的人还是相当多的。因此,大家应该想方设法断除自相续中的邪见和习气,这一点非常重要。
【显而易见,上述外道的这些观点全部是有实见。】
大家应该清楚,外道与内道之间,主要是从存不存在“我”这一概念进行区分的。对外道的观点进行区分则有360种,归纳来讲,其实所有常派和断派的各类外道,都不离开实有见、不离开我见。
【所有的常派一致认为我等是恒常实有的,而断见派也是同样,对现今现量所见的万事万物具有浓厚实执的同时顽固地认为此生灭尽一了百了,前世根本不会再结生到后世。】
不论是胜论派还是数论派,所有的这些常派,要么承许常有自在的我,要么承许常有的实物存在,始终不能离开恒常的实有。
而断见派顺世外道则认为:现今现量所见的万事万物应该是存在的,并对其具有非常浓厚的执著。
麦彭仁波切在下文也讲到:他们在俱生我见的铁板上,非常牢固地钉上了遍计我执的铁钉。这些人,无始以来的俱生我见本来就根深蒂固,再加上听闻具有邪分别念的外道上师的邪说,更增加了他们的我执分别念。于是,对万事万物产生了非常顽固的认识,认为这一期生命结束就可以一了百了。这些人根本不相信前世后世存在,在他们的心里面始终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死结。这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尤其与即生灌输的教育有密切关系。
【因此,尽管他们也将其中个别的法立为虚妄、迷惑性之法,但终究只是依赖有实法而安立的,】
虽然这些外道将其中个别的法安立为虚幻不实、如幻如梦或者称为世俗,尤其胜论外道和数论外道,他们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比喻。但归根结底,他们所建立的仍然是一种实有的法,与佛教所讲的如梦如幻的比喻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换句话说,一切世间道都仅仅是由与无始以来俱生无明相应的观现世的平庸分别心安立的,形形色色的观点虽然无边无际,可是都不可能超离实执的局限,】
总而言之,上述外道的观点,全部都是建立在无始以来的俱生无明和现在的观现世量[ 观现世量:未被迷乱现相所染污、无损害六根识面前显现的对境,也就是指凡夫人面前正确无误的见闻觉知。]的基础之上。
【就像胆病患者尽管见到海螺、明月、白银等各种各样的事物,但除了黄色以外别无所见一样。】
学习大乘般若空性的时候,应该具足内善知识和外善知识。内善知识就是指自己对空性的信心和大悲的习气;外善知识就是具有法相的大乘上师。作为一个真正的大乘修行人,如果具足这两种善知识,对空性法门一定会有证悟的机会,否则是非常困难的。
【因而,固执颠倒邪见的这些外道徒谁也无法堪忍无我的狮子巨吼声。】
【他们即便再如何分析真实、虚假的种种道理,也对实执这一根本无有任何损害,只能称作是相似的空性,而对二谛纯粹是一无所知、颠倒妄执。】
学习《中论》时也说过:如果不了知二谛,就根本不可能了达佛的真正密意。尤其外道和其他世间的学说,对二谛的真理一窍不通,因为他们根本不具足真正的理证智慧,没有抉择万事万物真相的有效工具。
【(接下来介绍佛教各派的宗义:)】
上述所讲的道理,希望大家再三地看,尤其应该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看一看:世间上如此众多的学说理论,全部归纳起来,究竟有哪一种观点可以超越中观的观点?这时,自己真正会对中观法门生起真实无伪、不被他夺的定解。
【远远胜过世间道的自宗内道佛教之中,也因为对二谛之义的大概了达与如实证悟的不同而层层递进。】
而在佛教当中,由于对二谛的认识不同,也有大概了达和真实证悟的差别。大概了达的,比如经部宗和有部宗;真正证悟的,可以说是唯识宗和中观宗。其中,下下的观点不能超越上上的观点,上上的观点完全超越了下下的观点,就像寂天论师《智慧品》所讲的一样[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云: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其中有实二宗内部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实际上均是如此承认的:经过摧毁与分析可以抛弃执著之心的粗大诸法为世俗谛;】
什么叫做世俗谛和胜义谛?他们对二谛是如此承许的:对于某一法,经过分析以后,把粗大的法完全抛弃而再不能趋入的,叫做胜义谛;还能趋入的,则称为世俗谛。或者说瓶子,用铁锤将它摧毁时,还能摧毁的叫做世俗谛;实在不能摧毁,已经到了最小的微尘,就叫做胜义谛。《俱舍论》第六品一开始就讲了二谛的概念[ 《俱舍论·第六分别圣道品》云:毁彼以慧析他法,则心识不趋入彼,犹如瓶水为世俗,除此具有为胜义。]。
【而无法舍弃的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无情法在胜义中必然是存在的。】
用铁锤来摧毁瓶子,当它已经成为最细微的法,细微到再也无法用铁锤来摧毁;或者某一法,以自己的心再也无法对其进行分析。这时,从时间角度称为无分刹那,从外境角度则是无分微尘。他们认为:无法舍弃的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无情法,这两个极微一定要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胜义谛。
【他们觉得:假设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也不存在,那么所有的这些粗大无情物与心识显然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这样一来,如是显现的万法也就不合情理了,如同无有毛线的氆氇一般。】
他们认为:无分刹那的心识应该存在,如果这一无分心识不存在,一切粗大的分别念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山王大地等万事万物的来源,应该是无分微尘,如果这一无分微尘不存在,就不可能形成世间粗大的物质。所谓的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如果不存在,就像空中鲜花一样,一切万法都会出现无因生的过失。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