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纪巴大师大手印开示:第八篇

作者:大树 分类: 般若专区 发布于:2025-11-6 11:22 ė3次浏览 60条评论

梅纪巴大师在这里一再的强调,观察你的心,我们要明白心是怎么一回事。是“我”在诠释着世界。我把世界的所有现象都纳入自己的参考系中,一切都是根据“我”所显现的。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根据“我”而展现的,而不是如其本来的样子。比如那朵花的例子,我们看着那朵花,这本来只是一朵简单的花,没有为我们的念头提供任何落脚点。然而我们可能会说,这是朵美丽的花。当你有了“美丽的花”的概念时,你就会想要多看一会儿。如果是朵腐烂的花,或者它已经凋谢,也许养花的水已经变质,闻起来很臭,你可能就会觉得,还是算了。但如果它是一朵“美丽的花”,我们就会更仔细地看。然后我们会说,看看那些花瓣,太漂亮了,等等。我们在告诉自己这朵花它是什么。

如果你观察自己的思维,你会看到你在创造自己的世界时头脑有多么活跃。你不断地添加信息。比如我们去艺术展,当买门票的时候,会给你一个电子导览器,导览器会向你介绍这幅画作的内容,其实欣赏画作并不需要知道这些信息。关于画作的介绍永远不会让你真正的欣赏画作本身。通过电子导览器来欣赏画作,你的感知会被概念填满,比如这幅画的作者是哪里人,他爱过谁,等等。这真的有助于我们欣赏这幅画吗?我们对知识上瘾,然后将我们了解的知识视为对象固有的东西。我们可能会多次提到这个观点,因为我们很难意识到我所看到的是“我”的投射。

如其所是的看:经验的直接性、即时性

如果我们想要看到世界的真实面貌,我们需要避免被主观的心理因素所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止的练习的原因,当我们陷入一个观念中时,我们会被带走,进入那个观念的世界。比如,止的练习中,我们本来决定要专注于我的鼻孔中的呼吸,但我们没有做到,而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我们的心思去了哪里呢?所以当你看一幅画并记住,“哦,是的!那位艺术家童年非常艰难” 等等信息时,你已经去了另一个地方。你还在这里,你的身体在这里,你正在看着这幅画,但你已经分心了。你的分心好像为这幅画增添了价值。表面上你正在了解这幅画,但实际上你正在扭曲这幅画。你正在改变这幅画本来的样子。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些额外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大手印翻译为“广大境(无垠的开放,the great openness )”的原因。

“广大境(无垠的开放,the great openness )”指的是没有被预设的状态。没有事先形成,没有立场,没有偏见,没有倾向。它没有预先形成,没有预先占据。它只是敞开的。因此,如果你去看一个展览,在呼气的时候放松,并且敞开心扉去欣赏画作。这时,画作的本来样子就能展现开来,你不是要做侦探,调查这幅画的来龙去脉,你只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去看,你只是看到即可,你实际看到的是光线从窗户或灯照着画作并被吸收或反射形成的光团,这团光进入你的眼中。一幅画是光的交织,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如果你非常敞开,它会直接进入你的内心。

所以,当你全然的欣赏画作时,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

如果朋友问你展览怎么样?你只需要说:“太棒了。你应该去看看”,这是最好的回答。如果我告诉你关于展览的事情,对你的观赏没什么帮助。我只是给了你一些空洞的概念。你必须在那里,自己去接受画作要传达给你的信息,接受意味着在不知道对象是什么的情况下,向对象保持敞开。当然,这意味着我的心是赤裸的,我没有被我的知识、记忆、技能、经验所占据,我只是敞开的。即使你对艺术了解很多,如果你能在看到新画作时放下那些知识,那么你真的会看到一些东西。

我们都应该是鲜活的,然后是赤裸的。但经验的积累就像疤痕组织一样,它会变得越来越厚,然后使我们变得麻木。因为现在我对这位画家了解很多,我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看待它。你还记得第一次听一首歌的感觉吗?现在当你听到它时,你有这首歌和你的联想。我如何将联想排除?如何使它保持新鲜和原来的样子?

当你看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真实物体时,看似的永久性和坚固性成为你积累经验和记忆等的基础。当我告诉人们我来自苏格兰时,他们经常会分享他们对苏格兰的印象,但我感受到的苏格兰与他们的不同。我们的感知总是经过中介的加工,即使我看着你,这也是一个关于“我们”而不仅仅是“我”看着“你”的体验。

从感知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一个“我们”,你对我而言,我有的只是你在我心里的印象,你对你自己的印象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无法接触到你对自己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能获得的只是你给我的印象,这相当有意思。你可以和某人在一起十年、二十年,你所拥有的只是他在你心里的印象,每个人在自己心里的样子别人不会知道。当然,他们在自己心里的样子也一直在变化和流动。当我们审视自己时,我们会说,那就是我。在瞬息万变的时刻,我如何能向你提供真实的自我描述?当各种各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时,我如何向你描述我/我的生活?

我们有作为经验的“我”,作为现象的“我”,作为我生活中的显现的“我”。还有我对自己的概念,我对自己的形象,这也与你对“我”的形象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新鲜感始终存在,但往往难以言喻。

我们会把当下的显现和已有的经验框架交杂起来。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与直接的当下越来越远。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