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92课——下士道业因果黑业果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24-1-3 11:45 ė115次浏览 60条评论

子二、引发一切善乐所有根本深忍信中分四:一、思总业果  二、思别业果  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四、深信业果之总结

丑一、思总业果分二:一、正明思总之理  二、分别思惟

寅二、分别思惟分二:一、显十业道而为上首  二、抉择业果

卯二、抉择业果分三:一、显示黑业果  二、白业果  三、业余差别

辰一、显示黑业果分三:一、正显示黑业道  二、轻重差别  三、此等之果

巳三、此等之果分三:一、异熟果  二、等流果  三、增上果

午一、异熟果

【第三,其果分三:异熟果者,谓十业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说,此中上品杀生等十,一一能感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饿鬼;下十,一一能感旁生。《十地经》说,中下二果与此相违。】

首先,对十黑业道分品。每种黑业都可以按照事和贪嗔痴的上、中、下品,而分成上品、中品、下品。因为业有三品,因此所感召的异熟果也有地狱、饿鬼、旁生三种。按《本地分》所说:“于杀生亲近修习多修习故,于那落迦中受异熟果,如于杀生如是,于余不善业道亦尔。”(由于对杀生亲近修习、多多串习的缘故,而在地狱中感受异熟果。杀生是这样,其余九种不善业道也是如此。)总而言之,以上品的杀生等十黑业一一都能感生地狱,以中品的十黑业一一能感生饿鬼,以下品的十黑业一一能感旁生。《十地经》所说中、下品业的感果情况与此相违,即:中品十黑业感生旁生,下品十黑业感生饿鬼。

午二、等流果分二:一、领受等流果  二、造作等流果

等流果,包括造作等流果和领受等流果。《入阿毗达磨论》说:“同类遍行因,得等流果。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果即等流,名等流果。”(果和因相似,所以叫“等”。果是从因出生,所以又叫“流”。果是从相似因所流,所以叫“等流果”。)

未一、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者,谓出恶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贪嗔痴三,上品猛利。】

领受等流果,按《本地分》所说,是指以黑业力堕入恶趣,受果穷尽之后,脱生为人时,仍然要按十黑业的自性,依次领受相应的果报,即:以杀生业会感得寿量短促;以不与取业会感得资财匮乏;以邪淫业会感得妻不贞良;以妄语业会感得多遭诽谤;以离间语业会感得亲友乖离;以粗恶语业会感得闻违意声,即常常听到不悦意的恶声;以绮语业会感得言不威肃,即说话没有威德力;以贪、嗔、邪见会感得贪嗔痴上品猛利,即以贪欲业会增上猛利贪欲,以嗔恚业会增上猛利嗔恚,以邪见业会增上猛利愚痴。

【《谛者品》及《十地经》中,于其一一说二二果,谓:设生人中,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资财匮乏与他共财,眷属不调或非可信妻、有匹偶,多遭诽谤、受他欺诳,眷属不和、眷属鄙恶,闻违意声、语成斗端,语不尊严或非堪受无定辩才,贪欲重大、不知喜足,寻求无利或不求利,损害于他或遭他害,见解恶鄙、谄诳为性。】

《谛者品》、《十地经》中说得更为具体,对每种黑业都宣说了两种领受等流果。

总而言之,若能以业果正见摄持自心,被打、被骂、受害等遭遇违缘的时候,都是“只认自己错,不见他人非”,对一切逆境都是欢喜顺受,便能消尽恶业,因此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也教导我们这样观想:既然已经了知以领受苦报可以消尽往昔恶业的果报,为什么还要嗔他而引生未来受苦的种子呢?像这些世俗修法的核心就是业果正见。大成就者持明无畏洲说:“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

未二、造作等流果

【诸先尊长说: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是造作等流果。前所说者,是领受等流果。】

过去的大德上师说:纵然转生为人,仍然喜爱杀生等事,这是造作等流果。前面《十地经》等所说的是领受等流果。造作等流果,是因等流,即造作的等流;领受等流果是果等流,即受果的等流。

从黑业来说,十种黑业就有十种造作等流。譬如:从小喜欢杀生,见到苍蝇、蚂蚁就想拍死它们,这是杀生的造作等流果;经商时,起心动念就想骗取别人的钱财,这是欺诈不与取的造作等流果;还有不由自主地说妄语、绮语、粗恶语等等,都是造作等流果。如果不能纠正这些造作的方式,修行就不会进步。因为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对某种恶的造作,在反省之后能将它改正,这就杜绝了一种堕落恶趣的因缘;对某种善的造作,能再再地串习培养,就会积累一种善趣或解脱的因缘。所谓断恶行善,就是在这个造作上断、行,实际上就是除习气、改习惯的过程。

我们的心念、语言,总是习惯性地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对此如果不能认识而加以遮止,往后就总会在那个地方造业,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它会不断恶性循环,一百世、一千世乃至无量世都会这样流转。明白业的造作等流规律之后,我们就会畏惧,因为,即使只是一点恶习,如果不改正,就会永远重复、相续下去,就像不戒除饮酒的习惯,天天都会想喝。所以,以修行来说,处处都要改正习气毛病,处处都要熏习良好行为,以此来衡量,造作等流果的修学确实极其广大。所谓修行,就是要先破一切引生恶趣的造作方式,再破一切流转轮回的造作方式,再破一切小乘自了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成佛。因此,其中有很深细的检点、修行要做。

午三、增上果

【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

增上果,主要是成熟在外器世界上的果报。因为有情行持不善业,以业力增上的缘故,便感得外器世界衰败不悦意。以下一一说明:

【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便中夭。】

以杀生的恶业,能感召外界器世间一切饮食、药物、果实等都缺少光泽,这一切外法的势力、功能、威力都很微劣,即使食用也难以消化,反而生长疾病。由这些因缘,导致无量有情寿命还没有圆满就中途夭折。

【不与取者,谓众果鲜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果多干枯及全无果。】

不与取是夺人所有,以这种恶业会感得外境的衰败。从数量上来说,果实结果很少;从成熟上来说,果实难以滋长成熟,即便结果也多数变坏、果实不贞实,或因天时不调,遭逢旱涝之灾,而使果实多数干枯或根本不能结果。

【欲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

欲邪行的业染污、不自在,所以感得转生的环境也是很不清洁,有许多粪便污秽、泥粪不干净,发出恶臭味,或者环境狭窄压抑,很不舒适,或者有许多不悦意的地方。

【虚妄语者,谓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不相谐偶,多相欺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农作航运等事业不会发达兴盛。譬如同样一块田地,前面主人有很好的收成,后面换了一位有妄语业障的主人耕种,庄稼就长不好。行船也是如此,前面船夫行船时有很多人坐,若换成后者开船,生意就会败落。“不相谐偶”: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一切和谐、兴盛本来都是来自真诚心,而妄语是不真诚,因妄语的业感,导致农作耕耘、行船商业不会兴盛,人和人之间很难谐调、合作。人们因为妄语业的障碍,彼此没有信任感,互相欺骗,即使只有三个人在一起都无法合作,无法真诚地交流,世界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

【离间语者,谓其地处丘坑间隔,险阻难行,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离间语的业相,是使人关系破裂,人与人之间乖离不相通,矛盾重重,因此感得器世间处处不通畅,外境上显现有山丘坑坎、有山河的阻碍,路很难行走,世间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

【粗恶语者,谓其地所多诸株杌,刺石砾瓦,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流泉涌,干地卤田,丘陵坑险,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粗恶语的相,是刺伤他人、内心无有慈悲,以此所变现的器世界:大地有许多枯木、荆棘、瓦石、砂砾,处处都是令人不悦意的景象,伤人损人。环境总体的相是枯槁、不滋润,没有池塘、河流、涌泉,地面龟裂或者成为盐碱之地,到处都是丘陵、坑险,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

【诸绮语者,谓诸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实,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绮语的特征,是语言没有实义。我们常常认为说绮语不会有后果,这是一种断见。如果人类的绮语增盛,世界就没有实质性的法。因为绮语充满的缘故,只有包装,没有实质,这就是虚假。

【贪欲心者,谓一切盛事,经历一一年时月日,渐渐衰微,惟减无增。】

由于贪欲增盛的缘故,世上所有圆满、兴盛的事物,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走向衰微,只有损减,没有增盛。所以,衰败来自于贪婪,兴盛来自于无私。如果人民增上贪欲,国家将会走向衰败;相反,人民若能少欲知足、勤俭节约,国家才会真正走向富强。

【嗔恚心者,谓多〔3〕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狮子虎等,蟒蛇蝮蝎,蚰蜒百足,毒暴药叉,诸恶贼等。】

嗔恚是想要伤害对方的一种恶心。如果嗔恚增盛,自然界就会失去祥和,戾气增上便会出现许多恶相。以灾难来说,瘟疫流行,洪水、台风、大火、地震等自然灾害会频繁出现;以人类来说,会出现许多怨敌、恐怖、暴力活动或者恶贼(强盗),社会中人心惶惶,没有安全感,随时面临被凶杀、抢劫的危险;以旁生界来说,会出现大量狮子、老虎、蟒蛇、毒蛇、蝎子、蚰蜒、百足等等猛兽毒虫;以非人来说,会有许多毒暴的夜叉等等。这些都是由嗔恚心变现的恶相。

【诸邪见者,谓器世间所有第一胜妙生源悉皆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苦恼物乍似安乐,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

“第一胜妙生源”是指宝物之源,即黄金、宝石等矿藏。“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对应来说,将会没有从轮回痛苦之中脱离的安居之处,没有从善趣某些损害之中得到救护的救护之处,没有从业惑中脱离的皈依之处。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