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40课净治弟子品

作者:大树 分类: 中观专区 发布于:2024-1-8 10:46 ė105次浏览 60条评论

前面已经学习了以证悟甚深空性来对治烦恼的巨大意义,接下来要学习的是进入空性道的次第。

戊二、明入彼道之次第分三:一、明入甚深义道之次第;二、明失坏道次第之过患;三、以彼理明权实二教之大义。

在这一科里,圣天菩萨阐明进入甚深空性道的次第。首先阐明修行甚深空性道的次第;其次阐明违反空性道次第的过患;最后以甚深空性道次第之理,来阐明权实二教的巨大意义。

己一、明入甚深义道之次第分三:一、教诫入殊胜道甚深义;二、明入彼道之次第;三、最胜深道断证之体性。

圣天菩萨在这一科从三个方面来阐明修甚深空性道的次第。首先是教诫修行者应该修行殊胜的空性之道;其次阐明修行空性道的次第;最后阐明最殊胜的空性甚深道的断证体性。

庚一、教诫入殊胜道甚深义

设问:既然要证得大涅槃必须依靠空性法,那导师佛陀为什么还要说布施等法呢?

答:

为下根说施,为中根说戒,

为上说寂灭,常应修上者。

【颂文直解】

在三种福业中,如来为还没有成熟戒性、修性根器的下根者说布施;为已住于布施,但未入修的中根者说戒;为已住于布施与戒的上根者说修寂灭分别的空性道。因此,应当恒时作上根的修行。

那么空性道的次第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圣天菩萨就来讲这个问题。

庚二、明入彼道之次第

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

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颂文直解】

三士道的次第是这样的:首先是入共下士道,遣除非福的不善;中间是入共中士道,对于坏聚之五蕴遣除我执;最后是入上士道,遣除一切边执戏论之见,证悟一切法的无我空性。了知这样的次第的人,即是通达圣教的智者。

庚三、最胜深道断证之体性分二:一、证德圆见法无我之理;二、断德断所知障之理。

圣天菩萨从证德与断德两个方面,来分析最殊胜的甚深空性道的体性。

辛一、证德圆见法无我之理

甚深空性最后证得的是什么呢?就是圆满见到了诸法无我。

设问:前面说“后遮一切见”,即如果有一个法的执著还未断除,就不能证得涅槃,但问题是法的数量那么多,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以及有情世间的十法界,数量都是无限的。如果都要一个个的去断除执著,这怎么可能断除得了,这样怎么能证得究竟的涅槃呢?

答:

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

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颂文直解】

经中说:见到一个法的空性,即已见到了一切法的空性,因为一法的空性,即是一切法的空性。

知道了甚深空性道所证到的境界,下面来看甚深空性道断除的是什么?

辛二、断德断所知障之理

烦恼障是大小乘修法的共同所断,那么大乘甚深空性道不共的所断就是所知障。

设问:既然一切法都是空的,对于一切法的爱著都需要断除,那么世尊为什么还对积累福德资粮作赞叹呢?

答:

为乐天趣者,如来说爱法,

为求解脱者,呵彼况余事。

【难词释义】

爱法:即爱著人天善法。

【颂文直解】

为那些欲求人天善趣的人,如来说要爱著善法。如经中说:“当作诸福德,未作者将苦,已作福德者,此后世将喜。”然而,对于希求殊胜解脱果位的人,如来却呵斥他们对人天善法的爱著,那更何况是对其余的非福业呢?

这以上阐明了甚深空性道的次第,那么如果不遵循这样的道次第,会有什么后果呢?

己二、明失坏道次第之过患

求福者随时,非皆说空性,

良药不对症,岂非反成毒。

【颂文直解】

对于求福之人,不能不加观察地在任何时候都宣说甚深的空性。就像不知道病人的病因,就胡乱地将不对症的药给了病人,这些药不是反而变成毒了吗?

那么为什么对于心相续暂时还没有成熟的人,不能讲甚深的空性呢?下面圣天菩萨来讲这个原因。

如对蔑栗车,余言不能摄,

世间未通达,不能摄世间。

【难词释义】

蔑栗车:是指具有邪见的边地人。

世间:第一个世间是指世间名言的法;第二个世间是指世间人。

【颂文直解】

譬如对于不懂任何其他语言的边地人,除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之外,难以用其他的语言去引导他们。同样地,在世间人对世间名言的法尚未通达时,就直接为他们讲胜义空性,也是无法摄受他们的。

根据上面讲的甚深空性道次第的道理,圣天菩萨接下来进一步阐述权实二教的巨大意义。

己三、以彼理明权实二教之大义

有无及二俱,亦说二俱非,

由病增上故,宁非皆成药。

【难词释义】

增上:这里是力的意思。

【颂文直解】

因此,世尊以方便摄受世间众生。首先转了初转的四谛法轮,为了对治断灭见,而说了一切法有;其次转了二转的无相法轮,为了断除实执,宣说了从色直到一切智之间的无——空性;最后,转了三转的善加辨别法轮,对大乘唯识种性者,为了断除二俱见,说了依他起有、遍计所执无,以及对于胜乘中观种性者,为了断除一切的戏论,宣说了二俱非。如是佛所说的权实二教——一切了不了义法门,全都是摄受所化的方便。譬如由种种病的力的缘故,一切事物不都可以作为药吗?真正的良医,可以根据众生不同的病,可以把手头的东西都用作良药。

前面讲完证悟空性的巨大意义,和进入空性道的次第,接下来讲空性法门的利益。

戊三、明如是得入之果利分二:一、正明;二、余义。

己一、正明

真见得胜位,略见生善趣,

智者常发心,思惟内体性。

【颂文直解】

于如上的道次第如理进入后,如果真实见到了甚深、究竟的空性,就能获得究竟的胜位,即一切利乐来源的殊胜涅槃果;如果以世间的闻思修智慧,稍许见到缘起生的话,就会对因果生起深信,并积累福德而生人天的善趣。因此,智者应当恒常发起精进,思惟内的体性——万法究竟的大空。

接下来补充说明空性法门的殊胜性。

己二、余义分二:一、正说;二、附说。

庚一、正说

设问:如果今生通过思惟内的体性,而了知了空性的真实性,但是没有证得涅槃的话,这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答:

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

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颂文直解】

了知了一切法空的真实性后,假如此生未得涅槃的话,后世将不需功用而必定获得涅槃。就像有些有漏的业,今生虽然未成熟,但必定将成为顺后受业一样。

接下来要遣除的是对上一个偈颂的疑问。

庚二、附说

设问:既然已经了知了真实性,为什么今生还得不到解脱呢?

答:

如想所作事,成者极稀少,

此非无涅槃,诸行解脱得。

【难词释义】

行:此处是加功用行的意思,指内具足对大空的如理作意,外如法亲近大乘的善知识。

【颂文直解】

犹如心想事成者很少,涅槃就更难了。但是在此世间中,并非没有人获得涅槃,只要加功用行,把内外因缘聚合一起,涅槃就能够得到。

丙三、所说摄义

设问:贪等烦恼非常深重,从无始以来就开始积聚了,串习的时间那么漫长,怎么能够断除得了呢?

答:

闻说身无德,贪爱不久住,

此道岂不能,永尽一切惑。

【颂文直解】

根据上面所说之理,当听闻了身体的种种缺陷,没有任何功德后,对身体的贪爱等烦恼就不会久住。同样,依照此道次第的方便,也不是可以永远断尽一切烦恼吗?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