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课程内容概要(下)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14-12-7 15:32 ė3496次浏览 60条评论
 

五、略说分类

全论共分为十品,按照大乘三殊胜(在《离幸福很近——三殊胜》有详细讲解),第一品为前行发心殊胜,第二至九品正行无缘殊胜,第十品后行回向殊胜。

按照华智仁波切(宁玛自宗的传承祖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作者)的科判,整论分为三个部分,可以归纳为一个偈颂(是本论的偈颂,也是课前必念的《发心仪轨》的内容):

“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

按照上面偈颂来分:

第一至三品宣讲了“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其中第一品宣讲了“菩提心妙宝”,主要从生起菩提心的功德上来讲的,第二品宣讲了通过七支供来净化自相续,第三品宣讲了如何受持菩提心;

第四至六品宣讲了“已生勿退失”,其中第四品宣讲守护菩提心的学处,第五品宣讲护持处的根本是护心,护心的根本是有正知正念,第六品宣讲断除摧毁功德最大的障碍:嗔恨,当修安忍;

第七至九品宣讲了“辗转益增长”;其中第七品宣讲了应当精进证悟菩提,第八品宣讲应当舍弃世俗和妄念,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持世俗的菩提心;第九品宣讲空性正理,修持胜义菩提心;

第十品回向善根。

按照“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作用来讲,第八品《静虑品》断除贪心,第六品《安忍》断除嗔恨心,第九品《智慧品》断除愚痴之心。

六、广说论义

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宣说了菩提心的功德,使用大家生起发菩提心的意乐。

第二品《忏悔罪业》宣说受持菩提心的前行,相当于准备工作,主要是通过七支供的方法净化自已的相续,也就是积累资粮,净除障碍。

第三品《受持菩提心》宣讲了如何受持菩提心,前面净化自相续后,让我们发起利他之心,生起了菩提心之后进而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前三品,通过了解菩提的利益,净化自相续,之后,让我们圆满的获得了珍贵的妙宝:菩提心。

第四品《不放逸》宣讲了菩提心的学处,既然已经得到十分珍贵难得的菩提心,应该时时精勤的守护她,不能丢失。主要从三方面讲解:一、不能舍弃菩提心的道理和舍弃的过患,所以教戒我们不能舍弃;二、讲解了暇满人身的难得,未得的过患和得到后不好好利用的过患;三、认识烦恼的过患,从而生起要断除烦恼的意乐,最后断除后而生欢喜之心。

第五品《正知正念》宣讲了护戒之方便法:护心,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本品是为了更好的修行不放逸而继续宣说的。分为两个部分:一、先宣说护心的理由和方法,然后从护心的功能角度来教戒我们要精勤的守护自己的内心;二、而守护内心的最方便的方法是护持正知正念。主要从未护持正知正念的过患,让我们生起护持之心,然后教授给我们护持之方法。

第四、五品主要从戒律的角度来宣说的,不能忘失菩提心。

第六品《安忍》宣讲了毁坏菩提心最大的凶手:嗔哏心。开篇就告诉我们,一刹那的嗔恨心就能摧毁我们百千万所积聚的福报功德,同时告诉我们所有罪恶中最大的莫过于嗔恨,而且所有的修行中最难行的莫过修安忍。分为两个部分来讲解:一、先从嗔恨的过患和修安忍之功德,让我们生起修习安忍法的意乐;二、讲解修改安忍的方法。修习的主要对象对是我自己、我的亲友和我的怨敌,产生嗔恨的根本原因是强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和阻扰我想做的事情,详细说是对我和我的亲友造四种不悦意的对境,分别是让我们经历痛苦、遭到轻蔑、闻受粗语、闻受鄙语。如果是对于怨敌则刚好相反。主要断除我们以上一些情况的颠倒之心,修习安忍从而断除嗔恨。

本品从修行的角度十分重要,特别是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索达吉堪布也说过,有很多上师会专门的传讲《安忍品》。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安忍”部分的内容大部分引用此品内容。

第七品《精进》宣讲了修习安忍之后,应该精进的修习菩提之行,就像大海中的帆船没有风的话,是无法航行的。主要讲了断除精进的违品“懒惰”和修习精进的助缘。有三种懒惰需要断除:同恶懒惰、耽恶事懒惰和自轻凌懒惰。有四种助缘需要修习:信解、自信、欢喜和喜舍。最后教戒我们恒时的不放逸和具备正知正念,心怀欢喜之心精进修行。

本品承上启下,为前面修持戒律和安忍起到再次提醒敦促的作用,为后面的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起到了一个好的开始。

第八品《静虑品》宣讲了通过禅定的方式修持菩提心,先通过舍弃世俗和断除妄念的方式修持寂止,分别讲了舍弃世俗的功德和过患,广说了于妙欲处生起厌烦和于静处生成欢喜的道理。让我们的心远离所有的尘缘烦恼,熄灭所有的杂分别念,开始观修世俗菩提心。本品宣说了修“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的方法,也即是胜观。先讲解能够生起众生平等之心,也应当生起平等之心。后面在自他平等的基础上,很容易修习自他相换。

本品宣讲的寂止和胜观,主要以座上观修为主,第一次接触的师兄会有些不清楚。关于观修引导的讲解可以参考益西彭措堪布传讲的《静心法要》。也可以提前看一下《前行》的观修部分的内容,索达吉堪布有详细的讲解。

关于观修定解方面,参考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要理解禅定深层次的含义可以参考《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部分内容,不过暂时无上师的讲解。

第九品《智慧品》宣讲了佛陀第二转法轮的中观空性,也是接第八品修世俗菩提心之后开始修胜义菩提心,并且《入行论》寂天菩萨是中观应成派的大成就者,所以第九品《般若品》直接抉择了中观最究竟的见解,详细宣讲了生起智慧的因和生起智慧所得的果。

首先通过抉择二谛(胜义谛和世俗谛),了知世俗中如梦如幻,而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如果不了解二谛,则很难趋入般若的境界,而耽着单有或者单空,不能现空双运;

中间通过破除了数论外道和胜论外道的观点,建立人无我并遣除了业果无用和悲心无义的疑虑,再通过四念住(身、受、心、法念住)来抉择万法也是不生不灭的大空性,即法无我。

最后从能立和能害的角度破除了对心和境的实执的贪着。破除对一切万法的执着而证悟空性。

本品讲解无我空性,相对比较难学,建议大家参考其他论著。例如益西彭措堪布传讲的《抉择二无我》、《醒梦辩论歌》、《净水如意宝》、《辨答日光论》,比较简短且容易入门。再有精力的可以学习一下《中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中观庄严论》等中观方面的论著。

第八品和第九品着重宣讲了如何修行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相关的窍决可以参考噶当派的恰卡瓦尊者的《修心七要》,索达吉堪布在传讲时候也说:“在《修心七要》当中,包含了大乘佛法的所有精华——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的修法。”

第十品《回向品》宣讲了将本论的一切善根回向。回向可以令我们所做的善法不被毁坏,回向可让自他得到利益和安乐。

针对很多人认为《前行》才是实修法的问题,索达吉堪布在很多地方再再强调过,《入行论》并不是简单的闻思的法,而是真真正正的修行之法。针对《入行论》整部论的修行,可以参考华智仁波切的《璀璨日——入行论之修行次第》,不过暂时没有上师的讲解。

七、总结补充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通过六度的方式宣讲了生起菩提心和增上的方法。生起无上菩提之后,通过念佛修行才能往生西方净土。就如佛在《无量寿经》中讲的那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而且由于其他许多论著引用的特别并且《智慧品》所讲的是显宗中观的最高见解,所以圆满学习《入行论》对于以后学习如《广论》等其他的论著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学习甚深中观空性等难以理解的论著也会有相当大的益处。

最后,补充一下本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之间的关系:

《菩提道次第广论》系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即五部大论的般若),别依阿底峡尊者之《菩提道矩论》而造。因此论将一切经论皆摄为众生成佛的支分,并遍摄龙猛(甚深见派,中观空性)、无著(广大行派,弥勒五论)二大流派之教授,故极为殊胜。

《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具足的四种殊胜可以圆满解决以下四类问题:

1、通达一切胜教无违殊胜

我们大乘人,只要学大乘经就可以了,何必学小乘诸经论呢? 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成佛,何必学其它的呢? 学多了反而增加所知障,阻碍成佛。

2、一切胜言现为教授殊胜

即使学了很多经论、亦不知如何起修者,反而另外探求修法。说明彼根本没有将经论学通。学了几十年教典, 真正起修时,竟不知从何下手。

3、易于获得圣者密意殊胜

诸大经论虽然是最殊胜的教授,但是我们初机学人,如果不依止善知识,不但不能依而修学,反而容易错解经义。

4、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

妄执一部分佛法是成佛的方便,一部分佛法是成佛的障碍,而起是非好恶、大小显密之分判,认为菩萨应该学这个经,不应学那部经,学密法的人不需学显教,此等皆是谤法。

此论最大特点:总摄三士道一切根机凡夫众生,它将一切经论教授编排为一贯次第,只要修此一法,便等于遍修一切法门。

《入行论》为《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上士道部分的教授,而《菩提道次第广论》又圆满宣讲了五部大论之一的《现观庄严论》的内容。我们知道《现观》为般若隐义部分的教授,相比显义的《中论》、《入中论》更为重要,也更难以理解。但宗喀巴大师以简单文字开显其全部含义。

并且与宁玛自宗的《大车疏》和《前行》相互补充,其上士道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入行论》重要补充,特别“奢摩他”和“毗婆舍那”部分对于《入行论》第八、九品尤为重要。

八、附录(菩提学会主要课程)

个人分别念将一些上师的主要论著进行简单的分类,共计50部左右论著,全部为显宗方面,方便闻思修行。

基础课学习(约12部)

《亲友书》、《佛子行》、《二规教言论》、《三主要道》、《四法宝鬘论》、《胜利道歌》、《怀业时语》、《自我教言》、《随念三宝经》、《四法印》、《普贤行愿品解记》、《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闻思见解为主(约18部)

《三戒要解》、《定解宝灯论》、《抉择二无我》、《醒梦辩论歌》、《净水如意宝》、《辨答日光论》、《般若摄颂浅释》、《俱舍论》、《解义慧剑》、《量理宝藏论》、《中论》、《入中论》、《中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宝性论》

修行窍诀为主(约20部)

《入行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备忘录》、《大圆满心性休息》、《精要明镜》、《中观四百论》、《静心法要》、《修心七要》、《净土教言》、《藏传净土法》、净土五经讲记系列(索达吉堪布和益西彭措堪布均讲过净土五经)

以上列出菩提学会的部分学习课程,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和益西彭措堪布已经圆满传讲。相关法本和传承(音频或视频)可以从的两位堪布官方网站下载: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显密佛网:http://www.xianmifw.com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现阶段的闻思总结,除了引用教证的以外均为个人分别念的显现,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及时的批评指正,以期在大家的帮助下能在学修上能够更进一步。

                                    李树江 (省二院入行论组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用于小组共修学习)

    

        返回阅读请点击链接:《入行论》课程内容概要(上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