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110课——中士道思惟别苦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24-5-8 8:11 ė106次浏览 60条评论

以上宣说了三苦、六苦、八苦,这是通于六道的总苦。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分二: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  二、正修苦谛

辰二、正修苦谛分三:一、思惟生死总苦二、思惟别苦  三、摄义

巳二、思惟别苦分三:一、思惟人间之苦  二、思惟非天之苦  三、思惟天人之苦

【第二,思惟别苦有六。】

即思惟六趣每一趣当中各别特有的痛苦。

【三恶趣苦,已如前说。】

三恶趣的痛苦,在前面下士道中已经宣说,应如是思惟。

午一、思惟人间之苦

【人苦者,谓饥渴、寒热不可意触、追求劳苦,复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当知。】

人间的痛苦,有饥饿、干渴之苦,有寒热不适造成的痛苦,即因为过寒过热所引起的苦受,有追求生活的辛劳之苦,还有生老病死等七种痛苦。应当按前面所说的八苦、三苦等那样去了知。

【又如《资粮论》云:“恶趣苦无余,人中亦现有,苦逼等地狱,贫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强力于羸弱,制罚及损害,相续如暴流。”】

又如世亲菩萨的《资粮论》所说:“所有三恶趣的痛苦其实在人间也都有它的同分:痛苦逼切等同地狱一样,比如,遭受酷刑,被割去眼耳、烈火焚身、五马分尸等;贫乏如饿鬼世界一样,比如,非洲难民全身漆黑如炭,饿得皮包骨头,终日惶惶,到处寻找充饥的食物;这人间也有类似旁生界以强凌弱的痛苦,弱者常常受到强者的压迫、制罚、损害,也有类似旁生的役使之苦,出卖劳动力,一天十多个小时做牛做马,身心毫无自在。上述痛苦,在人间就如瀑流般相续不断。”

【“有因贫乏起,余从不足生,追求难忍苦,一切谋略杀。”】

“有以生活资具贫乏而引起的痛苦,还有不能满足贪欲所引起的痛苦,前者是穷人的痛苦,后者是富人的痛苦;在追求财富、地位、受用等过程中,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以及一切谋略、暗杀的痛苦,比如,为了获取财富、权势、女色等,身心所付出的辛劳之苦,还有与人竞争、冲突之苦,也有全心投入却一无所成失望之苦。”

【《四百论》云:“胜者为意苦,庸流从身生,二苦日日中,能坏此世间。”】

人大致有两类:胜者精英和庸流之辈。总体上,胜者有意苦,而庸流有身苦。这两种苦每天都在摧坏这个世间。

午二、思惟非天之苦

【非天苦者。】

本论按照《亲友书》宣说非天的两种苦——斗诤之苦和不见圣谛之苦。

【如《亲友书》云:“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嗔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2〕,具慧不能见圣谛。”】

如《亲友书》说:“非天意苦深重,(照理来说,非天具有很大的福报和能力,为什么心里还那么苦?)这是因为非天天性爱嫉妒,见到天人的福德胜过自己,便起嗔恚心,所以意苦深重。而且由于非天有趣入自性的障碍,所以非天虽然具有智慧,但是无法见到四圣谛。”

以下解释论文含义。

【此由不忍,嫉天富乐,令意热恼。由此因缘,与天斗诤,受割裂等伤身众苦。】

非天见到三十三天圆满的享受时,内心无法忍受,嫉妒天人的富贵安乐,内心热恼。由此因缘发动战争,与天人交战,有些头被砍断、四肢断裂,有些被天人的金刚、利矛、铁轮等击伤,感受割裂等身体受创之苦。

【此等虽具智慧,然由异熟障故,于彼身中不堪见谛。】

非天虽然也具有一定智慧,但是因为异熟障的缘故,以非天之身就没有能力现见四圣谛。

【《念住经》说此为旁生,《瑜伽师地论》说为天趣。】

《念住经》将非天归类为旁生,《瑜伽师地论》将非天归在天趣当中。

午三、思惟天人之苦分二:一、欲天三苦二、上二界粗重苦

【思惟天苦分二:一、欲天三苦;二、上二界粗重苦。今初。】

在讲述天苦之前,首先根据《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宣说欲界天的受用安乐。

未一、欲天三苦分四:一、死堕苦  二、悚慄苦  三、斫裂杀害驱摈苦  四、散乱苦

申一、死堕苦分二:一、死殁苦  二、堕落苦

【初死堕苦中有二。】

死堕苦中有二种苦,即死殁苦和堕落苦。

酉一、死殁苦

【死殁苦者,如云:“诸天趣乐虽极大,然其死苦大于彼,如是思已诸智者,莫爱有尽天趣乐。”谓较昔受天欲生乐,将临殁时,五死相现,所起痛苦,极重于彼。】

死亡的痛苦,如《亲友书》所说:“诸天的安乐虽然极大,但其死亡的痛苦更大,如是思惟欲天痛苦之后,智者们不应当希求终将穷尽的天趣安乐。”比较往日享受天界妙欲所生的安乐,天人临死时,现前五种死相所起的痛苦,远远重于前者。

【五死相者,即如彼云:“身色变为不可爱,不乐本座华鬘萎,衣服垢染身出汗,是于先时所不出。”】

五种死相者,就如《亲友书》所说:“一、身色退变为不可爱,本来天身自具光明,临终时天人身光首先退失;二、不能安坐在宝座上;三、华鬘枯萎;四、衣服出现垢染,本来天衣不会沾染灰尘,但临终时天衣染尘;五、身体出汗,天人身体本来不会出汗,但临终时,腋下出汗。”

【“天趣报死五死相,起于住天界诸天,等同地上诸人中,传报当死诸死相。”】

“这五种衰相以前不曾出现过,每当天子显现五衰相时,其余的天子就会互相传报此消息,犹如人间,辗转传报某亲友行将死亡或者已经现出诸死相的消息。”

酉二、堕落苦

【堕下处苦者,如云:“从天世间死殁已,设若全无少余善,彼无自在往旁生,饿鬼地狱随一处。”】

堕落到下界的痛苦,如《亲友书》所说:“在天界死亡之后,假如没有一点其余的善根,天人会不由自主地堕入旁生、饿鬼、地狱当中的某一处。”

申二、悚慄苦

【悚栗苦者,谓由有成就广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时,诸薄福天子见已惶怖,由此因缘受大忧苦。】

悚栗苦者,即积聚了广大福报和殊妙五欲的天子诞生时,其余薄福天子见到后,会惊恐不安。由此因缘,内心感受大忧苦,唯恐被强力天子排挤。

申三、斫裂杀害驱摈苦

【斫裂杀害苦者,谓天与非天斗诤之时,受断支节、破裂其身及杀害苦。若断其头,即便殒殁,伤身断节,续还如故。】

斫裂杀害苦,即天人和非天交战时,天人手持金、银、玻璃、琉璃四种兵器上场应战,在战斗当中,要承受砍断支节、身体破裂以及被杀害等痛苦。如果天人的头颅被砍断,当时就会死亡,假如是伤身断节,还能够恢复如初。

【驱摈者,谓诸具足强力诸天,才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

所谓驱摈之苦,即具足强大势力的诸天子,才一发怒时,诸弱小天子就会被赶出自己的宫殿,变成无家可归的天人。

申四、散乱苦

【又如《资粮论》云:“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遭欲贪炽然,内火而烧煮,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

又如世亲菩萨在《资粮论》中说:“所有享受五欲的天人,他也没有真正安乐的心。因为以享受欲乐为缘,会令相续遭受贪欲炽燃的煎熬,如此心散乱在五欲上,他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安乐?”

此六句当中,前两句是所立,后四句是能立。

【“非于无散心,刹那能自在。”】

没有散于五欲的澄定之心,一刹那也不能自在拥有。

【“散逸扰乱性,终不能寂灭,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风吹。”】

散乱在欲尘中的心,是以扰乱为其本质,直接相违禅定,凭这样的散乱,终究无法获证寂灭的安乐。犹如干柴烈火被大风劲吹,火势必将越来越强劲。

【又云:“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又说:“犹如大病初愈不久,不知节制,吃了不宜的食物,导致重病复发,又陷入痛苦之中。”

未二、上二界粗重苦

【二、上二界的粗重苦:色及无色上界诸天,虽无此诸苦,然烦恼随逐,有诸障碍,于死于住悉无自在,故彼亦由粗重为苦。】

色界以及无色界诸天,虽然没有欲界的苦苦,但仍携带着烦恼,并且有异熟障,对生和死都毫无自在,所以他们也由粗重而具有痛苦。

【又如《资粮论》云:“色无色诸天,超越于苦苦,以定乐为性,住劫不倾动。然非毕竟脱,从彼仍当堕。”】

又如《资粮论》说:“色界和无色界诸天已经超越了苦苦(没有下界种种身心逼恼的苦苦,没有战争,不缘五欲而散乱)。他们以禅定安乐为自性,可以多劫安住在定中不动摇,但这只是暂时的离苦,并非毕竟解脱,仍然会从上界堕落。”

【“似已得超越,恶趣苦暴流,虽励不久住。”】

“上界天安住在有漏定中,似乎已经超越恶趣痛苦的瀑流,其实虽然努力修行世间有漏禅定,但也不可能长久安住。”

以下以比喻说明。

【“等同空飞鸟,如童力射箭,堕落为边际。”】

“就象大鹏鸟在空中振翅高飞,也有体力耗尽无法维持之时;又如孩童射箭,即使用尽气力,最后箭也难免堕落的结局。”

【“如久然诸灯,刹那刹那坏,诸行变坏苦,仍当极侵恼。”】

“又如长久燃烧的油灯,看似安稳不动,其实油在刹那刹那地消耗。同样,上界天看似长劫不动,事实并非如此,仍有行苦,要感受诸行刹那变坏、迁流不息之苦,最后还要遭受堕落的大苦,所以说仍将被极度地侵恼。”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