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69课教诫弟子品

作者:大树 分类: 中观专区 发布于:2024-10-18 11:19 ė55次浏览 60条评论

乙三、摄彼要义抉择之理分二:一、摄能诠论所说之义;二、摄所诠义之要义。

丙二、摄所诠义之要义分三:一、摄所诠要义而离诤;二、广说建立;三、摄如是宣说之成就义。

丁二、广说建立分二:一、于空宗无害且有能立之理;二、于实事宗有害且无能立之理。

戊一、于空宗无害且有能立之理分三:一、立能立因相;二、说所立空性之相;三、抉择无二大胜义。

现在正在讲“于空宗无害且有能立之理”。前面已经讲了两科,即“立能立因相”与“说所立空性之相”,接下来讲第三科。

己三、抉择无二大胜义

若真离有无,何缘言俗有,

汝本宗亦尔,致难复何为。

【颂文直解】

如果是这样,即从色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诸法,无有任何有、无的戏论,则正在被观察的法,为何说有有、无的体性呢?如果你宗也舍离二边,即应承许上述之义为合理,为何还耽著实事自宗而兴难呢?

接下来圣天菩萨阐述在法界真实性中,没有冷、热等的差别相:

诸法无体性,不应有差别,

诸物上共见,彼即无差别。

(唐译:

诸法若都无,差别应非有,

执诸法皆有,差别亦应无。)

【颂文直解】

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诸法,无有自性的戏论,所以在法界真实性中,不应有丝毫的差别。就像虚空,在诸物上都可共见,但是诸物上的虚空,都没有任何差别。

(唐译:如果一切法都无实性,则世间的一切因果差别,比如从眼根生起眼识等,都应无有,因为“无”没有任何差别。而如果一切法都具有同样“有”性,则世间的一切因果,也都应无差别,因为“有”性没有差别故。)

戊二、于实事宗有害且无能立之理分二:一、总说无破因及能立之理;二、别说实事自宗无能立之理。

首先总说实事宗既没有破空宗的因,也没有安立自宗的能立;然后再对实事宗没有安立自宗的能立专门进行别说。

己一、总说无破因及能立之理

无故于他宗,不能答难者,

他因破自宗,何故不自立。

(唐译:

若谓法非有,无能破有因,

破有因已明,汝宗何不立。)

【难词释义】

他宗:指中观空宗。

他因:指中观宗的正理。

自宗:指实事宗。

【颂文直解】

实事师说:按照空宗不承认任何法的观点,实事师无法对空宗的问难进行答复。(中观师回答说:)那么就按照实事宗承认有自性的观点来说,实事师对前面已经阐明的破有的理,为何不进行答复,而建立起你的自宗呢?

(唐译:如果说因为诸法性、相都无,所以没有能破有的因,这是智慧极为低劣的表现。能破有的因,前面已经作了广泛地阐明,为何还说非有?如果不能接受能破有的因,那你为何不立因来证明有呢?)

这时实事师又以破因易得进行辩护,对此圣天菩萨指出中观师能破除万法的实有之义,实事师却不能破除万法的真空之义。

说破因易得,是世俗虚言,

汝何缘不能,遮破真空义。

【颂文直解】

虽然世俗中有破因易得,立因难得,既然这样,那你为何遮破不了真空之义呢?

己二、别说实事自宗无能立之理

此处圣天菩萨指出实事师在缺乏能立的情况下,安立有万法的所立,并不应理:

有名诠法有,谓法实非无,

无名表法无,法实应非有。

【颂文直解】

在观察后,发现实事师没有任何能立之理。如果这时你仍然坚持真实中诸法“有”的话,那么中观师也可以仅仅凭口说诸法“无”,就能建立诸法无体性了。

实事师接着又从诸法的名称上提出了问题。

由名解法有,遂谓法非无,

因名知法无,应信法非有。

【颂文直解】

又从能诠而言,如果由于听到法的各种名称,就认为这些法实有,因此认为这些法不可能是无,那么当说这些法“无”的时候,也应该理解为无,而认为诸法非有。

这一颂是从能诠方面阐述,接下来一颂是从所诠方面阐述。

若由世间说,皆世间有者,

诸法有自性,何成世间有。

(唐译:

诸世间可说,皆是假非真,

离世俗名言,乃是真非假。)

【难词释义】

世间说:世间人说。

【颂文直解】

又如果从所诠来说,因为世间人说有的缘故,内外诸法在世间中就有自性的话,那么法的自性即是胜义,这就成了胜义有,怎么还是世间世俗中有呢?

(唐译:世间言说都是随自心,为了共同交流的需要而假想安立的。法如果可说,必定是假非真,如果非假是真,必定离世俗名言,不可言说。)

丁三、摄如是宣说之成就义分二:一、摄离边大空之义;二、明于离边中观之义离过。

戊一、摄离边大空之义分三:一、明所立为离边;二、明能立为无自性;三、明遮遣所破戏边。

己一、明所立为离边

实事师想:诸法被遮遣后,不就堕于断灭的无边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谤诸法为无,可堕于无见,

唯蠲诸妄执,如何说堕无。

【难词释义】

蠲:遣除的意思。

【颂文直解】

明明现见了诸法,却强说他们不能被见到,这样诽谤诸法为无,才会堕入于断灭的无见。而只是从遣除妄执的角度,如何能说这是堕于恶见呢?

由无有性故,无性亦非有,

有性既非有,无性依何立。

(唐译:

有非真有故,无亦非真无,

既无有真无,何有于真有。)

【颂文直解】

由于没有有性之故,无性也不可能有。原因是,没有所依的有性,那么用来否定它的无性依什么而建立呢?

(唐译:有并非是真实有,因此无也并非是真实无,既然没有真实的无,也就没有真实的有。)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