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课后题:什么是三轮体空的回向?在凡夫位,可以以什么样的回向方式代替?
发愿和回向前先了解如下四个问题生起出离轮回之心: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一、何为舍弃今生之因?答曰:即为认识轮回无有实义。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二、何为舍弃今生之缘?答曰:现见轮回之过患。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三、何为舍弃今生之量?答曰:背舍世间八法。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四、何为舍弃今生之征相?答曰: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污。
一、什么是回向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七、何为回向?答曰:将善因导向所欲求之果位。
请参考法本:● 回向众生 成为其成就菩提之因
《入行论》: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
《般若摄颂》:利生回向大菩提。
二、回向与发愿的差别与关系
1、差别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八、何为发愿?答曰:即为获得圆满果位之渴求。
2、关系
请参考法本:● 善根的大小随愿求与回向而定
《功德藏》说: “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三、为什么回向
普扎上师在《上师瑜伽导修文》中说:我等辛勤修行所得之善根功德,若不及时作回向,会被各种恶念所污染,彼等功德均被摧毁无余,徒劳辛苦。当今时代,由于缺乏善知识之引导,众多修行者虽长时精进修法,但因不知如何回向,所修功德均成人天福报,非成解脱之因。
索达吉堪布在《三殊胜》中说: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说,善根如果没有回向,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1、嗔恨烦恼。比如你做了善法而没有回向,后来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刹那,也能将百劫或千劫所积累的善根毁坏无余。
2、在别人面前宣扬。到处说自己做过什么功德、积累过什么善根、念了多少佛号、捐款做了什么佛事,这样炫耀功德,善根就会逐渐毁坏。现在有些人行善特别喜欢给别人讲:“我今天做了什么,前天做了什么,十年前做了什么功德……”当然,你回向完了以后,怎么样宣传都没事,但如果没有回向,这个善根很容易摧毁。
3、对行善生起后悔心。比如你供养寺院一些钱,当时的发心很清净,但事后觉得这样不合理,产生一种后悔心,也会毁坏以前的善根。如果回向了以后,就不会摧毁。
4、颠倒回向。自己所积累的善根,本来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但有些人却回向让某某怨敌多得病,以三宝的加持使他马上离开人间。这种回向不符合善法,是颠倒的回向。
因此,正确的回向不可缺少。如果没有作回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续中经常出现颠倒分别念、嗔恨心、后悔心等,很容易被这些恶念摧毁。
回向的目的,是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回向经》中云:“此等诸善根,回向成佛因。”意思是说,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于无边众生,愿他们获得如来果位。这种回向是成佛之因,故回向的善根也叫随解脱分善。
请参考法本:● 回向菩提善根永不耗尽
请参考法本:◎ 不回向则不生所需之果
请参考法本:◎ 回向是精华
总之,回向是佛法的精华。如至尊米拉日巴也曾说:“山间静修大行者,及作供养之施主,彼二具有成佛缘,缘起精华即回向。”
四、如何清净回向
普扎上师在《上师瑜伽导修文》中说:一切善根未被诸缘摧毁,即为清净为回向。
请参考法本:● 回向偈应该用金刚语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九、何为吉祥颂之要义?答曰:以谛实之加持,获得贤果之殊胜之词。
索达吉堪布在《三殊胜》中说:那么,该如何回向呢?回向的方法非常多,譬如念《入行论》的回向品(暂时利益和安乐,六道不同和六道共同;)、《普贤行愿品》等,但归纳而言,上师如意宝以前讲过,可全部包含在愿一切众生快乐、佛法兴盛于世这两条中。我们平时行持善法时,也要作这样的回向。
普扎上师在《上师瑜伽导修文》中说:回向总分为二: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将回向之境、回向之功德、回向者三者执为实体,并作回向,名为“有毒回向”,亦谓有漏功德,其异熟果报仅享受人天之福,未能超出三界。
无毒回向分为“真实回向”和“随顺回向”。前者及三轮体空之回向,于未证见道之前,初学者难以如是奉行,故应以“随顺回向”作修持为妙。所谓随顺回向,应于圆满具备三轮法中,作如下观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及诸传承祖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若能依文明观者,即随文作观;不能则先作观想、后诵回向文。
◎ 三轮体空回向(以下对法本中内容分科)
1、为什么三轮体空
当然,要让你的回向成为圆满正等觉之因,还必须以三轮无缘智慧摄持,否则,如果被三轮实执的垢污所染,就叫做具毒回向。
如《汇集经》中云:“犹如食用杂毒丰美食,佛说缘于白法亦复然。”吃了杂毒的美食,对你一定有很大的伤害,而实执就是回向中的毒,如果你回向时带有实执,那就会伤害善根。所以,当你缘于白法而回向时,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摄持。
2、什么是三轮体空。如《入行论@智慧品》中说: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
这样做到了三轮无缘,才是出世间的波罗蜜多;如果有实执,只能算是世间的波罗蜜多。如《入中论》在讲完一地的功德以后,说道:“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蜜多。”不仅是布施度,持戒、安忍等也都是如此。
那么,所谓的三轮是哪些呢?《甚深大回向经》云:“无有回向者,亦无回向法,亦无回向处,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回向,作是回向时三处皆清净。”三处,也即三轮:作回向的人、回向的善根、所回向的对境众生。我们知道,在名言当中,这三者的确如梦如幻般地存在着;但在胜义当中,它们的本体都是空的。
3、暂时做不到如何代替
◎ 诸佛菩萨如何回向 我亦如是回向(法本中内容)
当然,三轮体空——以证悟无实智慧摄持的真实无毒回向,在凡夫薄地时,根本无法做到。因为这对我们来讲,是矛盾的,心里出现这三轮的时候,就是实有的;要思维体空的时候,又什么都没有了,因此,以凡夫心是无法实现这样回向的。
要实现这种功德,我们就应当观想:“往昔的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种回向可以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法王如意宝非常重视这一回向方法,对我们来讲,这也是非常殊胜的方便。
在念《普贤行愿品》时,如果你实在无法观想每一个偈颂的内容,就在开始时心里意念:“诸佛菩萨如何回向,传承上师及前辈的圣者们如何回向,我今天也如是回向。”这一点应该不难,我们完全做得到。做到了,就可以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
这一窍诀其实出自佛经,如《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4、平时可行持相似的三轮体空
如:《般若摄颂》:施已于事无能住,彼永不求异熟果。
菩萨在布施后,内心不会有耽著,对自己获得什么样的暂时回报也不会有执著相,也不会求异熟果报。
如《文殊师利问经》: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如来无可取,不求报亦然。
如《金刚经》:“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总之通过不断的闻思修行的增上,如《入行论@智慧品》,《抉择二无我》,《醒梦辩论歌》等中观、般若相关的论著。最终生起胜义之菩提心,达到圆满的三轮体空。
5、平时注意的问题
按《宝鬘论》的观点:布施是福德资粮,观空性是智慧资粮。佛的智慧身分色身与法身,通过修积福德资粮生起如来的二种色身——报身与化身;以智慧资粮生起如来的法身。因此,要圆满佛果需要福慧双修。
《杂譬喻经》中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大圆满心生性休息》第四品中说:世间十善禅无色,有现福资后得境,超越世间极无戏,胜义慧资入定境,行持二资双运道,成就一切诸善妙。
五、让回向成为习惯
(法本中内容)你们可以总结一下上面讲的回向要点,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行持。比如,造了任何善根以后,至少观想一下:“诸佛菩萨怎么回向,上师如意宝等传承上师们怎么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愿将此善根以及三世一切善根,全都回向一切众生,以令他们自在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
回向如发菩提心一样,圆满修行的极大方便窍诀。
《入行论》: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龙猛菩萨《菩提心释》中说: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
(法本中内容)可见,让善法成为圆满菩提之因的无误要诀,唯有依赖于以回向印持的这一结行。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精进作回向。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