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理论与实修相结合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5-9-29 6:57 ė1277次浏览 60条评论
 

理论与实修相结合

现在,有很多佛教徒只重视理论,比如中观、因明、俱舍、般若、戒律,但没有实修的话,那就跟高等学校里的学术研究差不多了。老师讲、学生听,理论上都明白,可一涉及实修,就停住了。

就算是在佛教团体中长期闻思的人,也不能太理论化了,天天背诵、讲考、辩论,甚至造论,理论上花去太多时间的话,一实修起来,还是有一些障碍。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平时将理论与实修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就我个人而言,入佛门是从《前行》开始的,所以在我的一生中,始终认为修加行是特别特别重要。

刚闻思的人,很多都不懂这一点,他一上来就从最高的境界下手。特别利根者当然可以,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从“人身难得”开始,次第修下去,这个才是正途。

——节选自《前行广释》第120课

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以五部大论为主的理论,是不行的,如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说:“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
同样的道理,只是一味的实修而不学习理论,也是不行的。如索达吉堪布在《入行论》第64课讲解“善巧具信已,即当常修善”中的“善巧”时说:“首先,不管修什么法一定要善巧,也就是说,善于精通其中法要。比如你要修本尊,就应懂得本尊到底怎么修,发什么样的心,中间怎么观想,最后怎么回向,对所有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做善巧,也叫做精通修法。如果没有精通修法,则很容易变成颠倒修”。
堪布又说:“修法务必要以正确见解来摄持”,什么是正确的见解呢?堪布又说:“我们修持的时候,一定要具足菩提心和空性见”。那如何具备菩提心和空性见呢?那就需要闻思以五论为主的理论,不断的提高见解。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