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扎西仁波切:法与根机相应才最殊胜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16-9-6 9:33 ė572次浏览 60条评论

如今我们很多弟子已经开始修学正行,但无论对共同法还是不共同法,我们的理解都不能仅仅停顿在文字上。往昔一位修行者问萨迦班智达:“诸佛教言中,何为最殊胜者?”这位高僧大德告诉他:“依种种所化之根机,一切皆为殊胜。若以共同而论,唯密乘最为殊胜。”从共同的角度而言,密法最为殊胜;但从自己的根机而言,则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也就是说,当前我们暂时不具备如历代传承祖师般当下成办解脱之根机,这时修学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这也充分说明方便法的重要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也曾经说过:“轮回虽为所弃法,然初不依轮回法,不能趋入涅槃道,初识轮回性尤要。”还是讲解方便法的重要性。

要记住,说方便法有多么殊胜不是从法的角度观待,而是从根机的角度中讲解,因此反观自己的根机非常重要。往昔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时,梁武帝召集全国僧众来听天竺喇嘛的教言。达摩祖师的智慧有多么高尚当然毋庸置疑,他当时以心印传承的方式讲解禅宗明心见性,直指心的本性乃诸佛菩萨的密意。但由于当时听法弟子的根机不够,因此没有得到丝毫之利益。这也充分告诫我们,虽然从法的角度而言,我们要寻求很高的法,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与我们根机相应的法才最为殊胜。盲目高攀深法,可能令修法流于形式,对调伏内心成办解脱恐怕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现前也有很多人说,他所依止的导师不讲解次第道而直接印证见解,因此他现前对见解已经有所认识,平常修行就把心安住在清明、平静的状态中。前段时间我们在讲四禅八定时说过,四禅八定也是在清净状态中,这种清明状态难道就是明心见性吗?如果是的话,解脱就太容易了。止息粗大妄念,安住在无分别状态中,听起来好像很殊胜,但实际上就是没有完全进入睡眠之前的状态。这不代表什么功德,更不等于解脱。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在《金刚萨埵续》中依二十一种不同的根机而印证二十一种不同的见解,类似这样的密意我们必须要通达,绝不能仅仅顺着文字飘动。为了成办究竟解脱,不能把方便道搁置一旁,否则对于解脱恐怕并没有多少利益。

在座的很多弟子已经在修直断、顿超,但修直断与顿超的真正意义在何处?就是为了对治人我和法我。如今我们所传讲的这部法也如直断与顿超般,讲解如何对治人我和法我。若能把我们传讲的对治法完全运用到自己的修法之上,相信我们的烦恼会逐渐减少,功德会日日增上。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他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无论导师讲解什么法,他都会依教奉行,绝不会对法有贤劣分别。现前我们也同样一个道理,虽然座上各有各的修法,各种修法在文字描述上各有不同,但平常出定时,应该运用以上方便道。若不懂得利用方便道,在对治烦恼之上恐怕会有极大的障碍。

以上从总体角度讲解修行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但仅仅知道这些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刚入门者而言,佛教的专有名词以及教证、理证太多,恐怕不能马上精通,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逐渐理解佛法的道理。但要记住,这些只是了知,绝不能就此满足而停滞不前。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智悲光尊者说过:“了知犹如补丁易脱落。”若不能长时间护持正念,即便现前有一些了知也对治不了烦恼,过段时间可能还会退失信心,与庸俗同道。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我们要把了知之理运用到修行中去感受这种境界,最终实证这样的见解。换句话说,就是把文字讲解的一切要义纳入心相续之中,让自己的内心变成文字。何时内心变成教义,何时才算通达。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