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0 入行论第72-73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72-73课,继续学习《安忍品》中的修持安忍方法。
本品分为两大部分:一、当修安忍;二、修持方法。其中“当修安忍”中讲解了“嗔恨之过患”和“安忍之功德”,“修持方法”中又分为“略说”和“广说”。
上次共修主要学习“当修安忍”和“修持方法”的“略说”部分。主要讲解嗔恨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我们修持安忍带来的利益,以此能够生起修持安忍的意乐,然后为我们讲解修持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嗔恨的起因,而且告诉我们应该断除嗔恨的道理。另外,堪布还两次告诉我们什么是修行:一、所谓的修行,大家不要看得非常简单,相续中的烦恼要彻底断掉的话,必须一步一步来,通过长期的闻思与修行相结合,才可以让自己的心态彻底调整;二、修行就是经常思维法义,将其在相续中反复串习。这种串习并非一天两天,而是持之以恒、长期如此。
本次共修开始学习安忍的方法,即“修持方法”的“广说”。
安忍品主要掌握两个因和三个对境,即两因:强行我不欲和阻挠我所欲;三对境:我、亲友和怨敌。而不欲又分了四种法:经历痛苦、遭到轻蔑、听闻粗语和鄙语。本品的科判也按照这两因、三对境和四种法来安立的。
我们首先学习“破嗔于我造四罪者”,即不应该对我造四种罪的人生嗔恨。分为两部分内容:一、破嗔令我痛苦者;二、破嗔轻侮我等三者。其中第一部分“破嗔令我痛苦者”又分为三个部分:一、忍受痛苦之安忍;二、定思正法之安忍;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
本次共修将圆满第一部分“忍受痛苦之安忍”。通过让我认识到“轮回痛苦”的本性而生起出离心,而我们要获得解脱之大利不应该畏惧当前的小痛苦,再通过观察对待痛苦不同的态度而能够以勇猛之心面对痛苦,最后让我们了知痛苦的功德而生起安忍。此部分内容与第四品《不放逸》的“谨慎所断烦恼”的内容有相通之处,从我们已经学习的《大乘百法名门论》中知道可以“烦恼”只是一个总相的说法,还可细分为“六根本烦恼”和“二十随烦恼”,而“嗔恨”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
补充学习:
本次共修补充学习宗喀巴大师所造的《三主要道》,简单总结一下“出离心”和“菩提心”,然后学习“无二慧”的部分,将圆满结束此论的学习。下次共修准备学习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醒梦辩论歌》。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