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3 入行论第76-77课共修内容

作者:大树 分类: 入行专区 发布于:2015-9-9 9:05 ė968次浏览 60条评论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76-77课,继续学习《安忍品》中的修持安忍方法。

安忍品主要掌握两个因和三个对境,即两因:强行我不欲和阻挠我所欲;三对境:我、亲友和怨敌。而不欲又分了四种法:经历痛苦、遭到轻蔑、听闻粗语和鄙语。本品的科判也按照这两因、三对境和四种法来安立的。

所以修持安忍方法分为五大部分: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四、破嗔于怨敌造罪作障者;五、破嗔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

其中第一部分“破嗔于我造四罪者”又分为两个部分:一、破嗔令我痛苦者;二、破嗔轻侮我等三者。

其中第一部分“破嗔令我痛苦者”又分为三个部分:一、忍受痛苦之安忍;二、定思正法之安忍;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如共修时一直强调的,这三部分是本品的核心,也是其他几部分安忍法之基础,掌握这三部分安忍之方法之后,对于学习其他几部分的内容就相对容易很多,因为根本就是这些内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宣说的。

上次共修圆满第二部分“定思正法之安忍”。这部分属于核心之核心,因为《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法思胜解忍”是“安受苦忍”和“耐怨害娇忍”的依处,也就是说后两个安忍都是需要“法思胜解忍”而生起。主要以宣讲缘起的道理来让我们明白万法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除因缘所引发之外,没有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来控制或主宰,以此来证成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本体。最后谴除了由此引发的疑问,而能够生起“无生法忍”。

这次共修将学习第三部分“忍耐作害者之安忍”。主要宣说应该对作害者生成悲悯之心,然后通过观察作害者之自性和受害者自己之过失来说明不能生嗔恨的道理,最后通过自他二者的功过得失来说明,不仅不能以怨报怨而应该修习安忍的道理,进而生起“耐怨害忍”。

综合一下这三部分内容:首先了解世间本来就是苦的自性,再了知一切苦来源均是因缘而生,是我们前世的业力,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让我们痛苦的怨敌一样是因为被烦恼所转,业力现前,他给我们造作痛苦的同时,他自己也感受烦恼的折磨,进而可能会伤害自己,不仅被嗔恨心毁坏了以前所做的功德,后世更要堕入地狱感受大痛苦,而我们因为感受痛苦不仅能清除前世的罪业,而且生起出离轮回之心,断除傲慢、增上悲心等修行的助缘,而且将来能够受用修习安忍的功德,而这一切都我们自己造成的,所以他比我们更加可怜,对他我们不仅不能生怨恨,而应该生起悲悯之心。如是应对自己、害法和对境做三世因果之观察极为关键。

补充:

鉴于上次讲的缘起和破“遍计我”的内容,进而从缘起抉择万法如梦如幻的本体,这部分内容比较难懂一些。我们这次补充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醒梦辩论歌》,大概通过五次共修的时间,通过理论来证成我们白天的经历和晚上的梦境是无二无别。然后再学习世亲论师所造的《唯识二十颂》来遣除我们的对于万法如梦而产生疑问。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