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自他平等与自他相换公案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5-9-9 6:47 ė1207次浏览 60条评论

 

以公案说明自他平等的重要性

从前,仲巴思那坚格西祈请单巴桑吉尊者:“请您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法要的教言。”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一见面就说:“我实在太懒惰、太忙了,您可否给我传个一生修持的窍诀?一定要能断除我执、让我很快成就的,您开示短短一句话,可不可以?”)

尊者教诫道:“您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

推己及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子贡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教言可以终身奉行?”孔子回答:“这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1] 《论语》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标准

关于自他平等的标准,华智仁波切曾以比喻进行了说明:一场大雪过后,我和某人走在路上。此时我穿着一双鞋,那人却光着脚,我就脱下一只鞋给他。于是,我和他一只脚都没有鞋穿,同样感受寒冷之苦;而我和他的另一只脚都有鞋穿,同样避免了寒冷之苦。若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能够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自他平等。

而修自他相换时,则应该是把两只鞋都送给别人,丝毫不考虑自己,他的一切痛苦由我承担,我的一切快乐都给他。这从层次上已经提高了。

      关于自他相换的标准,华智仁波切也有一个比喻是:有五个放牧的人,其中一个人有件够四人使用的雨衣。当他们遇到一场大雨时,雨衣的主人就把雨衣让给其他四个人,而甘愿自己挨淋。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若都能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自他相换。

——节选自《前行广释》第101课

个人补充:

《前行》中堪布大多是以公案和教证讲解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并且在观修引导中宣讲简略观修方法,更详细的观修方法可以学习《前行备忘录》。此部分内容《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未广述。如果更深层次的、从道理上通达,可以学习《入行论》的第八品禅定品的第130-152课。另外,益西上师《广论》的第156-159课也有“自他相换”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如果观修怨敌的自他平等,需要熄灭对其的嗔恨心,可以学习《入行论》第六品安忍品。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