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菩提修心班课程”与“前行”的关系
菩提修心班课程:
《禅修指南》《三戒要解(上)》《开启修心门扉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前八品)》《中观四百论广释(前八品)》《四法宝鬘论释》《解义慧剑释》等理论与实修圆融的修心法要。
《禅修指南》就一节课,是上师开示的麦彭仁波切的禅修法,即“索达吉堪布第14次双语开示”。传讲了禅修前行、中间如何安住以及最终如何获得稳固的窍诀,详细的也可以参考《入行论》,例如“前行的前行”的“发菩提心”,“前行”的“不放逸”,“正行”的“正知正念”、“禅定品”、“智慧品”,“如何稳固”的“安忍”、“精进”,“后行”的“回向”。
《三戒要解(上)》,从密法的角度讲解别解脱戒和菩萨戒,是修《前行》的基础。如《亲友书》中讲“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佛子行》中讲“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求利他岂可能?故于世乐不希求,勤护戒律佛子行”。
《开启修心门扉释》,讲解无常生出离心,辅助《前行》的四外加行。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前八品)》,与《前行引导文》基本同步,是非常好的理论补充,而且修法也是一致的,学《前行》的必学课程。
《中观四百论广释(前八品)》,讲解显宗的解脱次第,前四品辅助《前行》的四外加行,后四品明了解脱的前因后果,辅助发菩提心。
《四法宝鬘论释》,讲解大圆满的解脱次第,前面两部分基本上也是《前行》的内容,后面两部分属于密法的内容,可以做为一个从《前行》趋入《大圆满》的阶梯。
《解义慧剑释》,讲解如何通过因明的推理趋入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本论是从推理的角度讲解从“前行”趋入“正行”,《四法宝鬘论释》是从实修的角度趋入。
总的来说,《禅修指南》讲解禅修的整体窍诀、贯穿始终;《三戒要解(上)》讲解禅修的基础,即以定生慧;《开启修心门扉释》讲解无常生出离心,在《前行》的实修中“四外加行”更加重要,《入行论》中多处涉及;《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前八品)》从理论和实修上补充“前行”;《中观四百论广释(前八品)》讲解显宗的解脱次第;《四法宝鬘论释》讲解大圆满的解脱次第;《解义慧剑释》讲解如何理论推导由显入密。
以上内容基本上对于 《前行》的补充内容,并未涉及太多“实相”的内容,更多的是讲解“现相”以及如何从“现相”趋入“实相”。除了《四法宝鬘论释》的最后两部分,其他都是讲世俗谛的内容,不会比“智慧品”难的。难度比较大的是4年以后“密法班”兼“中观班”,所谓的“中观班”都是“五部大论”的课程。
“修心班”的课程就比较简单了。主要还是帮助我们从全方位的角度认识“大圆满前行”、修持“前行”、最后从“前行”趋入“大圆满正行”。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