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修《<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略述(待整理)

作者:大树 分类: 广论专区 发布于:2018-6-5 15:58 ė751次浏览 60条评论

一、本释的重要性

在《〈修心七要〉耳传略释》(以下简称《略释》)中上师说:“《略释》主要讲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两种菩提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修行的必经之路,若想避开此路而成就佛果,自古以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相信这一点原来补充过的《三主要道》相信大家还有印象。同时,在《入行论》第一品也讲到很多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

当年阿底峡尊者进藏时,着重弘扬的就是菩提心,后来他有些弟子不愿去听法,原因是尊者每天只重复两句话:“看破世间!修菩提心!”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看破世间”就需要修“出离心”,除《前行》中的四个共同外加行,我们后面学习的《开启修心门扉》也是很重要的法要。“修菩提心”也就是《略释》的核心内容,也是大乘道的根本。

二、作者的重要性

上师在传讲《入行论》的时候,是按照藏地无著菩萨的注释《善说海》来讲的,同样,这部《略释》也是按照这位大菩萨的注释来讲的。再加上基础课程中的《佛子行》同样也出于这位无著菩萨,这样,对于公认已经圆满菩提心的大菩萨,我们首先应当多看一下他的传记并生起信心。同时,依靠这三部论释的加持,让我们的菩提心也能够迅速、圆满的生起。

法王如意宝以前曾再三讲过:无著菩萨是藏地无与伦比的大德,他已真正修成了世俗和胜义菩提心,以菩提心的感召力,他可使身边的天敌,如山羊与豺狼等和睦相处、互不损害,并且都具有慈悲心。无论什么人,只要看过、接触过、忆念过这位大菩萨金刚语所造的论典,其相续中一定会生起菩提心。

所以从最初的《佛子行》,到预科的《入行论》,直至现在的《<修心七要>耳传略释》都是上师的慈悲,让我们生起菩提心的方便。

三、内容的重要性

 《略释》是修菩提心最具窍诀的实修法,从修菩提心的“前行”、“正行”、“转违缘为顺缘”、“归结一生修持”、“修心圆满之标准”、“誓言”和“学处”,完整的将《入行论》的201课内容归纳到简单的8节课的内容,可以说解决闻思完《入行论》之后,如何将那么多的内容归纳到平时的实修当中,如果遇到问题如何转为道用,如何将菩提心做为一生修持的方法,应该达到什么标准,以及修持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开示,所以如果想实修菩提心的的师兄要认真学习。

四、学修方法

《略释》中上师说:“学习本论,并不像学中观、因明那样,要依靠各种各样的逻辑推理,而是应在实际中去真正修持。这部论典从头到尾,只讲了一个问题——修菩提心,其中胜义菩提心讲得不广,关键讲的是世俗菩提心,这对大家来说,修起来就比较容易,也很有必要。”

五、总结

  《略释》中的“前行”和“正行”内容,基本与《前行》的从四外加行直至上师瑜伽相同。“正行”修“胜义菩提心”部分涉及“智慧品”的内容、修“世俗菩提心”又涉及“静虑品”的内容。 《入行论》中很多地方都会涉及“四外加行”,《略释》可以说是对于《入行论》的窍诀性的总结,以及引导趋入《前行》的方便。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